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学真是太有趣了!不必说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就能伸奇地吸引起轻小物体,也不必说那成串儿的彩灯能自动转换着发光璀璨光芒,单说在电压的作用下那些小小的电荷竟能乖乖地在电路里排起长队,有秩序地沿着一个方向迈起了“正步儿”,  相似文献   

2.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在本章学习中首先必须弄清:1.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2.中性与中和的区别;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知道绝缘体能带电,但不能导电的原理.关于电路,应初...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该节内容在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明确指出了两点:一是“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点知识的理解,教材特地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演示实验———玻璃在高温下也能导电。其实验演示电路如图1(甲)(乙)所示。甲: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小灯泡不亮。乙: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图11…  相似文献   

4.
宋爱霞 《物理教师》2006,27(6):26-27
学生学过电阻的知识以后,都知道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即导体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小;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大.但还有一些材料,它们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即它们的电阻比导体大得多,但又比绝缘体小得多,这类材料就是半导体,半导体的特殊的电学性能,使它在我们的生活及生产中获得了多方面的重要应用,以“压敏元件”为例,在近两年的竞赛题、应用创新中考题中出现得较频繁.  相似文献   

5.
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概念,很多初学物理的同学都感到很棘手.为了帮助同学们较好地学习它,系统地掌握它.现特就以下几方面作一些简要说明. 1.构成物体的本质分子运动论的内容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导电塑料     
我们知道,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看起来世界上的物体要么是导体,要么是绝缘体,但事实上是如此吗?你肯定会说,不一定。因为我们已经在物理课上见识过了玻璃导电的现象:玻璃在一般情况下是绝缘体,但当给它加热到一定程度,玻璃也会导电。  相似文献   

7.
潘清河 《中学理科》2007,(10):58-59
学生学过电阻的知识以后,都知道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即导体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小;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大.但还有一些材料,它们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即它们的电阻比导体大得多,但又比绝缘体小得多,这类材料就是半导体;半导体的特殊电学性能,使它在我们的生活及生产中获得了多方面的重要应用,以“压敏元件”为例,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出现较为频繁,成为中考的热点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一般条件下不导电的玻璃,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变成导体”。按照课本的要求,玻璃球作实验材料有一定缺陷。可以用废小灯泡、或盐水溶液来替代玻璃球来做实验,其结果是,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我是北京市延安县和平街小学的老师,在每节课后总要留5分钟的时司让学生自由提问。比如,讲完“导体、绝缘体”知识后,告之同学“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可能转化为导体”的结论。可一个学生提出:“导体会不会在特殊情况下变成绝缘体呢?”多大胆的逆向思维。又比如,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电路的缺陷,笔者自制了一个“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器”,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常见物体的导电情况。该仪器电路简单,既可以由教师自制,也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制作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了“铜丝、铝丝、碳棒等物体能导电,橡胶、塑料、玻璃棒物体不能导电”的结论,从而建立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当教师指出:描述“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时,要用“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来描述,而不能用“能导电”和“不能导电”来描述,许多  相似文献   

12.
平常我们说金属、碳棒等是导体,玻璃、橡胶等是绝缘体,这是就物体的导电能力相对而言的。比如玻璃经过加热,就可以变成导体。下面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实验材料:废旧白炽灯泡一个,酒精灯或蜡烛,1.5伏电池两节,小电珠一只,导线若干。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材《自然》教学大纲提出:《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在学生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后,教会学生辩认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以达到培养学生用简单电路检验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教学目的。我在教该课时,修改了教学大纲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把这堂课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以...  相似文献   

14.
教《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学生检测完准备的材料后,我要他们分组汇报检测情况,其中一个学生说:“有的塑料是导体,有的塑料是绝缘体。”怎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他说:“塑料棒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而保鲜塑料袋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亮了。”有同学不相信,就说:“那你做给我们看看?”我叫他上台来演示,只见他用一根铜线放在保鲜塑料袋的下面,另一根铜线放在塑料袋上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家用电器不断产生,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制造用电器外壳的材料无非两大类,即导体和绝缘体.人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同时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一般生活和生产中常常把导电性能好的导体和绝缘性能好的绝缘体当作常用的电工材料.好的导体有银、铜、铝等金属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和大地等,好的绝缘体有空气、玻璃、塑料、陶瓷、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导线把一个小灯泡(最好是220V的)、开关与一个废灯泡的玻璃芯串联起来,接到220V…  相似文献   

16.
《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有两个教学难点,一个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另一个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之所以“难”,主要是教材上对这两个概念没有过多的文字叙述。因此,教学中常常导致学生半信半疑。  相似文献   

17.
在四年级科学课《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周围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告诉同学们: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容易导电,是导体;不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同学们通过实验,很  相似文献   

18.
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就是说要形成电流就必须有能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负两种电荷),根据物体导电性能的不同,我们把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相似文献   

19.
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就是说要形成电流就必须有能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负两种电荷)。根据物体导电性能的不同,我们把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相似文献   

20.
一、实验目的要求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学生通过做课本中提供的“检验物体导电能力”的实验,比较容易建立“导体、绝缘体”的初步概念,但对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却不易理解。因此,设计一个“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的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从实验观察中认识到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