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具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教学本课应该紧紧围绕“怎样观察事物”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通过观察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认识《我爱写作文》才一年,但是她带给我的惊喜和帮助可是相当多呢!且听我慢慢说。 找喜欢《我爱写作文》好多栏目,比如“牙牙博客”“作文QQ堂”和“幻想故事豆”等。“牙牙博客”里面的作文感觉离我的生活好近.就像在看同龄人的一篇篇日记,每次都看得我手痒痒的,也想马上写一篇;“作文QQ堂”让我仿佛置身在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二年级要“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议论能力”。但是目前我校高二学生的写作能力实在太差,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就更不消说,别说是“复杂的议论”,有的甚至连一篇议论文也没写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短期内达到《大纲》要求,着实是个难题。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分三步走的办法: 一、从讲读开始,从模仿入手。我首先将教材中的议论文集中起来,根据需要  相似文献   

4.
班上有不少“懒学生”,不爱看,就爱听,特别爱缠着听我读《淘气包马小跳》《皮皮鲁和鲁西西》。看着他们企盼的眼神,“行!”我回答得很干脆。学生们欢天喜地地回座位“洗耳恭听”。我窃笑:想白听,没这么容易!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一课》(第十册)是一篇讲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挖掘教材是个老话题,但我从最近的课堂教学中看,这依然是个大问题。有两篇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似乎觉得挺有抓头,容易“出彩”,多爱讲这两篇,下面就一一谈起。《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中,教师未尝不以杨梅果的特点为重点引导学生找相应的段落、句子及关键词语,并有条理地板书如下: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编者想帮助读者提高“作品评析”的写作能力,嘱我选一篇初学者的习作加以评点,具体说明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  相似文献   

8.
学习任务《坚持到底》。可越是这样,我爱你就越深,每当夜深人静,遨游在题海中时,我就《好想好想》你。我发现对你产生了《一天一点爱恋》,爱来得太快,像《龙卷风》一样,那《单身情歌》不再适合我了。虽然我身边有个“家庭密探”,那也阻止不了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9.
“三八”妇女节前一天,我布置学生写一篇《我的妈妈》的作文,当做献给妈妈节日的礼物,结果很多学生说没有内容可写。我提示学生,大家想想妈妈平时对自己的好和爱,学生想了半天说,妈妈对自己好是好,那也是应该的。这句话对我触动相当大。  相似文献   

10.
“十一”长假后,我看到了一篇题为《我爱床》的作文,全文如下:“放假了,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我爱……》的作文,我爱什幺呢?我觉得我最爱床。我终于可以不做作业了,我可以在床上睡觉、在床上打滚,想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时间,谁也不管我。我还可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电脑,打累了就再睡。所以,我觉得,我最爱床。”  相似文献   

11.
早在酝酿这篇关于音乐版权的文章的时候。本来打算以“音乐侵权曝光”为题,罗列作曲家们的音乐作品被侵权的事实,谴责侵权者的卑鄙行径。但是,在我采访了许多作曲家之后,却惊奇地发现一个雷同:他们“宁愿”自己的音乐作品被侵权。请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黄虎威先生的三首声乐曲《我和小树来比赛》、《我也骑马巡逻去》、《我爱雪莲花》收集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九一年出版的《中国少年儿童歌曲精选》一书中;《我爱雪莲花》还被  相似文献   

12.
周五,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小作练习,题目是《老师,我想对您说说心里话》。“敦老师,我想对您说……”我一看那歪歪斜斜的字迹和那“郭”写成“敦”的错别字。就知道是她写的。记得去年刚接班时,这个小女孩给我留下了  相似文献   

13.
再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见《杂草集》)。近两年我看到《北京晚报》上两篇报道,极为震惊,感触很大,感到简单地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太空洞了,感到还有必要说几句。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中午,我刚放学回家,妈妈就故作神秘地说:“有一个好消息,你想不想听?”“想听,想听!”我迫不及待地喊道。“那就好……”妈妈卖了个关子,拖着长腔说,“你写的《我给黄瓜“理发”》这篇习作发表在《快乐语文》这本刊物上了!”我一听,真想马上找到我写的那篇习作。妈妈好像看  相似文献   

15.
昨天在《医药卫生撤》上看到自己学生的作品,一下子觉得很振奋。我本来就习惯于做一些“爬格子”的工作,这次看到学生的作品也变成了铅字,立即感觉到这篇作品就像是自己的一般。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说: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现调查发现,学生写作大都不爱修改,不但自己不爱改,教师改过发下作文本来,很多学生也只关心分数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入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作品中有“我”这个人物。小说创作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本来是作家创作时自由选择来完成作品的一种手段。但是,有人却认定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作者的化身,或者干脆说“我”就是鲁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提出管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8.
校园散文《有月亮的晚上》,载1999年第1期《人民教育》杂志,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她。通篇流溢着“我”对山村、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使“我”体味出山村的美、孩子们的美;而又正是因为山村和孩子们的美,加浓了“我”对山村和孩子们的挚爱与深情。文章中的“我?..  相似文献   

19.
“一字师”     
阎焕东 《科技文萃》2001,(2):185-186
最近我正准备出版一本关于老舍的书,其中引了老舍在抗日战争前夕写的一篇小传,题为《著者略历》,全文不过400字,却精当简括,幽默风趣,很能体现老舍为人为文的风格,是一篇妙文。但文中有句话却令我颇费周折:“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这“三百千”指的是什么?我查了手边的工具书,包括《辞源》、《辞海》等,都没有“三百千”这个条目。于是我便怀疑可能是印错了,或者也可能是老舍的手误,后来的编辑将错就错,一直错了下来。我这么想依据有二:一是就在这篇“小传”中,老舍的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被印成了“《火车头》”,这肯定是错的,说明印错是常有的事,可做旁证;二是“三百千”我以为可能是“三百篇”之误,而“三百篇”则是人们所熟悉的,本是《诗经》的代称,老舍在此扩而大之,借指古典文学,说“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既简单明白又幽默含蓄,且与全文风格一致。我的怀疑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我心里总不踏实,还想得到进一步确认。说来也巧,前些天的一个小型聚会上,我正好同舒乙同志坐在一起,于是我便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先说明了那句话的出处和问题所在,跟着说了我的想法,我说:“‘三百千’是什么意思呢?哪儿都查不到。所以我想可能是印错了,或者是老舍先生的笔误……” “那怎么会?!” 舒乙本来一直在听我说,这时突然插了一句,打断了我的话。 “怎么不会呢?”我争辩说:“就在这篇‘小传’中,后面就把《火车集》印成了《火车头》。”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从小就梦想长大耍当作家。每当看见小朋友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心里就非常羡慕。妈妈鼓励我说:“你也投一篇吧!”“我行吗?”妈妈笑着点了点头,递给我一本《我爱写作文》,说:“试试看吧。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刊物.里面的文章很精彩.篇篇文章都很有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