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共科研平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142-144
公共科研平台建设的目的是开放和共享。而目前公共科研平台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低,人工登记的管理模式已跟不上发展,科研技术人员流失严重。通过对公共科研平台管理核心要素的分析,本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通过提高科研技术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推行网络化管理,以及大型仪器专人化管理,提高了公共科研平台利用率、仪器设备使用率,以及促进了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院级科研平台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高校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的必备条件。高校院级科研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是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将经典的现代管理理论与科研平台的开放创新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科研平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管理理念、人员管理、运行经费、管理措施等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对高校科研平台的开放创新管理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科研平台的有效管理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的关键。以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公共科研平台管理为例,探讨公共科研平台规章制度建立、使用权限管理及仪器使用监管等管理经验。就仪器使用监管,提出建立基于LIMS的生物平台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公共实验室的门禁系统及网络视频监控,大型贵重仪器专人专管等对策,实现仪器设备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科研实验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推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仪器设备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是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提升的最佳模式,在国内外高校已形成共识。中国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经过30多年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面临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著名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扩大学科覆盖面、加强学科交叉,在管理和运行上实行全成本核算、全方位开放,在服务方式上培训用户上机、开展研究方法的探讨等,使平台服务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扩展,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虽然国情与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的改革和发展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者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研究课题,许多高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总结提出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共享措施。该文在总结清华大学开展公共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的经验、促进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凝聚共性需求、在学校层面开展顶层设计、主导公共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的理念,认为在开放服务中要坚持非盈利有偿服务机制,推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并将技术队伍的建设作为核心工作予以特别重视。这些理念和措施在清华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在此与高校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共科研平台建设 提升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科研平台是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合学校科技资源、促进科研水平提高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结合本校实际,阐述了建立公共科研平台并实施开放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现提出科研平台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及实施的具体措施与方法,为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科研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立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平台是充分整合和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保障高校科研工作者有效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该文结合成都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建设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实践经验,阐述了综合性实验平台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思路,探索了"基于SOP的持证上岗"管理和考评激励制度,提出了开放共享、平台多元、管理规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论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理念、目标及内容,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高校要加强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理念建设,科学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考评要多样化,不断充笋体育设施,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贵重仪器设备是高校办学能力和科研环境的重要标志,深化开放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是提高仪器设备整体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运用SWOT分析理论对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从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高校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有效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研仪器支撑平台规模的不断提升,探索更有效的管理运营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科的深入建设和大型仪器的开放使用。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撑下,公共仪器科研支撑平台实行了信息化、无纸化、模块化管理模式;创新课题组网格化,分级管理制度;构筑仪器共享安全体系;实现移动端预约高效共享管理等改革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