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伟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95-100
真人秀节目作为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吸引着受众,但似乎难以走出同质化、娱乐化的困境。在广电总局下达“限娱令”之后,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纷纷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然而在这种尝试中,真人秀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构真人秀节目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研究节目倾向低俗化的失衡现状,从节目的价值导向、服务功能、媒体公信力及电视媒介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三我失衡”的危害,可以从“三我和谐”的平衡中探索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娱乐性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然而在市场逻辑的支配下,大众文化呈现只注重娱乐效果,而忽视对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追求,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倾向。本文以电视节目为例,通过大众文化过度娱乐化的表现,分析这一倾向给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反思大众文化过度娱乐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以"异彩纷呈"的姿态出现在各大卫视荧屏上,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愉悦需求。但最近几年各大卫视本着"收视率至上"的目标追求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现象,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主要表现在弃"寓教于乐",求"哗众取宠",弃"标新立异"求"疯狂克隆"这两个方面,它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能力、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只有充分发挥家长、教师、广电总局、媒体的合力作用,对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给予正确引导,才能有效避免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奔跑吧兄弟》、《了不起的挑战》、《我是歌手》等一系列娱乐节目已经占据收视率的一席之地。在娱乐化普及的今天,我们不禁对娱乐化的现象、成因进行研究。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立足点,探讨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广电总局的“限娱令”正式颁布之后,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引起了学界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娱乐节目应该怎样发展,如何去理解娱乐,如何去看待娱乐化现象,怎样营造健康有益的娱乐文化,这些问题都需要去研究,本文主要从娱乐、娱乐化和娱乐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探寻了中西电视发展的差距,梳理了中西电视节目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从西方电视发展的共性力量看,中国电视发展有本体化回归、商业化、分众化及娱乐化的趋向.从电视节目形态个性化的角度出发,西方电视节目当下主流形态对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的影响主要包括:真人秀节目的日常化、多样化、明星化;益智节目的复兴;电视剧对于弹性叙事的引进,边拍边播或许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女声>、<梦想中国>、<莱卡我型我SHOW(秀)>、<快乐男声>等是"音乐选秀"节目的代表.这些综合性的电视歌唱娱乐节目迅速成为近几年来最为火爆的电视节目.这类节目的元素包括:全民娱乐的主题、想唱就唱、逐级淘汰的规则、自娱与娱人的选手、去权威化的评委、奖励设置、去生硬化的主持人.解构、剖析这种节目,可以更好地研究这类节目,促进其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人,曾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广电总局、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荣获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9.
新论语     
《山东教育》2013,(11):16
在一次级别极高的主持人论坛上,主持人们围绕"理想"和"现实"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对于电视从业者来说,如何平衡收视率与高品质电视节目、娱乐元素与深度思想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在电视泛娱乐化的大浪中,做到"深度"和"收视率"两者兼得呢?我国的很多名记、名嘴不约而同地表示,因为收视率不高,现在严肃的电视节目特别难做,并提出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理论,把电视的"品味走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中俄大型电视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为切入点来思考新的电视时代即后娱乐时代下的电视节目的特色.阐述后娱乐时代必将来临的主要原因以及后娱乐时代电视节目应该具有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爷爷最爱看<动物世界>这个电视节目,就像我们小孩儿爱看动画片一样.我问爷爷:"您为什么对<动物世界>这么感兴趣?" 爷爷说:"拍摄<动物世界>的专家学者,花费了毕生精力,历尽千辛万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动物生活、生存的珍贵画面,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大课堂,而且也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不少人生哲理呢!"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娱乐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它的产生又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一味地追求娱乐功能,就会丧失了电视媒介传播的意义,因此,应对其规范发展。引导其走上绿色娱乐、人文娱乐的步调。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08,(Z1):52-52
夏天的晚上,吃过晚饭,爸爸妈妈要去拜访一个老朋友,家里只剩下小胖在做功课。功课做完,小胖打开电视机想要放松一下。"太棒了"——播出的电视节目正是小胖最爱看的。  相似文献   

14.
晚上七点的钟声响了起来,我们家三个电视迷又开始争先恐后地抢着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了. 我躺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樱桃小丸子>这部动画片.谁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妈妈来了,她一把夺过遥控器,调到了电视剧频道,对我说:"旖旎,这部电视剧可精彩啦,让妈妈看一会儿."我说:"那怎么行?<樱桃小丸子>也是我最爱看的动画片呀!"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唇枪舌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电视传媒自身的特点入手来考察其传播方式,从内因、外因两方面辩证地分析其“娱乐化”的成因及看待这一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理性思考与判断:应当全面理解当前社会条件下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在“娱乐化”的时候,必须尊重新闻的基本规律,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娱乐电视节目的法律、禁令、节目分级制度以及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探讨,可见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相关政策法律缺乏稳定性与针对性,中国娱乐电视节目自身也需要提高法律意识、树立维权意识、遵守法律规定。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长期发展需要建构一个稳定的政治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中国新闻业的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引起了诸多问题。新闻娱乐化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它又使得新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本文界定了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分析了新闻娱乐化出现的原因,指出了新闻娱乐化带来的影响,本文就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8.
当下,政治的娱乐化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台湾在政治乱象与媒体乱象的双重推动下走上政治娱乐化道路。在台湾综艺节目中,《全民大闷锅》以独特的议题和形式成为政治娱乐化的标本。台湾的政治娱乐化既带来了解构权威、提高民众政治参与性等积极影响,又带来了模糊真实政治与虚拟政治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如今,随着各类大众参与性选秀节目的热播,反映出目前中国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也迎合了社会的一种需求。选秀节目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大众参与性,它虽然是非主流节目,却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电视节目娱乐化也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发展过程。但这类节目要克服庸俗化和粗糙化,并且应该提高节目的文化品味,以避免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红春 《文教资料》2006,(16):182-183
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强调,要着力提高广播影视文艺、娱乐、情感类节目的质量、品位和格调,抵制低俗之风;要采取措施解决主频道、主频率节目弱化新闻、泛娱乐化倾向问题。电视节目中娱乐元素的适度渗透能丰富、增强各类节目形态的表现力和贴近性,使其获得观众最大的情感认同。新闻除了具有信息的功能、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娱乐的功能。我们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不应忽视新闻传播的娱乐功能。当今的娱乐化现象反映了新闻传播的娱乐功能的加强。但随着娱乐化的过度扩张,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正逐步走向“泛娱乐化”的误区,它将损害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