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浅阅读.主要指通过电脑、手机等浏览网络上的信息。然而.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个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是读那些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是进入到这些文字所承栽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思考的行为。能够承担这个功能的.唯有好的书籍,尤其是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2.
新闻速读     
<正>1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而一成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三分之一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屏时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这是一个图书品种多样的时代,然而,在五花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阅读文化与网络阅读文化有所区别。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在读者构成、阅读目的、倾向与热点、阅读活动、阅读过程的文化内涵各具特点;网络文本与纸质文本文化内涵的比较;网络文化环境与传统文化环境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志远 《语文天地》2015,(11):59-61
阅读文本少有思想文化内蕴,阅读时不需进行深度思考,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一种精神的熏陶,这种阅读行为即为“浅阅读”。伴随着现代消费社会的来临,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事实:传统阅读在当下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逐渐缺失。图片阅读、时尚阅读、名著缩读、网络阅读成为时代阅读风尚。这种阅读风尚追求的是信息的快速攫取和视觉感官的刺激,它不需要认知心理的深度介入,体现的只是现代阅读的快意和娱乐,这就是当下的浅阅读。浅阅  相似文献   

5.
<正>一、中学生"浅阅读"现象及成因"浅阅读"大致可分为所谓的"读图"、"速读"和"缩读",以及"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读图"者,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图画书,而是指有插图的文字图书,现在有的书几乎是文图各占半壁江山了;"速读"者,主要形式是"缩读",即将天下名著"瘦身",删砍减杀;"时尚阅读"者,是指时下的"流行书畅销书炒作",将商业化推销手段运用到图书营销中来,制造大众"读点"。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阅读是指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有效对话,但是,以往我们仅是让学生简单的"读",并没有组织学生与之进行对话,导致很多学生的阅读只是堆积文字,并不能感受文章的内涵,也感受不到作者在用词、用句上的巧妙之处。所以,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加强对话,要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形成能力,进而确保每篇文本的存在价值都能被"读"出来。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小学生语文阅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阅读内容上忽视经典,偏重卡通、故事书;二是阅读方法上存在浅读、唱读,学生大多追求故事情节,对文章内容缺乏整体理解;三是阅读量严重不足,三分之一的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四成小学生课外读物竟是教辅书。小学生在电视、网络和纸质读物中明显偏爱前两者,喜爱卡通漫画书的占30.17%,喜欢科普书籍和语数外等教辅书的占29.17%。  相似文献   

8.
正①若说国人越来越不喜欢啃大部头著作,这是事实;但若说国人不喜欢阅读、阅读率低下,则未必与事实相符。阅读并不一定是捧着经典著作细嚼慢咽,"浅阅读"也是一种阅读;阅读并不一定是阅读纸质图书,网络阅读、手机阅读、PDA阅读、光盘阅读同样是阅读。在这个网络兴盛、新媒介兴起的时代,仍将阅读定义为阅读纸质图书、经典著作,恐怕是一种夹杂着傲慢的偏见。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所说的"浅文",一是指文字浅显,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没有文字、语句上的障碍的文章;二是指主题思想单一,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把握的文章。孔子说过"因材施教",墨子也提出"子深其深,浅其浅"。能选入教材的"浅文"蕴藏着"平淡中的不平淡"。遇到这类文章,学生容易一览即过,长此以往,养成一种学习的惰性。所以教师对这一类课文,定要合理而深入地挖掘,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捕捉更多的信息。那么如何"浅文深  相似文献   

10.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3,(33):5-5
我们这个时代被电视、电脑和手机这“三屏”所包围,正是所谓的“读屏”时代,但我们所提倡的阅读,不是这种“浅阅读”或者“轻阅读”,而是书籍的“深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现在依然处在“离线”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文字学、历史文献学以及民俗学等角度探讨了男性称谓词"士"及其文字符号所蕴涵的文化义蕴."士"作为男性称谓词是指成熟而未娶的年轻男子.记录"士"这个词的早期汉字含有挺拔、壮美之意,进入到早期文献,特别是<诗经>这样文学性较强的文献中,"士"这个词具有"未娶而性躁动男子"的指称义.传统语文学和经学笺注的随文释义中以"事"释"士",最初当是指"能性事",从"能性事"到"能政事"是合乎汉民族诗意编码思维方式的引申.通过对"士"这一男性称谓词及其文字符号所蕴涵的文化义蕴的探究,发现汉民族的语言文字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习俗有着互动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阅读的内容比较浅显直白,阅读的过程是一目十行,基本上是不求甚解,阅读的目的是寻求视觉或者心理的愉悦"等现象。笔者认为,这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浅阅读"状态。那么,如何在小学高段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在课外阅读中逐渐由"浅"入"深",走向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的"深阅读"呢?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一、被动阅读,迈开"深阅读"的第一步1.与孩子达成认识上的统一人都有一种拈轻怕重、避害趋利的本能,对待阅读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年底,在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和深圳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报纸阅读文化圆桌会议上,来自全国几十家纸质媒体读书版编辑记者共同投票评选出了2006年的十大好书。现将评选结果按得票多少的顺序列出,并配发一句话书评。这些书虽不能说是"必读之书",但既然是公认的"好书",我们还是建议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有选择地读上几本。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语"字拆开即为"言吾",也就是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意思。小学语文教学是用言语表达自己想法的萌芽阶段,适量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宽广的知识储备,读书札记又能将这种知识储备串联成语言文字系统,再经由社会生活实践将这些知识转换成为汉语言文化内涵,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读书札记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字信息攫取、文章系统整合、文意内化吸收这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增强自我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经》在日本流传,产生了大量研究著述,《诗经》和这些著述一起,给学者精神层面以深远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现象。可以把它们用"诗经现象"这个词来概括,其内涵涉及到文学、思想和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胡彩霞 《教学随笔》2013,(18):12+169
新课标里,关于学生的阅读,是这样说的:"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读"是在哪个年段都需要重视且应在课堂中努力去凸显的教学环节。只有"读",才能让读者与作者真正的融合、沟通;只有"读",才能让学生从文字表面走入文字背后,从而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体会文章的内涵魅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一、文化在中国古籍中,"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的意思。英语"culture(文化)"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colere",意思是指农耕以及对植物的培育。从十五世纪以来,逐渐引申为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近代,日本人把英文的"culture"译为文化,我国也借用了日本人的译法。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人类学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一向重视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当下高校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对象基本都是"90后"群体,这一群体已不再是"文字的一代",而是"视听的一代"、"网络的一代"。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不再是通过文字阅读,而是通过视听媒介和网络。在视听文化的冲击下,如何调整传统外国文学的教学模式,结合电影这一影像媒介形成对现有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拓展,调动学生学习与阅读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起更为开放、更为完整的文化视野,是当下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当前图书馆闼读现状.对以网络阅读为主的“浅阅读”和以纸质阅读为主的“深阅读”进行比较。并就少儿图书馆该如何开展阅读指导,正确应对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古老的文字符号,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在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里,东巴文字是一份很有学术价值的文化瑰宝,同时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它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内涵和文化价值。本文试图对东巴文字的审美价值作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