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教育、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心理问题不仅关系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在描述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就造成了农村和山区大量的务工人员进城,因此山区的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因为父母不能够经常陪伴孩子,使得留守儿童在心里健康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就为儿童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山区留守儿童心理表现、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的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很多儿童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具体心理状况,设计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应采用有效教育方式,为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本文重点探究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合理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整体水平上得到不断提高,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拉大。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选择到城市打拼而将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逐渐出现了"留守儿童"的现象。由于"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国家对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愈发重视。对于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幼儿园教学作为学前教学工作,影响着农村孩子整个学习生涯学习思维和习惯的养成。为了改善乡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幼儿园将网络微信运用于教学中,解决了父母缺席"留守儿童"学习的问题,有效实现了家庭共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区差距越来越大,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进入城市寻求生存,但困于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和政策性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这就造就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留守的儿童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长期阻隔,以及父母陪伴与抚育的缺失使得孩子的健康成长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教育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论文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的角度入手,研究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现状以及留守儿童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展现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许多农村孩子远离父母,这些孩子由其祖父母或亲戚朋友监管,成了"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道难题,教育得当,这些孩子能向着人生正确的方向发展,将来为社会有所贡献,否则他们将成为社会的负担。作为农村教师,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以下几点做法:一、身正示范,是"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源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和父母接触最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沉浸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迅猛发展带来的各种便捷与喜悦时,却忽略了农村中产生的一个特殊未成年群体,它被称为“被遗忘的一代”,一个还在迅速扩大的群体,一个让中国值得深思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一、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孤单地留守着,少有依靠,内心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被选择留在农村老家。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为出发点,着重探讨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国 《科教文汇》2007,(7X):39-39
近年来,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被选择留在农村老家。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为出发点,着重探讨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被选择留在农村老家.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为出发点,着重探讨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经过研究分析,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就如何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以下路径:家校联手找出原因,一人一策加以疏导;学校提供交流平台,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高监护人的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使其可持续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在农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本文应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阳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家庭方面存在隔代教育严重,父母教育认识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缺少交流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父母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监护人应正确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孩子、父母、监护人三者之间要加强交流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9,(8)
留守儿童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其心理问题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现场调查总结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方面,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对策,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入手,在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积极探索引发留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介入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婧  徐擎擎 《科教文汇》2009,(18):73-73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流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日益增多。多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这些留守家乡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理清成因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群体的现存问题。本文从直接和间接这两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流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日益增多。多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这些留守家乡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理清成因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群体的现存问题。本文从直接和间接这两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周长春 《科学中国人》2006,(12):120-121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在于教育。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了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空巢”群体——农村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在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许多社会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也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9.
康良辉 《科教文汇》2012,(20):5-6,12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水平普遍都处于中等偏下,原因既有家庭教育缺失,也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还包括大环境的影响。当前课堂教育是留守儿童获得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但是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人施教,另一方面教材脱离农村实际及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课堂失去了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为此应该加强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对留守儿童心理的把握和疏导,灵活设置新课程,把孩子吸引进课堂,最终使其喜欢学习。  相似文献   

20.
王萍  吴凤秀 《知识窗》2014,(2):65-65
改革的春风劲吹,加速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出现了一批南下大军,也出现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了家乡,到遥远的城市谋生糊口。当其他孩子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像荒草一样孤独地生长。这群孩子有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看着他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作为教师,我们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