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红河油田位于甘肃省庆阳-平凉一带,在区域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南部。12井区位于红河油田的东北部,主要采取排状交错水平井井网,目前主要依靠弱弹性驱+溶解气驱的方式开采,水驱动用储量较小,油井自然递减率大,目前油藏采出程度仅为1.29%,因此注水补充能量势在必行。通过对注水试验井组见效特征统计,证实12井区裂缝性油藏实施"平注平采"的可行性。本文对红河油田12井区的水平井注水参数进行优化对今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9,(12):15-16
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主要发育在克拉玛依组,此类油藏注水效果差,直井单井产量低,开采成本较高。为了在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探索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因此以五东克下组油藏及八区2白823井区克上组油藏为例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取得显著效果。本文针对油藏特点开展水平井关键技术研究,运用地质建模技术,精确预测砂体展布,优化水平井地质设计,在此基础上加强现场实施跟踪,形成薄储层水平井随钻跟踪轨迹调整技术,保证油层钻遇率,使得水平井开发取得显著效果,保障后期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油田低阻低渗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珠江一段上部,为海相油田。低阻低渗油藏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含油产状多为油斑、油迹,产能低。针对以上特点,采用大位移水平井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经过文昌油田海相低阻低渗油藏大量成功的开发实践,总结以下的开发经验:必要的基本的产层测试资料是低阻低渗油藏研究的前提;低阻测井解释新技术是低阻低渗油藏评价及开发的关键;钻长位移水平井是大幅度提高低阻低渗油藏产能的有效途径;使用旋转导向加强随钻跟踪是确保井轨迹钻在低阻低渗薄层油藏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6,(10):26-28
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工艺为低压、低渗支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这类工艺常见的问题有压裂球返排困难、压裂后井径不统一等诸多缺点,连续油管钻铣滑套技术已成功为红河油田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手段,但在大牛地气田的尚属首次应用。本文将选取典型的连续油管钻铣滑套作业井次,通过对比油井的工况、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来分析该工艺在应用于天然气井通过优化各项工艺参数所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6,(9):19-20
水驱曲线是预测水驱油田采收率较为常用的方法,但是每种水驱曲线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本文以杏子川采油厂XX井区为例,判定丁型水驱曲线较为适用该区块,进而计算其可采储量与采收率,对国内其他低渗透水驱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6.
隋小兵 《内江科技》2006,27(9):131-131,99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单元后续水驱阶段是注聚增油的重要阶段在后续水驱阶段实施分流线补孔挖潜.结合调剖堵水强化低效井提液.均衡注采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增油效果。本文以七区西5^2+3北部工业扩大注聚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7.
APR地层测试器是一种全通径、环空压力操作的地层测试器,主要由LPR-N测试阀、RD取样器、RD安全循环阀构成;适用于高压油气井、大斜度井、定向井、水平井等油气井测试.由于其具有操作压力低、全通径、开关井操作不动管柱等诸多优点,单封APR套管测试、射孔-APR联作测试工艺在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冉冉 《内江科技》2014,35(11):71-72
本文以红河油田为例,从长81油藏地质特征出发,探讨了油气富集规律,分析了影响产能的控制因素,从而为红河油田井位部署选区及筛选提供依据,为红河油田长81油藏水平井科学开发指明了道路,为红河油田长8产1能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春风油田排601块为例,总结了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规律。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划分为预热、驱替、突破三个开发阶段,具有预热、驱替阶段时间短,突破快的特征,针对每个阶段的日产油、含水、井口产出液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该项研究对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临盘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夏509块的夏509-4井实施注氮气,该区块平均渗透率2.03×10^-3μm^2,平均孔隙度14.6%。通过试验,累积注氮气37.8×104^4m^3,相比较该井注水初期配注40m^3/a.提高了3—5倍,说明氮气作为驱替介质注入是可行性,为今后特低渗透油藏的注氮气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勇  李军  张茂森 《内江科技》2011,32(11):127-128
针对低渗油藏开发过程出现的注水井高压注不进水,油井压力下降快、采不出的现象.结合桩西低渗区块地质特征,利用低渗油藏的非达西渗流原理,通过数值模拟对低渗油田孔隙压力、孔隙度、渗流率影响关系进行技术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桩西油田各低渗区块开采技术井距通过采用小并距开发技术试验结果.并配套油层改造技术.降低了该油藏注水压力.改善了油藏渗流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驱油效率和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07,(9)
南堡油田是我国在最有利时间、最有利位置的发现的特大油田,大发现的背后,是一场有形无形的科技攻坚战: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到水平井钻井新工艺,从层序地层学的工业化应用到我国陆上第一个井口槽试验井组,从海油陆探到海油陆采……这里云集和创造了国内油田勘探开发的众多第一……  相似文献   

13.
