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2.
《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一书谈到李白《送内寻庐山道士李腾空》一诗时,松浦先生又写道: 这里的“内”,由于李白一生中结过三次或四次婚,到底指哪个时期的妻子,目前还没有考证清楚。一般都认为,是李白晚年之妻宋氏。松浦先生说没有考证清楚,是出于谨慎,但又说“一般都认为”是“宋氏”,却是一个极大的疏漏。李白“终娶于宋”一说,源于魏颢《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魏颢这篇序文,钩章棘句,夺误颇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也许有人对此就有疑问了:李白的名为何取“白”,而字又取为“太白”呢?这个“白”和白的颜色有没有关系呢?据李阳冰《草堂集序》:“(白父)神龙(功)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生平事迹,多载于唐五代宋时的序志碑传,是今世研究李白最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但因其历时久远,或漶漫、刊刻、因袭之误,或记事失之准确,有碍于李白生平的研究。本文捡择五代及宋时之李白序志载因使高力士脱靴之被逐出宫、郭子仪之救于死刑、两遭牢狱、享年六十四、醉死等重要事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碑主韩仲卿即韩愈之父,碑文记载了韩仲卿以上仕唐五世及远祖韩茂,然其传本"七代祖茂"世次讹(刻碑者所误),后来谈韩愈先世者皆据李白此碑误本而又误改"七代祖茂"为"六代祖茂",使与仕唐五世承接无间,遂成北魏人生唐人之谬,其谬相沿至今。笔者发现《魏书·韩茂传》、《周书·韩褒传》、《旧唐书·韩瑗传》实相承接,由此揭示出"七代祖茂"之"七代"当是"十一代"之讹。  相似文献   

6.
《师说》一文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教材对“或师焉,或不焉”作了如下解释:“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相似文献   

7.
据一九二四年七月十五日《鲁迅日记》:……在博古堂买耀卅出土之石刻拓片二种,为《蔡氏造老君像》四枚,《张僧妙碑》一枚,共泉乙元。”其中“蔡氏”当是“吴氏”之误。  相似文献   

8.
1.卉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自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过眼的历史沧桑;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  相似文献   

9.
对韩愈的名篇《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段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的解释,各家却有不同的意见。1998年6月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把“句读之不知”一句解释为“句读的不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而把“或师焉,或不焉”一句解释为“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这里把“句读之不知”中的“之”当作结构助词,翻译为“的”(一般是不翻译的)。2000年11月版和2003年12月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对此句的解释则改为“不通…  相似文献   

10.
<正>开业寺碑立于唐开耀二年(682年),全称《大唐开耀二年岁次壬午二月乙丑朔八日壬申李公碑并序》,文载《金石萃编》卷五九。立碑人李崇悊,仕唐为“宣德郎行木(应为本)州录事参军事云骑尉”。碑述其高祖李裔,北魏延昌之末舍山第立僧寺,锡名偃角;孝昌之际,改为隐觉。其寺“自魏历齐,僧徒弥广”。周武废佛,僧徒亡散而屋宇重归李裔嫡孙  相似文献   

11.
《缙云城隍庙碑》为李阳冰传世的著名小篆碑刻,是碑最能反映阳冰篆书之体貌及李阳冰篆书之特色:细瘦韧健、伟劲飞动,重心上提、修长舒展,中心对称、时有突破。从此碑的书法可窥缙云期间的李阳冰篆学成就之高。  相似文献   

12.
《大唐龙兴观灯台颂并序》石刻是一件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青州州县官员集体尊崇道佛二教事迹的珍贵历史文物,具有补史之缺、证史之实、纠史之谬的重要历史价值。从石刻出土地点发现了唐代青州龙兴观遗址,填补了青州道教研究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3.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6期《&lt;全宋文&gt;所收碑志文补遗七篇》一文,从《石刻史料新编》辑出《全宋文》漏收之碑志文七篇,用现代通行简化字迻录,并标点和简析碑志文所涉相关信息,为文史等研究提供了便利,值得充分肯定。但录文中有文字的错、衍、脱等问题,特别是断句标点存在多处失误,导致文献信息失真,极大影响材料的科学利用。本文对照拓片或碑志原文,按文意理解、文字释读、文句表达规律和古代文化礼制四方面分类校正并简析其中的标点错误,以供学界使用时参考。最后总结正确标点碑志文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科学著录碑刻文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蜀中重现或新发现的三通汉碑的碑文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考释。其中,简述了《何君阁道碑》的重现经过,对碑文内容及其书体进行了一些考释;对《汉赵仪碑跋》文字的释读作出补正,并对碑文中提及的掾史一职的源流提出一些看法;对《郭择赵汜碑》文字的释读作出补正。  相似文献   

15.
《西溪梵隐志》整理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一是未能选择好的版本,承袭原文错误,未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承谬);二是未能正确解读古籍原文,以致产生句读错误(误断)。三是地方文献中有大量的地名、人名和方言俚语,在电脑录入中产生了不少错误(误录)。整理古代文献需要整理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基础,更需要整理者以戒慎戒惧之心,才能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文苑英华》收录了本于唐人范传正所编李白"文集二十卷"中的二百六十余首诗文。因范编李白文集来源甚杂,致使《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有诸多异文。一首诗,至关重要的无疑是题目,而题目有异文,则关系重大。本文择出《将进酒》等七首诗题目颇为重要的异文加以辨析,或有助于李白文集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碑刻文献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丰硕。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应该清理,研究的成果值得检讨,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需要总结。《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系统清理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界整理、研究碑刻文献以及利用碑刻文献进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线索、丰富的学术信息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必将有效拓展碑刻文献研究的领域,把碑刻文献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对现行点校本古籍中误标误点的若干例证逐一分析错误成因,进而归纳总结出古书标点的几种常见错误。  相似文献   

19.
陆心源是清季著名藏书家,《仪顾堂题跋》是陆心源书目题跋的代表作。梳理和阐述《仪顾堂题跋》的撰写与编纂、收书范围与特点、刊刻与流传、意义与评价,全面揭示《仪顾堂题跋》的成书、流布与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陆心源的文献目录学成就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