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词以意境为最上”,(《人间词话》)意境是评价诗词的一个重要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明末陈子龙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词境的成功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词在意境方面分别表现出了情韵生动、浑融自然、含蓄婉约等特征和风貌。这些风貌大大提升并增强了其词的内涵及价值,使得其词在明代词坛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工词善诗,其诗与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其诗雄豪粗犷,坚毅刚健,充溢着阳刚之气;其词婉约纤柔,含蓄隽永,具有阴柔之美.文章从写作手法、意境营造、语言特色方面探析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差异,并进一步挖掘其艺术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咏物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较为古老的题材,姜夔在以词咏物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咏物词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史达祖一方面较好的吸取了姜夔的艺术特点,在创作风格、托物取兴、咏物手法等方面都有所继承,借此来抒发词人的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史达祖又独辟蹊径,,其咏物词在意境创造、创作风格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其具有自身特色的咏物词风貌。  相似文献   

4.
顾太清,满洲镶蓝旗人,享有“清代第一女词人”的美誉。太清词以深稳沉着的气格、清灵高远的意境、冲淡自然的语言,铸就了卓然独立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蕴,成为清代词坛的奇葩。  相似文献   

5.
在《全宋词》收录的300多篇苏词中,约有200多篇是直接或间接描写女性的言情之作。但苏轼突破了当时"词为艳科"的"浇风",注重拓展词的表现领域,创造神韵悠远的艺术境界,寄托深沉的思想感情,赋予这些词以清新俊逸的风貌和高雅脱俗的格调,大大拓宽了闺情词的意境和题材,展现出较为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形似及神似为出发点,详尽地评价了许渊冲英译《唐宋词一百首》的翻译艺术成就。许译以“三美”(音美、意美、形美)为再创作的基本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唐宋词的精髓,再现了中国古代诗词千姿百态的艺术风貌。许译从词的读音、诗词的长短句形式、节奏及对仗等方面忠实地体现了原著的风格。在无法保持与原诗形式上一致的情况下,则以不同的意象和句式绝妙地传达原作的意境和气势。本文作者最后对译著提出了几点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7.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既是情景的高度融合,更是研究诗歌艺术的重要凭证。纳兰容若巧妙地将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融入其作品,无论抒写相思的凄苦、哀叹爱妻,还是动伤春伤离之思绪,均能意到笔随,巨细必达。本文通过对纳兰词意境美、取境美和韵味美的分析,感悟了纳兰词凄婉而深蕴的意境以及纳兰容若纤柔善感的词心。  相似文献   

8.
词作为一种倚声而作,合乐而歌的韵文体式。以声传情是其重要的表达手段。词利用平仄的变幻,长短句式的选用。韵式及韵部的区别性特征,寄托了词人们不同的情愫。通过音律刻画和营造的意境,丰富多变,极具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是词人审美感兴碰撞的产物。词体的不断丰富,从一个侧面看就是音律、句式不断为创造意境而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孙文周 《文教资料》2012,(26):135-137
吕小薇是民国杰出的女词人,其词倍受时人推崇,但目前学界对吕词的专门研究尚属空白。吕词不仅具有深厚的内容与鲜明的时代感,而且善于"以诗为词"、语言也颇具特色、风格多种多样,并对女性词的审美风貌和词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拓。吕词在民国词史上有着重要的承传意义和"史"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廷焯在继承常州词派"比兴寄托"词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前辈词论家张惠言、周济、谭献等人的"词境"理论进行了修正与完善。他把"比兴寄托"说与传统意境美学理论相结合,并创造性地将二者纳入儒家"温厚和平"的诗教之中,作为其品评词人、词作的最高标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章可循的治词、评词途径。  相似文献   

