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唐代聚居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族,是今天藏族人民的祖先。吐蕃国家的建立,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它的根据地在当时的逻娑川即今拉萨。吐蕃国家建立后,辖区逐渐扩大,曾包括今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及中亚,印度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吐蕃民族主要来源于西羌,“吐蕃本西羌属,盖百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羌等”,近人研究吐蕃族亦指出:“吐蕃之民族大抵属羌,然其开国之王室则似由印度来。据西藏人所著《蒙古源流考》内所述则其先为土伯特国,其王系由西来即由印度来。土伯特音近吐蕃,而今之西藏亦仍有此名称;如西文称西藏为Tibet即译土伯特之名。就全民族言,吐蕃之统治阶级即  相似文献   

2.
党项的崛起与对河西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项的崛起与对河西的争夺陆庆夫党项本西羌之后,早先曾居住在东起四川松潘,西至且末、鄯善,南连青海吐蕃,北与吐谷浑相属,绵亘数千里的山谷间。①唐初,吐蕃势力强盛,北上灭吐谷浑,党项部族或被役属,或迁徙内地;安史乱后,吐蕃又乘唐军队内调之机,扩展地盘,占...  相似文献   

3.
吐蕃族源“西羌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在吐蕃族源问题上持"西羌说"的一例——《羌族史》中观点和相关文字的分析,认为其存在着对《后汉书.西羌传》中一段文献资料的误读,列举了误读之所在,进而分析了误读产生的缘起,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建立在此误读之上的吐蕃族源"西羌说"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推理方法,对锅庄、藏族锅庄、羌族锅庄、藏羌锅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和分析,认为藏羌锅庄是一种流行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大众化集体性民间民族体育舞蹈,它横跨体育、艺术和教育三大领域,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是一种民族特点浓厚、乡土气息浓郁的藏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宁市市民参加非消费性健身活动及效果的社会调查,证明了藏族“锅庄”舞作为民族传统舞蹈项目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项目,不但在西宁市全民健身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使“锅庄”舞成为西宁市全民健身运动的主体和发展方向。长期进行“锅庄”舞的锻炼,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节奏感及协调性,对提高各民族人民体质健康,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以及推广和普及藏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锅庄舞蹈是藏族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体育活动之一.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锅庄在甘肃旅游业中传承与发展,需要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为什么选择锅庄作为快乐锅庄操的素材锅庄是圆圈舞的意思,是广泛流传于藏民间的一种舞蹈,每逢节日、庆典,男女老少,聚集广场,甩袖踏步,绕圈而舞。藏语称为"卓"。它是一种群众性、自娱性的藏民间体育舞蹈。锅庄舞具有教育、健身、娱乐、观赏价值。锅庄动作舞姿矫健,明快,顺达自然,优美剽悍,简单易学,易开展,易普及,不受年龄限制。二、创编快乐锅庄操需要注意事项(一)动作要素锅庄操的创编动作和徒手操一样,由单个动作组成单节操,一  相似文献   

8.
东女国是唐初活动在青藏高原地一个部落,唐时为吐蕃所灭。关于东女国具体位置,学术界颇有争议。本文通过调查,在丹巴梭坡乡的一个丛林中找到了一个古建筑遗址。并通过文献和文化依存的调查,证明丹巴就是东女国的核心地区,梭坡的古建筑遗址即东女国王宫。  相似文献   

9.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间舞蹈,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世代相传。藏族人民通过这些歌舞来体现他们的审美情趣、社会理想。通过藏族传统舞蹈——"锅庄"舞的动作、姿态、风格、身韵,多侧面、多角度地探寻其内部规律和审美特点,揭示藏族"锅庄"舞蹈真正的、内在的本质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古老民族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向来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而且研究内容主要以“唐蕃古道”为主。笔者对古今吐蕃周边交通方面的资料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对吐蕃周边的交通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希望以后对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能够打破单一的“唐蕃古道”研究,而在吐蕃通往西域的道路、吐蕃通往南蛮的道路、吐蕃通往印度的道路、吐蕃通往中亚的道路都有系统性的研究,从而对吐蕃王朝时期的交通和文化有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康巴藏区藏族民间歌舞艺术是康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的歌舞艺术来源于藏族的生产生活,最能反映藏族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然而通过对丹巴乡村风情节的考察,原生态锅庄和山歌正面临着现代歌舞艺术的冲击,如不加以保护和传承,这种世世相传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将会出现断代,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2.
马希华 《教师》2010,(26):99-99
本文通过论述锅庄舞蹈对身体锻炼的功能及高校健美操的特点和作用,阐明了锅庄舞与高校健美操融合教学的意义和方法,从而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论述锅庄舞蹈对身体锻炼的功能及高校健美操的特点和作用.阐明了锅庄舞与高校健美操融合教学的意义和方法,从而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吐蕃时期(公元6世纪至9世纪)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当时,族群的认同感得到加强,藏族得到了壮大.对吐蕃时期的研究在整个藏学研究领域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加强对吐蕃时期的全面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西藏的过去.文章就近二十年来有关吐蕃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在对整体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探讨其研究的不足及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孜州羌族主要居住在丹巴县,其余零星散布于全州各县。至今丹巴羌族仍然保持着独特的民风民俗,与当地汉、藏、回等其他民族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本文试从丹巴羌族的居室、饮食、服饰、刺绣、民歌、器乐、舞蹈等方面,结合笔者在羌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作浅层次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5-4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对佛教的扶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5.12地震给灾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灾区民众,尤其是极重灾区的群众经历了地震带来的巨大恐惧和丧亲带来的深沉痛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精神健康问题。面对灾区民众的精神健康需求,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组织藏羌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锅庄舞蹈的方式介入,以期缓解灾区民众的心理压力,增进其精神健康福利。本文从社区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了锅庄舞蹈活动透过精神健康的治疗功效以及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作用,为灾区群众提供了精神支持,对促进精神健康的新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康定锅庄集旅店、货栈、商品中介、衙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康定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曾在汉藏文化交流中产生过重大作用.康定锅庄产生于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清末开始走向萧条,20世纪50年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0.
丹巴县特色文化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碉文化、聚落文化、女性文化是丹巴最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丹巴古碉数量多、分布密集、种类齐全、保存完好,素称“千碉之国”。丹巴藏寨的聚落与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古镇”。丹巴历来有“尊女”之俗,丹巴美女更是名扬全国,“美人谷”成为一个十分著名的旅游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