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侯吉永 《档案》2013,(4):43-47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与西欧诸国的外交文书体式可以概括为“谕/禀”范式,中方文书充斥居高临下的用语措辞,难掩天朝对臣邦的宗藩外交姿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传统的宗藩外交被彻底颠覆外交文书形成“照会”范式,文书往来被迫两得其平。  相似文献   

2.
沈悦 《兰台世界》2017,(14):119-123
从文书角度,以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对美外交为研究对象,以1500余份文书档案为基,研究战时南京国民政府对美外交文书的运转方式。从信息来源、决策方式、文书流程等方面对其运转模式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文书运转所体现出的特点,并以此反观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这一战时同盟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书往来是外交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维护国体,外交文书必须遵循一定的体例,中外皆然。晚清中英双方针对文书往来的体例、制度,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与交涉,从1834年"律劳卑事件"的爆发直至1880年《中外往来仪式节略》的出台才基本告一段落。英国驻华外交代表机关印信、公文的"中国化",指的是英方在与清政府的文书往来中,印信的使用、文书体例的选择等,从外在的文书格式到内在的文书话语体系遵循中国习惯、体制的现象。从本质上来讲,这种"中国化"现象的存在,并不是清政府羁縻政策的胜利,而是英国驻华外交官在挑战"天朝体制"的实践中,做出的实用主义的策略性选择。外交斗争的需要,迫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国的文化和体制,并在掌握乃至破解中国文书话语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其自身的话语和权威。  相似文献   

4.
理论上说,历史上档案管理工作是与档案产生同步的。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工作从内涵到形式皆有差异。这是由档案工作的目标价值与相应的价值理念决定的,即保持档案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安全性并能为各类利用需求提供可靠保障。近现代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中的核心概念——"档案原件"也不是一以贯之存在的,相反,这一概念在近代以后才得以确立。近代之前,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原件概念,但在档案管理实践环节中,多数时候并不突出强调"原件"概念则可以确定。自电子文件兴起及推广后,档案管理的目标定位由原来的实体管理为主转换成信息管理为主,档案原件意识又有所淡化。从"档案原件"概念的否定之否定演变过程反映了历史上档案管理理念的数次重大变迁与转型。  相似文献   

5.
2017年4月25日、26日,我有幸参加单位组织的赴北京中央档案馆等地学习活动,并参观了中央档案馆举办的"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展、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珍品展、一史馆馆藏明清文书档案珍品展.三个展览主题各异、形式不一、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一份手稿,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张照片,定格了特定时期最珍贵的社会记忆;一份电报,记录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一件朱谕,带你重温清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最简约的形式呈现,以最具分量的内容反映,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突出于主题,主题契合于时代,时代融入于历史.三个展览,让我们对档案与历史、馆藏与展览、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云南档案》2006,(3):21-22
《中国档案报》宁宇龙报道:5月10日,外交部第二批解密档案在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正式向社会开放。这批档案形成于1956年-1960年,总计25651件,366551页,文件种类主要是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请示、报告、谈话记录、来往电报以及照会、备忘录等外交文书。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朝鲜对华外交使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朝鲜与明清的关系是典型的朝贡关系。这种朝贡关系的特征与内容,在朝鲜派往明清的使节、使节所传送的外交文书的种类与形式以及文书传送体制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反映。朝鲜对明清的外交文书,历史文献中称之为“事大文书”。朝鲜与明清间外交事务的处理是通过各自外交  相似文献   

8.
《美国外交文件》是由美国国务院编辑出版的大型外交官文书。自1979年中美关系史的研究恢复以来,随着研究的日趋深入和广泛,其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这套大型系列文件集的内容及其史料价值,还没有在我国史学界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它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在目前国内档案公布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美国外交文件为我们的研究服务,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想就这套《美国外交文件,(主要是1919—1949年部分),以及它在国内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利用情况作一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9.
档案文书副本制度是我国古代文档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以此,对档案文书副本的内涵及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功能、作用,以期对于现行公文和档案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档案学是以中国历史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20世纪30年代,以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为代表,近代从事明清档案整理的学人建立了历史档案学的初步规模,并开辟出具有典范意义的研究理路,即从衙署职司和文书档案制度入手研究历史档案及其具体分类整理。秦国经《明清档案学》以明清档案内容为中心,反映了历史档案研究在近代学人基础上开拓出的新路径。扩展外延与深化内涵,建立体系完整的中国历史档案学,是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韩英  李晨 《档案学通讯》2012,(6):98-100
汉唐间户籍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是古代户籍制度史上的关键所在。近代以来,在出土的秦汉简牍、三国吴简、敦煌吐鲁番文书等出土资料中,多有发现户籍档案。这些材料对于认识汉唐间户籍制度的变迁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出土户籍档案的具体考察,我们可以从载体、形制、内容三个方面来认识汉唐间户籍档案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变化,也导致外交档案发生变化。一、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的外交文书鸦片战争前,清朝与外往来过程中一些行文没有外交文书的特点。因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了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仍以天朝大国自居。清朝在与外来往过程中,以天朝对臣邦来行文。与清朝往来的外国有两类:一类有朝贡义务的“属国”,主要指在中国周围的亚洲小国,被看作清属国;另一类与清有通商往来关系,称“外国”,主要指欧洲国家。对这两类国家行文,对属国行文,有进行分封赠和谕诰权力,则用国内皇帝…  相似文献   

