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目的]企业创新水平的准确测度能够为科技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科技创新政策提供科学化数量化支持,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定量研究创新问题的关键数据基础,是研究过程与结论正确的根本保证。为更准确地测度企业创新水平,提出一种从企业专利组合出发且包含逐级递阶指标结构的企业创新水平综合测算方法。[研究方法]首先将企业专利组合视为一个整体,选取指标使用相关分析确定同指标内组合形式;其次依据指标内在逻辑关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指标逐级递阶结构;然后分别使用判别分析模型、修正的逻辑回归模型确定指标组的组内、组间组合形式,最终得到企业创新水平测度模型及其简化形式。[研究结论]新方法预测的企业创新水平与实际观测的创新水平拟合良好,与以往研究相比具有原理清晰、解释力强、可拓展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探讨——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晨  胡元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74-177
目的: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构建基于Lanjouw-Schankerman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与Parchomovsky-Wag-ner专利组合理论的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方法:以在美国上市的82个药品的610项专利为样本,通过整合单项专利的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omposite index of patent value,CIPV),进而构成专利组合价值指数(patent portfolio value index,PPVI),并与对应药品的销售额进行相关分析来检验其显著度水平。结果:CIPV值算术平均数分块加和模型最适用于专利组合价值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资金短缺问题制约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实施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专利证券化能够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专利成果转化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本文从专利证券化质量评价角度入手,构建了包含法律、技术、经济、专利客户和证券化交易结构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的专利证券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19年新三板市场拥有专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测度证券化的专利资产质量,有助于高质量的专利资产通过证券化进行证券融资;通过采用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方法对专利证券化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价,验证了这一测度方法在专利证券化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进一步提高企业专利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创新管理、科技和产业政策相关领域的重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测度和分析专利质量不同维度与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文重新梳理和整合了有关专利质量测度和评估的指标体系,选择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主要表征和被解释变量,并选择与专利质量相关的多个维度变量和细分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构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模型。在实证部分,选择国内通信设备行业的境内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中国专利数据库中逾4万条相关企业的已公开发明专利和2万多条已授权专利,分析了企业专利质量不同维度与其托宾Q值的潜在关系,丰富了专利质量评价相关的理论及方法,拓展了专利质量与企业绩效关系测度研究,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科技与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部分决策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开展专利价值评分,利用帕累托法则进行价值度的划分,为专利分级分类管理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转移转化过程增值管理角度提出两点建议:(1)以评价的高价值专利为中心实施专利组合管理;(2)围绕潜在高价值专利实施优先关键专利布局策略。实证分析表明优化模型对于专利价值评估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依据评价结果实施专利组合管理与优先布局策略有利于促进技术专利转化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专利组合的国内外文献,对企业专利组合的19个特征进行厘定,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构建核心特征的递阶模型。专利组合的特征存在5个层级的结构关系;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后向引证技术范围是影响企业专利组合的基础因素;专利组合的规模、范围、多样性与专利相关性和技术独占性是影响企业专利组合的根源性因素;专利组合质量与核心专利价值是企业专利组合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在激烈的企业专利竞争中,率先在指定技术领域进行有效的专利组合布局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专利组合价值的准确评价对现有专利组合布局的有效性判断及未来技术战略的正确制定尤为重要。[研究方法]基于防御战略的视角,在专利组合理论和专利组合布局原理的指导下,对企业的专利实现专利组合划分,从核心技术实力和战略价值两个维度对专利组合价值进行评价,并使用BP神经网络得到最终的评价模型。[研究结论]以寒武纪专利数据为实例的分析表明:由该方案设计得到的专利组合价值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说明基于防御战略的专利组合价值评价方案可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贾瑞乾  陈松  李炼 《科研管理》2019,40(8):198-205
专利数量和结构是表征企业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而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低质量专利泛滥的现象,企业迫切需要明确的专利组合战略,以有效提升企业的价值。本研究通过收集2012-2016年上海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专利拥有量,并选取托宾Q系数作为企业价值衡量指标,分析专利组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专利数量可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如果组合中发明专利的比例足够大,则提升组合中专利的数量可显著提升企业的价值;第二,不同创新程度的专利对企业的价值影响不同,创新度高的发明专利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为企业制订合理的专利组合战略、提升企业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政府制订差异化的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赢得新用户、增强用户粘性的重要切入点。科学地评价旅游电子商务APP用户体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对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初步构建旅游电子商务APP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所设计的指标进行验证和改进,表明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效果较好。其次,根据结构方程模型中观测变量的路径系数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测度,进而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旅游电子商务APP用户体验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旅游电子商务APP用户体验的提升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专利价值的评价理论与方法,根据某装备制造企业研究院专利创造目的及运用需求,构建单个专利和组合专利的价值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赋值并进行一致性验证;同时,基于运营需求建立专利运营附加指标,构建单个专利四种运营方式评价模型,并以专利组合中价值前三强的专利运营方式对组合专利运营方式一致性验证;该评价与运营体系经过该研究院多项专利和行业企业其他成熟案例检验,实证效果良好,实现专利价值评价与专利组合运营紧密结合。该实证研究成果为装备制造企业研究院提升专利管理能力与运营能级提供操作借鉴,也为其他场景应用提供参考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周克放  乔永忠 《科研管理》2021,42(10):148-155
专利无效程序对于控制专利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2017年期间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被提起无效宣告请求的专利为样本,在根据专利有效性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分析“维持有效”和“宣告无效”两组专利在6项指标及在无效程序中援引法条的差异。结果显示:技术覆盖范围和引证专利数与专利质量显著负相关,非专利文献引用数与专利质量正相关;专利质量还与技术可专利性及专利文件的撰写和修改具有重要关系,专利可能会因为专利申请和修改过程中的程序和实体等基本问题被宣告无效。因此,评价专利质量时不仅应当重视技术和经济指标,还应对专利申请、授权、无效审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察,特别是专利无效审查时可能涉及到的专利文献内容等。  相似文献   

12.
