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国名城哈尔滨举行的乙亥年海峡两岸红学研讨会上,大陆、台湾、及特邀的香港、美国红学专家,就体现我们伟大祖国优秀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辉煌巨著《红楼梦》进行了热烈而精深的研讨,代表们高谈阔论,其中多是真知灼见.当然,因是百家争鸣,故有观点之异、流派之争.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在大会上不仅对《红楼梦》进行了学术探讨,而且对《红梦楼》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独到精采的阐释.(王蒙的演讲已整理成《<红楼梦>的研究方法》一文,将在《北方论丛》1996年第3期发表)王蒙先生大度兼容、是真知深的演讲,博得了与会专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王蒙先生的演讲,从方法学入手,注重《红楼梦》的整体性、系统性、信息广大性和它的文学性与非文学性,在肯定以往《红楼梦》研究成果的同时,又指出了以往研究《红楼梦》的局限性.他站在中国文化的至高点上,用文学、哲学、社会学、宗教学及自然科学等来审视《红楼梦》的文化内涵,探讨《红楼梦》的丰富意蕴,这无疑拓宽了《红楼梦》的研究视野,开辟了《红楼梦》研究的新途径,打破了《红楼梦》研究中“各持己见、唯我独尊”的门户之见,对正确研究《红楼梦》,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等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蒙的《红楼梦》研究,具有当代性、人生性和体验性特点。它拓展了《红楼梦》研究视域,重构了《红楼梦》的释义系统,展示了《红楼梦》研究新的可能,是当代“红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3.
作为小说家评论百二十回《红楼梦》,王蒙是第一人.他以高鹗续的《红楼梦》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从文本阅读中欣赏《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因此在这一点上,王蒙的《红楼梦》研究与小说批评派红学是相同的.因此具有考证派与索引派所没有的优势,弥补了考证派与索引派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王蒙,中国知识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五十年代以《青春万岁》和《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闻名于世,也因此被打成右派,七十年代末复出后成为文学界的“领头羊”,八十年代做文化部长,九十年代初,别人都不知道谈什么,“但王蒙仍在从容不迫谈论着《红楼梦》。”①于是,有《红楼启示录》和《红楼梦》评点本问世。②王蒙因此而以一贯的调侃自嘲让朋友注意“一颗冉冉升起的红学新星”;《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对由“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兼红学家王蒙来完成这样红学史上的大事”,激动地“半夜里又从床上爬起来”,为由“大才子”、“大作家’、“大智慧大文化人”王蒙而著“我们时代第一部王评《红楼梦》”而“中夜不寝”,并“为之击节”、“连连浮白”、  相似文献   

5.
作品信息     
《王蒙谈红说事》出版王蒙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王蒙对《红楼梦》的最新解读,王蒙表示,该书名是在自己的坚持下决定的,并声称不奴隶,毋宁死这种人性奇观是自己读《红楼梦》的一大发现,而书中的诸多见解也大作惊人之语,比如怀疑曹雪芹  相似文献   

6.
王蒙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王蒙对《红楼梦》的最新解读,王蒙表示,该书名是在自己的坚持下决定的,并声称“不奴隶,毋宁死”这种人性奇观是自己读《红楼梦》的一大发现,而书中的诸多见解也大作惊人之语,比如怀疑曹雪芹的性取向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起,白盾先生就开始了对《红楼梦》的研究,至今已50余年,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和研究体系。以白盾先生的研究著作《红楼梦新评》、《红楼梦研究史论》、《名家解读红楼梦——悟红论稿》、《红楼争鸣二百年》及其相关论文为研究资料和对象,从审美系列主题、原作家与续作家的评价、人物品评、就脂论脂与就程论程等四个方面解读白盾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审美体系以及所体现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蒙,生于1934年,作家,研究员,中夬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部原部长。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研究等作品1500余万字。代表作品如《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快活》《王蒙评点红楼梦》等。作品被翻译成20余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曽获得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  相似文献   

