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松地带     
《棋艺(象棋版)》2006,(3):63-63
求人难张明和儿子看见张大爷突然跌到在地,儿子毫不犹豫地往起搀张大爷,张明却对儿子说:“我们走。”张大爷见状大喊道:“张明,是我呀!”张明气呼呼地对张大爷说:“我知道是你,你忘了吧,有一次比赛我求你放我一马,你死活不肯,今天正好让你尝尝求人难的滋味。”小马与老马老丁问老马:“你现在下棋的速度怎么不像原来那么快?”老马叹了一口气说:“唉,你原来叫我小马,现在称我老马,这老马当然跑不过小马了。”好悟性一位棋手问教练:“为什么我现在才知道兵的妙用?”  相似文献   

2.
阿猫 赵利红     
在中国女足,二十多个姐妹相处得特融洽,一起玩得很开心,阿猫赵利红更是有名的开心果。平时一起训练、比赛、休息、娱乐,很少有人叫赵利红的大名,都是阿猫来阿猫去的,就连一些老球迷、小球迷找她签名都是亲切地叫阿猫。赵利红开玩笑说,以后签名就签阿猫算了,就怕时间一长,大家忘了她的真名 别看阿猫赛场fi不苟言笑,跟拼命三郎似的。日常生活中的阿猫一笑就满脸堆笑,不加道哪儿来的那么多开心事,两只小眼睛经常笑成了一条缝,那样子还真跟猫有几分神似。队友们都笑她鬼精灵,小眼睛一眨一个主意,队里开联欢会搞猜谜、脑筋急转…  相似文献   

3.
8月的一个下午,《足球世界》编辑部把马元安请到了“家里”,和老马面对面地“神侃”近一天。 老马在“家里”显然放得很开,既向我们吐了“甜汁”,也向我们倒了“苦水”,更有他执教中国女足后的种种心理变化。好了,我们也别啰嗦了,还是请读者朋友们仔细阅读本篇文章吧!  相似文献   

4.
夜钓花沟     
李世新 《垂钓》2005,5(12):50-51
钓友老马最近去了很多次花沟水库,回来后就激动地向我讲述,钓了如何多的大鲫鱼;近十斤的“大物”接连垂青于他,以至于断了几副线,一边说一边双手在胸前比划着问我:“你说这么大的鱼头,鱼得有多重?”说得我钓瘾上涌,两手发痒。终于在“秋老虎”离去的第三天,8月20日,我们一行五人在老马的带领下,向花沟水库进发。  相似文献   

5.
认识马元安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就是去找的马元安,那似乎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一年马元安刚刚率领北京女足拿了全国冠军。在北京先农坛老马宿舍兼办公室那间破旧的屋子里,我认识了马元安。因为是到《足球世界》的第一次采访,紧张加上对业务的生疏,问题提得就显得很业余,而老马虽是冠军队的教练,却并未显出不耐烦,相反,很耐心地一一回答我的提问。采访结束时,老马起身相送,还对记者的采访表示感谢。就这样,通过一次采访我认识了马元安,及至1993年随中国女足出征亚洲杯,朝夕相处了半个多月,我和老马便熟得"一塌糊涂"了,因此,也…  相似文献   

6.
大侠老田     
老田其实还不算老,也就50岁出头。一次钓鱼,一位老者见老田频频得手,便友好地上前搭讪:“我今年退休,刚过60岁,我看你的年纪比我大,肯定钓鱼的时间也很长了吧?”老田解释一番,老者就是不相信草帽下的那张脸没有65岁。回家后,老田问他妻子:“我这张脸怎么会有65岁呢?”他妻子回答:“你在20多岁的时候看上去就像30多岁,你到了50岁难道还会看上去有40岁不成?  相似文献   

7.
马元安行     
准备亚运在上海见到老马,老马正带队准备亚运会,在上海杨浦体育场边上的一个把街所里找到了他。见了面我就感叹:同在上海,同样准备亚运会,男足国家队住四星级酒店,女足住招待所;除了老马等几个教练员作的几间房间是经过装修的.女队员住的房间都是很老的房间,条件与四星级酒店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可是老马说,这已经很不错了,有很多时候比这条件还要差很多。1997年打完亚洲用标挂靠了冠军后,老马就把心思放在1999年6月的女足世界杯b头了,1998年虽有一个亚运会,但是大家都认为金牌早已是中国女足姑娘的囊中之物,亚运会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姜仲华 《围棋天地》2007,(12):99-99
晚上无事,我上围棋网,用网名“竹窗风雪夜”开了一局。不久有人坐下,开始对弈。我下得十分随意,不太深思,被杀得落花流水,中盘告负。对方打出字:“用的别人的网名吧?”我一愣,答:“是自己的。”“不可能,我和这人下过,他下得比你好。”我惊奇地问:“这个名字就是我啊,我何必冒充别人?”他答:“以前我和他下,他第一着都下在天元上。”我说:“我从前也喜欢第一着下天元。”我说这个名字出自杜牧的诗,他还是不信,我也糊涂了。重名?不可能,网名不能重复注册。  相似文献   

9.
甲A是个出大爷的地方。既是大爷,想必就有大爷的“辈份”和大爷的“威风”。既是大爷,你就得认,就得敬着,谁让他是咱的大爷呢?不服?不服大爷,你就是想大白天的“找抽儿”呢!就让咱们瞧瞧甲A都有几路大爷,不会清楚可不行,敬错了,麻烦就更大了。“哄爷” 您可别小瞧了这“哄爷”,仔细瞧瞧,甲A几乎每个队都有这种爷儿,如果细分的话,这“哄爷”分老的和新的,先说这老“哄爷"吧。“哄爷”顾名思义就是专事起哄的爷儿,你可别以为不就是起个哄吗,能有什么呀,有什么?上至教练,下至队友,您还真别把“哄爷”不当回事。“哄爷…  相似文献   

