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是高中生物教材中必做的实验之一。按照浙科版教材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介绍,该实验是利用压片法制备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标本,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因细胞壁堆积而使染色体很难分散开,故在压片时盖玻片易打滑和移动,导致光镜下观察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白花菜的细胞学性质初步研究以及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余炳生等方法制作白花菜真叶石蜡切片,并进行了显微观察照相;采用根尖染色体压片法观察了白花菜根尖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在白花菜真叶结构中,有明显的花环结构和维管叶绿体,表明白花菜是一种C4植物;对3种不同基因型的白花菜染色体观察后,发现白花菜的染色体数目为2n=34。  相似文献   

3.
植物活体材料即时解离压片法,是观察研究植物有丝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各种行为形态的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学生的观察实验中,与永久封片观察法相比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深化书本知识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处理龙葵根尖,通过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观察其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情况及染色体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氯化镉溶液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根尖生长速度和有丝分裂指数降低,并能引起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现象.说明氯化镉对龙葵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斜茎黄芪为材料,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观察和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0.003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2h,卡诺固定液固定2-24h,1mol/L盐酸室温下解离15min,卡宝品红染色,制片效果理想。染色体数目2n=16,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以斜茎黄芪为材料,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观察和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0.003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2h,卡诺固定液固定2—24h,1mol/L盐酸室温下解离15min,卡宝品红染色,制片效果理想。染色体数目2n=16,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绿叶东方草莓的染色体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绿叶东方草莓的核型特征.方法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绿叶东方草莓细胞染色体数目、大小、核型及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该品种草莓染色体为2x倍性,2n=2x=14,染色体基数x=7,核型公式为2n=2x=14=14m,核不对称系数为57.85%,核型为1B型.染色体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为较对称核型类.结论推测绿叶东方草莓在系统演化史上属于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68-69
利用微核检测技术观察植物染色体变异,解决高中生物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常出现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不明显、不易观察、实验效果不佳等问题,使之适合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为中学改进该实验提供素材。结果显示,紫外线易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出现明显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出现概率高,易于观察,实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教材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的成功率一般不高,表现在:①洋葱根尖的培养较为困难,尤其是第一学期初,颇有求鲜根不易之感;②细胞分散得不好,重叠而难于分辨;③细胞染色太深,难于辨认染色体;④压片时,根尖支离破碎,难于寻找生长点细胞(主要是由于压片后从盖玻片上取下加压的载玻片时,引起盖玻片移动,造成根尖组织错位造成);⑤解离需10~15分钟,时间太长,使实验课时间很紧,影响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邵玉兰 《生物学教学》2003,28(10):37-38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是学生必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实验 ,但实验效果一直不很理想 ,如何改进这一实验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课题。作者经过反复实验、探索 ,并借鉴同行们成功的经验 ,对实验方法做了一些改进 ,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1 取材1.1 实验材料 洋葱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此材料购买方便 ;易于生根 ;根的数量、粗细及染色体数都很理想 ;装片制作简单 ;染色体(16 )较少而且大 ,便于观察。另外大葱 (染色体数16 )、蒜 (染色体数 16 )、蚕豆 (染色体数 12 )等也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好材料。1.2 取材时机 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具有优良抗逆性状基因的中国野生葡萄与品质好的栽培品种杂交培育优质、抗逆性强的综合性新品种,是解决现有品种存在抗性差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染色体鉴定是葡萄多倍体诱导和杂交育种的基础.分别以葡萄的幼芽、茎尖、幼叶、卷须和根尖为材料,利用去壁低渗-压片法和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探讨葡萄染色体鉴定最适合的材料和方法.结果显示,幼芽和根尖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数最多,最适合做染色体制片的材料,其次为卷须、茎尖和幼叶组织;综合取材难易、试剂及程序方法复杂的程度,去壁低渗-压片法适合取材比较容易的幼芽组织;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程序适合根尖细胞.为葡萄染色体鉴定提供了最有效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使冷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在植物染色体遗传分析中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SLuCUT全自动激光显微切割系统对亚洲棉单条染色体进行了微切割、微收集和微克隆研究.结果表明,SLuCUT全自动激光显微切割系统切割植物单条染色体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污染轻等优点.SLuCUT全自动激光显微切割系统是目前最先进、最高效的染色体微切割、微分离和微收集系统.  相似文献   

13.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高中学生必做的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操作能力.教材上一般选用水培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其中染色是制片的一个关键步骤,使用的染色剂是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时间3~5min.但学生在染色步骤操作中往往会出现染色体被染成紫色一片的现象,在显微镜下难清晰地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核内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导致实验失败.本文报告了笔者采用不同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培养活体大蒜根尖的方法,对染色体活体标记着色进行探究,根据显微镜下能否清晰观察到染色体行为变化特征对着色效果加以比较,筛选出更为理想的活体着色浓度.  相似文献   

14.
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柠檬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柠檬染色体数目为2n=14,染色体基数为x=7,核型公式为K(2n)=2x=14=4m 10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4L 2M_2 4M_1 4S,核不对称系数为64.88%.柠檬染色体属于进化程度较高的3B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按传统的制备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制出的片子效果不好·甚至达不到观察要求。究其原因,有四处处理不当:①采取整虫固定·固定液渗透其体壁较难,不能达到固定目的;②取材时挑取精巢细管针对性不强.易造成观察相中处于分裂相的细胞数目不稳定;③在压片之前·所有生精细胞全包在精细管内,采取用醋酸洋红先染色再压片的方法.染色体着色差;④滴加染液后压片,生精细胞很难压分散,出现重叠的情况多。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改进后的实验效果很好,具体步骤如下:1、取材在蝗虫生…  相似文献   

16.
以染色体较大、容易观察的大蒜为材料,将不同体积分数(0.1%、0.3%、0.5%)的甲醛水溶液作为诱变剂,分别处理大蒜根尖24 h、48 h、72 h和96 h.通过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研究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醛溶液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行为和微核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蒜根尖细胞对甲醛的毒性反应比较敏感,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醛水溶液均能使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且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醛处理均可诱发细胞微核的产生.结果表明:甲醛对大蒜根尖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甲醛浓度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浅谈染色体的制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首先需要进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优良的染色体制备技术是其他技术的先决条件.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不断完善,染色体制备技术取得长足进展,本文主要介绍动、植物几种主要的染色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染色体变异》的学习中 ,确定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和生物几倍体历来是同学们难以掌握和区分的内容 ,但这又是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和应用的 .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判别1 .染色体组的概念课本上的概念是 :一般地说 ,像生殖细胞中一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就叫一个染色体组 .由于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动物和过半数的植物都是二倍体生物 ,因此“一般地说”应理解为对二倍体生物而言 .同时应掌握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 .2 .染色体组数的判别(1 )看细胞或…  相似文献   

19.
<正> 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是高中生物和大专院校生物专业遗传学必做实验。此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有丝分裂过程和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核型分析(高中生物无此要求)。作者通过一些比较实验,对此实验在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中学生物教师及同行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基因定位研究中最为直接和简便的方法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 ,不断涌现的原位杂交新技术在植物基因定位中逐步得到推广 .综述了原位杂交的发展及在植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