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制了一套模拟测试湿天然气输气管道内液膜的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供液系统、抽气系统、液膜厚度测试系统、管内液滴粒径测试系统、管路系统等组成。管路系统采用有机玻璃制成,便于观察管内气液两相或多相流流态;管路设计为可拆卸连接,便于研究管道形状、管内表面粗糙度等对管内液膜分布的影响规律;气体、液体流量比例可调,便于实现管内泡状流、塞状流、分层流、波状流、弹状流和环状流等流态。该实验装置可开展不同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物性参数对管道内多相流流态、管壁液膜分布特性、液滴浓度分布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气液两相流实验中,流型、液塞速度是很重要的参数,需要进行检测.根据红外线可以穿透透明介质,且服从衰减定律的原理,使用红外对管以及检测电路制作了检测装置.在透明实验管路外部安装了3套检测装置,并以空气、水为介质进行实验,检测了不同流动情况下的感应电压,分析了不同流型下感应电压的特点,提出了根据感应电压特性判别流型的方法.根据液塞经过红外对管时检测电压的波动特点,检测了液塞速度,并与文献中的理论公式计算结果相对比,数据吻合较好.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对管可以用于气液流型判别与液塞检测.  相似文献   

3.
油气管道内的复杂气液两相流动和管道泄漏预测控制是油气储运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加深学生对专业流体力学和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气液两相流实验环道基础上,设计了包括大起伏管段、地下以及水下等多场景的油气管道泄漏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各功能模块的工艺流程、设备和特点。通过装置性能和实验分析,该实验装置具有非常好的实验教学预期效果。结合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设计了多个实验教学项目。该综合实验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在油气两相输送、管道泄漏过程与影响方面的知识储备,培养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及泄漏检测技术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柴油机Urea-SCR系统还原剂添加过程进行建模,探讨SCR系统中尿素结晶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排气温度、流量和尿素水溶液喷射速率等对结晶成分、位置和总结晶量的作用规律。创新点:1.考虑喷雾和壁膜内尿素热解过程的差异,分别采用尿素的直接分解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对喷雾和壁膜内的尿素热解过程进行描述;2.提出一维壁膜的概念,将尿素热解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嵌入一维壁膜中,实现对结晶成分、位置和总结晶量的计算。方法:1.采用欧拉方法求解气相流动以及拉格朗日方法跟踪喷雾运动,通过附加源项方式实现气液两相之间的耦合;2.对尿素水溶液喷雾的蒸发、热解、碰壁和结晶等过程进行建模,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3.对SCR系统中尿素结晶进行仿真分析,对排气温度、流量和尿素水溶液喷射速率等影响因素进行变参数研究。结论:1.排气温度的降低可以减小壁膜范围以及结晶量;结晶成分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较低时,结晶以尿素为主,随着温度升高,缩二脲和三聚氰酸开始逐渐形成;2.尿素水溶液喷射速率会影响壁膜范围以及结晶量,但其对结晶成分影响不大;3.排气流量的增大能够促进排气与液滴以及排气管壁之间的传热,从而减小壁膜范围以及结晶量。  相似文献   

5.
以小波分析为主,统计分析为辅,对自激式除尘器气相压力信号进行分析,探讨气液两相混合状态监测的基础问题。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大和初始液位b_0值减小,气液两相流动的波动性增强,气相压力的统计均值增大;气液充分混合时,小波重构信号子频段能量占总能量的比值趋于稳定,约80%维持气液的宏观流动,约20%完成液滴和气泡等捕集体的激发;小波分析的低频重构信号(A_4)关联了气液的宏观流动过程,高频重构信号(D_1,D_2,D_3和D_4)共同关联了气液微观流动过程;随b_0值减小,低频段和中高频段重构信号的能量值都不断增大,低频段规律性较强,而中频段的离散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气液两相流体力学、气液传质理论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建立了综合的CFD模型,并对喷淋塔内氨水脱碳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描述了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和传热情况.根据双膜理论及相关的关联式,对气液传质和化学吸收过程进行了建模.采用多组分液滴的挥发模型模拟氨水的挥发过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运行参数对CO_2脱除效率的影响,并与现有的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气相速度和CO_2浓度的分析表明,流场对CO_2的浓度场有着重要的影响.CO2的局部吸收速率受局部湍流和局部液气比的共同影响.此外,采用加装孔板的方法对气相流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O_2脱除效率提高了约4%.  相似文献   