11.
废名乡土诗化小说展现了缤纷多彩的诗化艺术世界,他以营构意境,诗化散化的文体特点,改变了抒情小说的模式,扩展了作家的审美视野,更重意境和审美,拓宽了抒情小说的文体。其叙事策略主要采用了淡化情节、营构意境,自传倾向、抒情叙事,儿童视角、情感内倾,打通文体、诗化散化等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清季词坛大家王鹏运对词律颇有心得,能用自己对词律的独特认识来指导自身创作,词律观通达而敢于突破。王鹏运对词体的典型特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对词体的价值和功能有深刻的体认,其词体观本色当行。二者可见出一代词学家的风度气派。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词作风格多样,不论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都蕴藉深厚。苏轼词蕴藉美的形成除了与文本本身的凝练、留白,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读者的阅读接受创造,社会时代的影响有关,还得益于苏轼"本身原具有的一种双重之性格"。苏轼词运用比兴寄托和典故,借用古史、书、文、人,实现对一切人、事、物、情的关照。含蓄蕴藉使苏轼之情得以曲折变化地传达,摆脱世俗,实现雅化。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抒情诗追求一种清境。"清"是义山营造诗境的首选字。义山诗中使用"清"字营造清境及虽未用"清"字却营造了清境的各种情形,均说明清是义山诗境的最好概括。以六首《无题》为代表的抒情诗虽存在丽辞与清境的矛盾,但诗的结局总是通向清境。义山诗在营造清境时追寻的是残缺美、遗憾美,这种美凸现了人的精神,具备超凡脱俗的格调。尚清成为义山的诗歌美学观。  相似文献   

15.
作为明代才子,唐寅不仅诗文书画皆工,创作数量大,同时又有一些词曲作品传世。他的散曲蕴藉灵秀,在内容、风格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不同于其前代和同时代的其他曲家,这主要表现在其小令的词化或雅化、个人情感的有意识融入和“小而有致”的艺术手法上。唐寅散曲的这些特色不仅使他成为明代曲家中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一员,同时也是明代中后期“词曲合流”现象的杰出代表,是散曲发展到这一时期的新变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王寂是金代中期比较重要的词人。其诗、文俱有成就.词也别具一格。王寂词的艺术特质主要表现为:以“酒”为主要意象表达内心世界及生命情怀,清冷寂寥是其词的主要基调,词境追求“清疏”品格,同时还擅用“闺怨”题材来抒发仕途人生的苦闷;语言上崇尚本真凝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穆时英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中诗的意境的营造方面:首先是情节的片断性,不求完整,而是快镜头式的剪断,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其次是结构的跳跃性,完全按照作家或作品中人物的情绪需要而随意拼接;第三是描述的抒情性和修辞的情绪性,不论是景物、场面描写,还是人物刻画,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情绪波涛。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史上 ,秦观是以一个杰出的词人出现在北宋词坛上的 ,一向誉为“婉约之宗”。他以情为词 ,以词写心 ,写出了“古之伤心人”(冯煦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之言 ,或写羁旅行役 ,或抒离愁别恨 ,都是肺腑之音。他善于表达心灵中一种最为精微敏锐的感受 ,别具一种深婉幽微、俊逸精妙的艺术魅力。这种含蓄深婉 ,哀感凄清 ,如飞花似梦、丝雨如愁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不仅仅与他一生命途多舛的坎坷经历有关 ,更是他特有的多愁易感、敏锐柔弱的个性气质在艺术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风景画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浓厚的抒情诗意味和深刻的哲理性,洞察列维坦风景画中意境美的形成,源于他对大自然、文学、艺术、诗歌和音乐的热爱,他把这一切运用极具天赋的绘画才气和成熟的绘画语言浓缩在他的风景画中,使他的风景画诗意盎然、清新独特。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风景画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浓厚的抒情诗意味和深刻的哲理性,洞察列维坦风景画中意境美的形成,源于他对大自然、文学、艺术、诗歌和音乐的热爱,他把这一切运用极具天赋的绘画才气和成熟的绘画语言浓缩在他的风景画中,使他的风景画诗意盎然、清新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