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由习语和等效翻译的概述入手,从“等效“的角度分析了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对习语翻译采用的方法。讨论部分阐述了习语翻译要力争隐含意义、形象和形式上的对等,而这三者中又以隐含意义的对等为前提。文章结论部分提出习语的翻译要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习语的文化内涵,在读者理解上达到“等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有些习语含有动物形象 ,这些习语的传达不是简单地把动物名词按另一语言中对等的字面意义翻译 ,而是要考虑文化因素 ,采取直译、形象转换及意译等多种翻译形式 ,以达到对原文的准确传译。文化因素对动物形象的传译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引秀 《文教资料》2010,(26):43-44
英汉习语中.有些习语在表面形象或意思上显示出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而隐含意义(包括褒贬意义)却相去甚远。正是这些表面上的形似意近,给人造成一种“似是而非”、“貌合神离”的假象,经常为习语翻译设下陷阱。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语言。其语义并非等同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人们很难从个别词义猜出整个习语的含义。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习语本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就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由来,以及理解与翻译问题做些初步探讨,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貌合神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石磊 《考试周刊》2014,(33):84-84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文化中的重要语言现象,具有简洁、形象的特点。在英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做到既准确生动,又不损失文化内涵,是跨文化视角下翻译的研究重点。本文列举了英语习语翻译的几种策略,并对翻译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一个民族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综合表现,是一个民族语言特色的镜子和灵魂,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复杂性,译者在习语翻译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正如奈达所说:“习语是词语的组合,其意义不能从部分的意义来确定”。习语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文化的同时,文化在理解和翻译习语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习语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习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各有利弊,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本文通过讨论习语、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灵活的英语习语翻译方法,即异化加归化的灵活翻译方法来表达英语习语的含义,以帮助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7.
刘富太 《甘肃教育》2009,(21):55-55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都源自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提炼出来的,它们大都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由于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思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及其民族地域特色等。习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英语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含蓄幽默,承载着其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也影响着习语的翻译。翻译习语要尽量再现译出语的文化信息,又得保证译人语的可读性。因此,翻译时应在尊重原文的语言文化基础上,寻找译语中对等的词语或用同义的汉语习语来翻译。本文主要以含有人名、地名、动物名称的习语为例,探究在汉译英时等效或等值的翻译理解。  相似文献   

9.
黄海婷  刘恒 《文教资料》2007,(2):197-19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髓。习语的翻译必须以文化为背景才能译出源文的形象,比喻,修辞,以及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本文就英汉习语在文化背景上的对应关系,非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文化因素对习语形成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韩慧 《考试周刊》2009,(15):85-86
习语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其固有的文化特性使得其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译性。为此,译者在应用形象转换方式做习语翻译时,既要做到忠实地表达原习语的意义,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又要利于读者理解,注重两种文化的"等效"交流。本文拟通过实例对英语习语翻译中几种常用的形象转换方法作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1.
维汉熟语中大都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因而对形象的理解和处理是熟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探讨维汉熟语翻译中形象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指出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法,力求做到形意兼备,使译语达到与原语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维汉熟语中大都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因而对形象的理解和处理是熟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探讨维汉熟语翻译中形象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指出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法,力求做到形意兼备,使译语达到与原语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化意象指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体现出文化意象的缺失和错位两种现象,习语的翻译也相应存在文化意象的丢失和不恰当套用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成语大词典中收录的含"柳"的成语为基础,分析了"柳"所包含的意象,"柳"在成语中的意象有:借指离别、形容女子姿态美好、比喻春光明媚、暗指狎妓及妓院、比喻说话做事飘忽不定、表示人的心境凄凉等等,这些意象都是基于"柳"这一我国南北常见植物的形态及生长习性逐步演变而来的,并在现代书面语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英语写作中成语的使用常受汉语比喻的影响,比喻、联想、含义的对应关系不容忽视。谨慎使用口语体成语;灵活使用成语变化形式可使语言表达活泼有趣、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6.
人类思维的相似性决定了俄、汉两种语言中的精华———成语存在着相似性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及不同宗教的影响和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民族心理等因素作用 ,不同语言在运用动物形象表达寓义上体现出更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英语习语往往有着极强的文化特色,如何合理地把它们翻译成汉语,决非易事。本文试图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引入习语翻译中,认为其比较适用于两种习语的翻译:1)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吻合;2)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表达形式不同,但所承栽的信息量基本相同。两者互译,能达到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既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反应完全或基本一致。但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文化习语尤其是具有标志性文化习语时。也有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日语成语包括“汉式成语”与“和式成语”两种,辞书一般归入“连语”中。汉式成语可分为从中国照搬过来的汉语成语和日本固有的汉式成语两大类型,深入研究其语源语义、造语特征、日语读法等问题,对于日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惯用语是一种定型结构,它的构成成分一般都是不变的,但数词惯用语,尤其是"一一"对举的数词惯用语结构较为灵活。从《新华惯用语词典》所收的"一一"对举的数词惯用语出发,在惯用语的正体和副体的关系方面讨论惯用语结构的灵活性,以期对惯用语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英语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鲜明有力的表达手段,它常被视为英语中的重要修辞手段,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习语中的比喻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诉诸于人的感官,使读者获得信息和美的感受,明喻和暗喻是它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文章着重论述了习语比喻及其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