7.
目的:输水管道的驼峰气阻是指由于管路高峰位置的滞气作用使气体不断聚积在峰顶附近、产生的气体阻碍水流的局部水力现象。它能够导致管路过水断面减小、输水能耗增加、输送效率降低和管路压力振荡等后果,严重威胁海底管道输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旨在分析滞留气团在供水管道中的力学平衡、能量损失、移动和溢出机理,研究水流流速对气团的推移特性,提出预测和消除驼峰气阻的方法,使输水管道免受驼峰气阻的危害,提高输水管道的供水效率。创新点:1.设计了具有连续坡角变化的圆弧形驼峰管道实验,该实验可以定量模拟气团体积和平衡角度;2.建立了驼峰气阻的水头损失经验公式和恒定流情况下驼峰气阻的管道坡角和流速的对应关系式,可用于预测和消除驼峰气阻的危害。方法:1.通过驼峰气团的受力特性分析,获得满足量纲和谐的力学平衡方程;2.采用试验观察和测试获得有无气泡情况下的水头损失和平衡状态下的坡角,通过等价球体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无量纲拟合,获得气阻的水头损失方程系数,并通过流速和平衡坡角建立恒定流情况下的临界平衡方程;3.基于试验拟合获得临界平衡方程,建立预测和评估气阻的准则系数,并提出消除气阻的水流临界流速。结论:1.当管路流速较小时,供水管路的驼峰顶端可能滞留和聚集气体,形成驼峰气阻;气体体积越大对水流阻碍越明显,可能造成的水头损失也越大;2.利用等价球体法可以极大地简化驼峰气阻的形状,并良好地模拟气阻的平衡特性和阻力特性;3.管道流速是影响驼峰气阻临界平衡位置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减小管道起伏的坡角或增加水流流速可以防止和消除驼峰气阻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在气液两相流研究中,相分布、相速度等流场特征信息对深入了解流动机理、提高模型计算精度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气液流动的复杂性与随机性,使得它们的准确测量较为困难。该研究基于快速电阻层析成像技术,首先对垂直向上气液管流中弹状流流型下多种工况的流动结构进行图像数据采集与重建;然后通过互相关算法得到轴向速度场分布,并与漂移流模型进行对比;再对按时序排列的横截面图像序列进行调整得到正确比例的空间三维图像;最后获得段塞长度、频率等特征信息。结果表明,快速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测得速度场分布、段塞长度、频率等特征信息,可用于优化与这些参数相关的理论模型和经验关系式,有助于提高气液两相流的模型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垂直上升立管汽液两相流型理论和冷负荷与压力(蒸发压力PZ、立管排液压力Pin)关系曲线两个角度,推理了制冷系统垂直上升回汽管内液塞形成过程,用于具体案例的液塞判断,并通过运行操作实践来消除液塞,由此验证推理和判断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分析了生产中加大压缩机载荷和热汽加压排液等措施的弊端,提出一种双罐轮流消除液塞的制冷工艺优化方案,可为液泵供液制冷系统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引式气力输送系统具有独立、串联和远近距离均适应的优点.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中引式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动模式、管道阻力特性和输送压力频谱特性等.实验结果表明,中引式气力输送随着操作气速的变化,管内灰栓的流动模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分别为:柱塞流、栓流和悬浮流;柱塞流压力频谱较小,灰栓、气栓相间的多栓流属基本稳定流动;栓流压力频谱振幅最大,易成为独栓,属不稳定流动,输送量与柱塞流相当;悬浮流压力频谱最低,属稳定流动,输送量最低,输送速度最快,管道易磨损.柱塞流、栓流及悬浮流模式,对于给定物料操作气速与输送平均压力之间随着操作气速增加,输送压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