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现代知识客观性以及建立其上的教育行为的批判和反思,这种教育价值观受到质疑,现代教育跨向新的转型期。其一,在教育价值追求上,从追求教育的工具价值转向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在寻求通过教育使人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同时,强化教育对个体生命和文化提升的意义;其二,在人的发展上,从追求以知识记忆与应用为标志的外在发展转向以知识判断和批判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强调知识的个体意义;其三,在课程型态上,从追求课程的科技理性转向追求课程的解放兴趣,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赋予个体经验的课程意义;其四,在教学内容上,从追求统一性和同质…  相似文献   

2.
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教育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即回忆为基本形式,体现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超越性。从夸美纽斯提出教学论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到卢梭对儿童的发现,斯宾塞的教育是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再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乃是教育转向成人生活、再转向儿童生活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现代教育逐渐适应工业化时代和民主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普及与教育民主实现的过程。现代教育的完成同时也意味着在现代知识观照下教育过程现代化的完成,教育不再是基于回忆,而是现实经验的获得与改造,儿童作为古典自然的存在也逐渐转化为现代心理化的存在,这导致现代教育对效率与技术化的追求以及儿童作为效率的主体,由此而意味着教育之伦理性基础的消解。当代教育在充分实现教育的生活取向、也就是教育的民主平等诉求之时,又需要不失去一份古典的关照,保持教育对生活的必要的超越性,保持教育过程的必要的迷魅,由此而实现现代教育的效率化追求,又不失去教育自身的伦理关怀,从而促成健全现代个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本内涵包括着人的自身价值、人性的回归与提升、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等内容。教育直面人的存在,是围绕人生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专门社会活动。人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价值依据和追求。我们有必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本思想资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教育现状进行现实批判和理性反思,从古今中外教育历史的回顾中找寻人本主义教育的文化脉络,从对人本教育内容的分析中确认其现代意义,呼唤并重建一种旨在使人类更美好生存与发展的现代教育—人本主义教育。(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教育现实…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在强调入对社会的适应,强调人面向社会发展时,却忽视了人的生存本身,忽视了“照料人的心魄”这一教育的永恒使命。现代教育强调知识,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它通过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情精髓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  相似文献   

5.
谈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以反对神控制人为特色;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则以反对人控制人为主题,追求平等自由,从人权的角度关注个体;在现代社会,人文主义教育则反对拜物和拜金,呼唤人性的复归,尊重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嬗变的过程,以深化人们对人文主义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针对社会的发展对现代人提出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从以师为本的教育体系转向以生为本的教育体系。我们要把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重要的策略,把提升学生的生命作为现代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教学与管理》2010,(7):39-40
通过班级这一基本组织形式,“教育不仅使个体获得知识,而且也是对个体发展的一种价值认定,教育使个体赋有了价值,价值的增长又赋予了人的发展意义”。班级管理不仅要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更要重视对学生价值的认识和定位,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实现其人生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威对传统教育哲学的批判是研究杜威与现代教育关系的途径之一。杜威从"个体与国家"关系的维度出发,分析和批判了柏拉图、18世纪"个人主义"和19世纪的教育哲学。指出个体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是一致的;个体不能从属于国家,也不能超越国家;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教育机构为每个人的自由和多方面发展提供条件。杜威的研究为认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和现代教育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以古希腊三哲为代表的古典教育,以自然目的论为依据,以自然人为基础,以理性为致知路径,以灵魂的美善为基本内容,以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为基本目标。伴随现代教育发生的过程,经验主义取代传统的理性主义作为致知路径,自然祛魅,自然人基础转向社会人基础,教育一开始就把个体置于社会境遇之中,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个体,由此而奠定现代教育的基本主题,那就是适应现代工业生活的科学主题以及适应政治生活的民主主题。以科学和民主为中心,培养适应现代生活的公民,成为现代教育的最大成就。现代教育对自然人的远离,也造成现代人的虚无与虚弱。重申人与自然的联系,促成个体发展向自然人基础的回归,以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重建当下教育的目标,乃是当下教育的要义。  相似文献   

10.
呼唤展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被忽视的教师的生命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们看待“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视角的转换,我们不再把学生当作被塑造的对象,把教育当作儿童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我们要求把学生当作生命个体,从生命个体的价值需求角度来反观教育的使命;我们批判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一个简单的、等待别人任意塑造的人,批判传统教育把人的生命加以分割、忽视人的现实生命而去追求飘忽不定的单一化的未来生活;我们要求现代教育直面人的生命,追求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伴随教育的现代化,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必须实行现代化转向,以培育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之需要的现代公民。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现代化转向的着力点是价值重构、回归原点,目标重塑、追求优雅,体系重建、培育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十二五"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整个城市在呼唤创新、渴望转型。办教育的思路、对教育的预期价值也应该实现新的转换。在教育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在教育质量评  相似文献   

13.
对价值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很有意义.可以从社会、教育本身和个体三个角度来考察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为职业性、公益性及个体人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的教育中将“人”的地位忽略到最低,从而形成了“人”在教育中的缺失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得教育追求由人的发展转向社会利益价值的实现,教育评价体系使得人的存在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被漠视,个体的价值选择存在偏颇。指出,“人”在教育中的彰显是教育价值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5.
博览在线     
《广西教育》2011,(35):21
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转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徐士强在《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6期上撰文,在今年的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上海提出了基础教育五大转型:教育价值追求上,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更加追求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需要;教育质量观上,从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学科发展的主线,也是价值追求的取向。职业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要实现3个转向,即从教学型转向研究型,从全面发展型转向差异发展型,从传统培养模式转向现代培养模式。这是专业类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要实现这3个转向,就必须对职业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薛晓阳 《中国德育》2006,1(3):76-77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道德健康的出现为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提供了动力,并推动了心理教育从矫正性的治疗技术向道德性教育的策略过渡。心理教育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路线,把价值判断引入自身的理论内涵之中,不仅关心个体的心理适应的主观能力,夏关心适应过程和方式的伦理性:当个体不能改变环境时,绝不能以牺牲道德为代价来求取对环境适应。用不道德的方式去适应环境,绝不是一种真正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时钰鹏  陈宁 《文教资料》2010,(2):130-131
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本文从解读幸福的基础上对“幸福——教育对生命的关注”这一观点进行分析,揭示了幸福是教育的本质,在批判教育相关异化表现的基础之上提出对幸福的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鲜明指出了教育的目标:“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新的以人文本的教育发展观,它阐明了现代教育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尺.体现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民主精神和人文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转型使教育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使高考适应时代的需要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从高考模式来看,它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模式,向多角度、全方位发展;从考试的内容来看,它逐渐地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从价值取向来看,由分科知识转向综合知识。这就要求教学也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