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目前,我国城乡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收入差距。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据统计,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得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正相关的线性相关关系,且都具有增长趋势,但二者之间差距随时间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山西省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在2000年以前不断扩大,2000年以后有所下降,并趋于平稳,其中地区间农民收入分配差距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种差距不会自动缩小,政府必须充当重要角色,宏观调控缩小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以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已成为现实。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1990年以来濮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变化情况濮阳市辖五县两区,2007年全市总人口361.32万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3460元.全市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和一个省级贫困县,其中黄河滩区人口38.83万人,共有贫困人口37.96万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惠及十几亿人民,特别是应该惠及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但这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农民人均年收入虽有所增加。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增加的速度要慢得多,差距逐年扩大了。2003年与1998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60元,年均增加92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3047元,年均增加609元。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收入增长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97年与1996年相比,农民收入增幅由9.0%降到4.6%;1998年与1997年相比,农民收入增幅又由4.6%降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我国农民收入继续缓慢增长,农民实际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再度回落,农民年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低约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需稳步增长。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4元,1989达到602元,1997年超过2000元,2001年达到2366元,1979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3%。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温饱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从城镇居民看,城镇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比1989年增加了5484元,扣除价格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内山区26县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山区26县经济增长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其中生态发展类县域更为突出。山区26县农村居民收入提升与经济增长实现完全同步,其中生态发展类县域农村居民增收最快,城镇居民收入提升速度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视角看,山区26县经济增长大致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发展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着重关注农村居民增收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城镇居民收入提升,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与经济增长完全同步,最终形成共同富裕示范区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10.
1.人均收入水平持续上升.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将持续上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将增长7%.到2010年达到253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到2010年达到6400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将从舒适型向发展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将从侧重量的增加转向更注重质的改善。消费需求的扩张以及结构的升级,既可为新产业的成长,也可为传统产业的继续发展创造需求空间。粗略计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那末,“十一五”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拉动最终需求增长2.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仅以大学生学费来看,用所有大学最低学费标准5000元计(在我国统一招生的2200多所大学中,学费只有5000元的不足四分之一),这一项,就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2%,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5%(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一条线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摊比例不超过20%,即假定高等教育成本为2万元,学生的学费最多为4000元。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5—2011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两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应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巨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用于消费支出增加的部分为0.6131%。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率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研究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效应非常重要。通过对河南省2005-2017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来与城镇化建立联系,剖析城镇化视角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能够缩小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且降低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的扩大速度,从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在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部六省2005~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11个指标数据,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动态描绘中部六省2005~2009年的经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影响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安徽省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入手,采用统计资料,实证分析了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借助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2013年)中河北省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等相关数据。构建了河北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函数,从信息消费支出、信息消费系数、信息消费结构、边际信息消费倾向和信息消费弹性等方面对河北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建议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信息购买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缩小城乡信息差距;拓展农村信息市场,促进信息消费;提高居民的信息素质,促使其进行合理合法的信息消费。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88-2011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每增加1%,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将提高0.338 44%.因此,可通过提升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出游动机,进一步完善假期制度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带动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为例,利用协整理论和1995—2011年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行为受到可支配收入的明显影响,同时,前一期的误差对当期的消费出也有着显著作用。此外.由于福建省的低水平社会福利导致了居民的预储蓄行为,这就需要加大调整力度将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城乡居民收入获得很大提高,但同时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拉大,这逐渐成为甘肃省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分析原因,甘肃的城乡关系、地理环境和产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因素,再加上受全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也在情理之中。现阶段,应通过对甘肃城乡关系、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配合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努力改变省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态势,为构建和谐甘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