10.
《健身科学》2010,(9):59-59
清照也不戳穿他,只是装呆卖傻:“噢,这棋该我下?我走兵五平六呀。” “兵五平六?不行吧?”赵明诚嘴上说着,手上已把棋盘转了过来,变成自己拿黑棋。“来来来,咱们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96年7月28日下午4时50分,美国乔治亚州雅典市山福体育场女子足球半决赛刚刚结束,终场的笛声尚未消散,欣喜若狂的孙庆梅、高红、孙雯、刘爱玲、赵利红、韦海英等中国姑娘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欢庆这关键性的胜利——中国女足终于以3比2战胜巴西队,闯入第26届奥运会决赛圈,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女足已经银牌在握。在这枚银牌的背后,中国女足将士洒下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呵!  相似文献   

12.
“可以开始了吗?”王海川端坐在电视机前问我,他说的“开始”是指我对他的采访,约好了晚上六点半到国家男排的宿舍里去找他,我到的时候,发现他也一秒不差地等在那儿了。 “就在这儿吗?”我指指正在哇啦哇啦的电视机,他却坚定地点点头,“就在这儿!”后来的闲谈中,我才知道,他苦练一天最大的愿望就是洗完澡躺在床上看电视,“这是我唯一的娱乐”,因为这个原因,即使是有记者采访,他也不愿意放弃这点享受。 于是,在电视机的伴音下,我开始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采访……“问吧!”他摆出一副被动挨打的采访姿态,在我 看来,一丝不…  相似文献   

13.
“喂!高峰在吗?” “在……他还没起床呢!” “我进去了?” “进来吧!” 我冒昧地闯进上海白玉兰宾馆的一个房间,房间里灯光昏暗,刚才答话的那位刚把头从被窝里伸出来,黑咕隆咚地也看不清这位仁兄是谁,他指了指另一张床:“高峰!” “高峰”睡得正香,对我的到来全无知觉。 “喂,哥们儿,这是高峰吗?” “哎,不是,是谁呀?姜峰呀!”那位大声说。 “喂!喂!姜峰!”他接着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0,(12):134-135
立冬傍晚,玉蜓园酒店大厅,借着昏暗的灯光,记者与刚刚在厦门结束集训的“大翟”攀谈了起来。来自辽宁的“大翟”有着东北人特有的爽朗。热情,爱笑的他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不过有时候也喜欢一个人的安静,究其原因,他说可能因为自己是AB型血吧。  相似文献   

15.
叶佩琼 《乒乓世界》2005,(10):40-41
前几年.“首都三老联谊会”在北京饭店聚会.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这不是‘小老广’吗,还记得吗?你当兵的第一天就是到我们家报的到!”怎么能不记得?那年我不满16岁,现在我已经60岁啦!  相似文献   

16.
侯增福 《钓鱼》2009,(1):45-45
野外垂钓如何对付小麦穗、白鲦、爬地虎等小杂鱼的闹钩?在论天的竿坑如何对付那些身经百战的“老游击队员”?如何解决光见鱼星直冒,就是不吃钓饵、不见漂动的难题?用沾米垂钓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可以说,大部分老钓友都会使用沾米,  相似文献   

17.
刘柳 《新体育》2007,(3):42-44
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一部戏有一部戏的命运”。 一座球场呢? 沈阳球迷说,“五里河,还不到18年,就已经老‘百年’了”。是的,我们的专题就是从正在消失的五里河身上得到启示,在记忆被彻底拆除之前,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拿起手中的纸和笔记录下一段历史,然后再延伸出去关怀一下那些和“他”命运相连的“兄弟”。  相似文献   

18.
闻历 《中国钓鱼》2006,(4):44-44
今年赴美国田纳西州探望一位老同学。老同学知道我平时喜欢钓鱼,就投其所好了一回。这天他特地请了假,请我去甩甩竿。早餐后他带着我出门,坐上了他的私家车。出门后约5分钟时间,汽车停在了一家渔具小超市门前。他说:“首先得把钓鱼的准备工作做好。”他在该超市里选购了两尾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袖珍鱼。我问他:“买这干嘛?”他笑着说:“这就是钓饵呗。”说完,他要我仔细看看,我睁大眼睛打量着并抖动着手掌里的这尾袖珍鱼,软软的身躯能自由地晃动,圆圆的小眼珠眨巴着,特别是浑身一片片的鱼鳞,不时地闪烁着光泽、散发出缕缕腥气。嘿,这不就是一尾鲜活的真鱼吗?老同学这时打趣道:“老兄,今天咱俩就靠这两尾假鱼去钓真鱼了。”  相似文献   

19.
本届世界杯中国女足先发阵容的11人中,有7人是上届世界杯的“老玫瑰”。在日益强调力量与身体素质的女子足坛,“老玫瑰”难再铿锵。于是我们看到,在加拿大姑娘强悍的冲击下,中国玫瑰无奈地凋零了。  相似文献   

20.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看父亲和邻居叔叔下象棋。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亲如兄弟。每当他们下棋时,我都会搬一个小凳子坐在边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开始时,他们都很客气,谦让着让对方先走。叔叔说:“红不占先, 黑棋先行。”父亲说:“大不欺小,还是你先走。”我在旁边看着感到纳闷,心想:谁先走不一样?不就是玩玩吗?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