9.
红学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它既继承了传统古典文学的批评方法———如旧红学索隐派、评点派 ,新红学考据派乃至当代作家王蒙的《红楼启示录》等 ,又具有对西方文艺理论的接纳性和包容性———从 1 90 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到当代文艺理论家李吉力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九十年代红学研究领地具有的这种容纳古今 ,涵摄中外的现代意识和宏观策略对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也大有裨益。本文拟对王蒙和李吉力的批评文本进行比较并以期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对红学乃至当代文艺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启功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尤其是对于满族文化的了解,为新中国出版的《红楼梦》作了第一个注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红楼梦》的读者,也为以后的《红楼梦》新的注释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启功先生对于《红楼梦》注释的开创性工作,其视注释为学术的严谨态度,乃至对于曹雪芹文物、《红楼梦》版本的鉴定和所做的其他研究,影响熏陶了当代众多《红楼梦》的学人,在《红楼梦》的流传史和红学的研究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一个不解之谜,从脂砚斋到鲁迅再到王蒙对《红楼梦》文本都存在过困惑和疑虑。透过这种困惑和疑虑,可以揭示出隐藏在《红楼梦》文本中的独特的叙述形式:即显叙述基础上的幻叙述和隐叙述,以及由叙述三维共同构成的递进环形封闭式叙述。  相似文献   

12.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它的阅读研究一直没有停止。针对刘心武先生提出的文本阅读,提出研究《红楼梦》应该细读原著,回归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一、是叙事化、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诗情氛围的有机结合。如果说,如…  相似文献   

14.
<正>走近著名作家王蒙,总能体味到他的智慧。近日,王蒙推出的首部哲思录《这个社会会更好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5月出版),收录了王蒙最新、最经典、最具智慧光芒的语录,可谓篇篇珠玑,句句精辟,字字闪光,是王蒙多年来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这个社会会更好吗》是一部非常引人入胜的人生智慧之书,同时也是一部贴近社会现实的哲思录。全书分六辑,谈政治、谈思想、谈青春、谈社会、谈文化、谈《红楼梦》,全面  相似文献   

15.
一、是叙事化和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的诗情氛围有机结合。如果说,如珍珠…  相似文献   

16.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李春祥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和学者,他在竭诚关心培养后学的同时,又孜孜不倦地进行《红楼梦》研究,用多年的心血铸就一部红学史《红学二百年》。此著对200年来的《红楼梦》研究史料从著名专家学者的著述到一般研究者的论断,在广搜博采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准确、深入、精到的评价,完成了一部蔚为大观的《红楼梦》研究史。  相似文献   

18.
桑哲(以下简称桑):何先生,现在对《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解读比较多,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很受关注.您认为我们应如何解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月8日,《文艺报》登载了王家惠先生《曹渊即曹颜——曹寅曾过继曹鈖之子》和刘润为先生《曹渊:<红楼>的原始作者》。3月9日《中国文化报》继之登载了史学家杨向奎先生《关于<红楼梦>作者研究的新进展》,赞颂王文和刘文是“画龙点睛的著作”:“王家惠画龙,而刘润为点睛。有此一点,全龙活了,而《红楼梦》一书原始作者的找出,使七十年来的悬案至此解决。”三篇文章、关系紧密,合若符契,发表不久,即又引起一场争鸣①。 《红楼梦》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此问题最早提出,可以上溯到二百年以前。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刷印此书所作《红楼梦序》曰: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什者相传不一,究不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 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这不是最早提出疑问的,然此文对后世影响甚大。王梦阮《红楼梦索隐提要》曰: 是书成于悼红轩中,曹雪芹先生增删五次,此书所明言者。……意者此书但经雪芹修改,当初创造,另自有人。 如果说程伟元对曹雪芹的著作权,仅仅持怀疑的态度,至王梦阮,则由怀疑发展到否定。 批评王梦阮《红楼梦索隐》的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在作者问题上下过一番大力,他明确说:  相似文献   

20.
杨向奎在《齐鲁学刊》94年第1期撰文阐述关于《红楼梦》作者研究的新发展。文章经过分析研究指出,七十年来关于《红楼梦》作者悬案,因为王家惠同志画龙而刘润为同志点睛,完全解决了。解决此一繁难问题的有功人物应当是:一、胡适之先生首先提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二、周汝昌先生把曹寅家族和丰润曹家联系了起来,这是寻找曹渊、曹(?)的关键一步。三、王家惠同志之找到曹渊即曹颜,说明两个曹家之合为一家的由来,是为寻找《红楼梦》作者画了一条龙。四、刘润为同志遂画龙点睛,指出曹渊即《石头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