13.
档案文书副本是我国古代文档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章针对档案文书副本的内涵及演变进行逐一解剖,探讨其特点、功能、作用,以期促进现行公文和档案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陶陶 《历史档案》2020,(3):8-27
1903年7月,寓于上海租界的《苏报》连续刊登《读〈革命军〉》《序〈革命军〉》等文章,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极度不满,遂与租界工部局密商,查封《苏报》,拘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酿成《苏报》案,震动全国。由于《苏报》系日侨注册开办,围绕《苏报》案审理、引渡涉案人员等事情,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驻北京公使内田康哉、外务部大臣小村寿太郎涉身其中,频繁文电往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有《苏报》专案档案,题名为:上海ニ於ケル清国革命煽動者捕縛ノ件(中文译名:上海租界的煽动革命者逮捕事件)。档案所涉时限为1903年7月16日至1904年5月24日。共106页,含67件档案。其中日文档案19件,主要为事件进程的连续详尽报告;附件的中、日、美上海领事团、北京公使团的外交照会等文件或上海租界的英文、日文剪报,包括中文档案15件、英文档案5件、法文档案2件。另有英文档案20件,法文档案6件,是简短的外交请示、外交训令、紧急通报、要点汇报等。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站(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http://www.jacar.go.jp)已开放公布此档案。201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一书,影印出版了上述档案。兹选译其中部分档案,为此档案史料在国内的首译,将有助于《苏报》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陶陶 《历史档案》2020,(2):33-52
1903年7月,寓于上海租界的《苏报》连续刊登《读〈革命军〉》《序〈革命军〉》等文章,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极度不满,遂与租界工部局密商,查封《苏报》,拘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酿成《苏报》案,震动全国。由于《苏报》系日侨注册开办,围绕《苏报》案审理、引渡涉案人员等事情,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驻北京公使内田康哉、外务部大臣小村寿太郎涉身其中,频繁文电往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有《苏报》专案档案,题名为:上海ニ於ケル清国革命煽動者捕縛ノ件(中文译名:上海租界的煽动革命者逮捕事件)。档案所涉时限为1903年7月16日至1904年5月24日。共106页,含67件档案。其中日文档案19件,主要为事件进程的连续详尽报告;附件的中、日、美上海领事团、北京公使团的外交照会等文件或上海租界的英文、日文剪报,包括中文档案15件,英文档案5件,法文档案2件。另有英文档案20件,法文档案6件,是简短的外交请示、外交训令、紧急通报、要点汇报等。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站(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http://www.jacar.go.jp)已开放公布此档案。201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一书,影印出版了上述档案。兹选译其中部分档案,为此档案史料在国内的首译,将有助于《苏报》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在1954年至1955年间,他的回国问题一度成为中美外交博弈的焦点。1950年8月钱学森回国受阻后,我国政府非常关心他在美国的处境,一方面积极给予声援,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提供帮助,最终通过中美日内瓦会谈帮助钱学森回到祖国。本文根据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和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收藏的外交档案还原了我国政府关心和帮助钱学森回国的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17.
档案文书副本是我国古代文档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章针对档案文书副本的内涵及演变进行逐一解剖,探讨其特点、功能、作用,以期促进现行公文和档案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调研的方式,从内容、形式和技术三个方面对中美档案网站建设进行比较,并分析了美国档案网站建设的优势和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档案网站建设。一、中美档案网站内容比较信息内容是档案网站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网站建设的质量。档案网站应该首要遵循内容第一的原则。网站内  相似文献   

19.
明誓文书、国书等文书,是政权之间处理重大“国际”双边问题或“国家”之间往来或议定事项的文书,由于文书内容重要、形式特殊,历朝历代政权都高度重视,对文书的制作过程、文书格式乃至遣词造句等,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方面都极其仔细。在文书格式中的落款尤其是成文时间的标注上,  相似文献   

20.
明清档案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明清档案研究,对于完善档案学理论、促进明清历史的研究、揭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丰富内涵,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对明清档案的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研究视野逐渐开阔,在明清档案编纂、辨伪、标准化等方面研究成果倍出。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在明清档案研究的内涵、范围、方法及编纂研究方面不断拓展,以期进一步推动明清档案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