樊凌云  于东 《中国科技信息》2015,(6):101-102,105
以分支水平井在地层中的势分布、势的叠加原理、等值渗流阻力等理论为基础,在分支水平井理想井产能公式中考虑由于不同射孔完井方式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推导出了同一平面内辐射状三分支水平在不同射孔系列完井方式下的产能公式。该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分支水平井任意完井方式下的产能研究。结合油田实例,系统研究了不同射孔系列完井方式下的产能大小,指出实际完井方式下的分支水平井产能与理想井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该模型对钻完井设计中的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文理  周晔  冯兴武 《内江科技》2008,29(6):124-125
宝浪油田属于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油气田,储层整体物性差,水敏(77.4%)、盐敏(56%)等敏感性较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各种入井流体(如钻井完井液、射孔压井液、洗井液等)都不可避免地进入储层,与地层岩石和地层流体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反应,造成储层伤害。为保护油层,首先要搞清储层自身特点和引起储层伤害的内外因素及伤害机理,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储层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乔庄油田梁20块已经进入低速递减生产阶段,地层能量保持状况较差,且纵向上小层发育多,层间非均质性强,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储层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目前西部井区无井控制,储量失控严重,通过开展水淹规律研究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合压驱技术,完善西部井区井网,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钻井过程中井漏,减少对低压、低渗油气藏的伤害,研究了适用于七个泉等油田地层特点的微泡(可循环)钻井液体系。该技术对于地层压力系数在0.6~0.8,岩性多为砂质泥岩、细砂岩、砾石的七个泉等低压、低渗油田,有效的解决了由于钻井液密度对裸眼井段所产生的压力超过其破裂压力很容易引起的严重井漏问题。提高了该地区的钻井速度,有效地保护了油气层。通过在七4-13井成功应用微泡(可循环)钻井液技术,为该技术能够在该地区得到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田测试成本较高,常规测试时间短,低渗储层压恢难以得到完整的试井曲线,给试井解释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利用反褶积方法,将生产数据转换为压力降数据,间接增加解释段时间;反褶积试井在南海西部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解决了部分低渗储层关井时间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乐安油田草109块沙二段南部为超稠油,定向井吸汽能力差;油层边底水能量较大,直井开采由于生产压差较大,易出地层水,而利用水平井不仅能控制更多的地质储量,并且具有减小生产压差、有效抑制边底水锥进的优势.利用水平井开发动用该超稠油油藏的剩余油,有效改善其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该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闫永昌  董淼 《内江科技》2007,28(9):117-117,163
双河油田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厚油层砂岩油田,现已投入开发二十多年,稳产难度越来越大,措施作业工作量不断加大.常规分注区块近年来酸化频繁,地层砂岩疏松、出砂严重;三采后续水驱分注区块由于注聚期间注入压力高,在近井地带形成高压聚合物区,转水驱后聚合物返吐严重.返吐的地层砂、聚合物在停注或洗井期间,通过偏心配水器堵塞器和洗井凡尔,大量进入偏心配水管柱,逐渐堵塞偏心配水管柱中心孔,导致地面来水无法注入地层,测试仪器也无法下井.为此,对偏心配水器和洗井凡尔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单流偏心配水器和定压洗井凡尔,研制了防返吐偏心配水管柱.本文介绍了单流偏心配水器和定压洗井凡尔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防返吐偏心配水管柱的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红河油田1057井30张薄片的镜下观察与统计分析,认为红河油田长81段砂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和溶蚀作用;储层原生孔隙与渗透率的降低主要由机械压实作用造成;次生溶蚀孔与微裂缝明显改善了砂岩的物性。建立长81段成岩演化序列:早期机械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形成石英次生加大边→绿泥石薄膜胶结作用→压溶作用→长石溶蚀作用→自生绿泥石,伊蒙混层矿物的转化生成→碳酸盐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