于晶晶  谭思明 《现代情报》2010,30(7):155-158
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表征企业专利活动的数量类指标、表征企业专利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质量类指标和最后通过各指标加权得出的综合类指标三部分构成。本文运用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收款机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各企业的技术竞争力的评估过程进行详细地阐述,充分分析我国收款机行业目前的竞争情况,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郑莹  黄俊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80-191
已有关于专利获取和企业绩效的研究,通常关注专利申请量等静态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践中,专利获取是申请和维持两个关键决策共同决定的动态战略过程,企业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申请量等规模指标上,更表现于其申请和放弃的速率等动态特征。因此,有必要从动态视角全面考察专利获取战略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试图从申请和放弃的激进程度反映专利获取战略的动态性,同时通过二者的交互作用识别其对绩效的共同影响,最后识别了不同获取战略的适用情境。基于1992—2017年1983家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结果指出:(1)积极的专利申请率对绩效有正向影响。(2)与预期不一致的是,同时激进地申请和放弃专利并不一定导致差的绩效。(3)仅在特定情境下二者对绩效才有负向的交互作用,这些情境包括企业进行战略变革,或组织冗余较低;在技术多元化的企业中,同时激进的申请和放弃甚至更有利于提升绩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可能影响机制,利用2007—2014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互联网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应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本文采用1984年各城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数量与电信投资量的交互项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实证表明:(1)无论从专利数据还是城市创新指数来看,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2)互联网发展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有利于提高创新知识的更新速度;(3)互联网发展加快信息的传播,提升了专利的国内外引用,显著增加了创新知识的溢出。本文为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理论与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黎明 《科研管理》2021,42(12):135-144
    加强专利司法保护就是激励创新,专利诉讼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专利经济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00—2018年我国涉外发明专利民事案件为样本,构建动态效应模型,重点考察涉诉后不同规模被告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差异。研究发现:(1)涉外专利诉讼会提升我国被告企业的专利申请质量,而且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质量的改进效果更明显;(2)与专利申请质量变化不同,涉外专利诉讼发起后,小微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而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基本不受影响;(3)考虑创新能力异质性,小微企业涉诉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倒U型增长关系。创新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涉诉后专利申请更活跃,但受限于经济效率影响,从诉讼后第五年开始,企业专利申请质量不再正向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朱雪忠  李艳 《科研管理》2021,42(7):22-30
我国正由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加速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仿制药企业向创新药企业转变。新角色下被提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风险日益升高,对企业专利管理实践提出新挑战。首次将我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中创新药企业信息,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公布的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案件信息链接。基于法律纠纷理论模型框架,实证分析药品发明专利无效请求发生概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专利价值越高、专利法律质量越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或当事人对无效结果的期望分歧)越大,被提无效请求的风险越高。与理论分析不一致的是,与制剂/组合物专利相比,药用化合物和药用生物分子专利被提无效请求的概率更低。研究结论为企业有效开展药品发明专利被提无效请求的风险预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我国专利数量巨大,但质量高低不齐。高质量专利对技术追踪、技术引进和资产管理极其重要,低质劣质专利则会阻碍科技创新的评估。聚焦高质量专利并进行挖掘可以获取更加深层与核心的情报,但高质量专利筛选却如"大海捞针",目前尚无可行的识别筛选方法。探索适合中国专利的高质量专利评价模型及筛选方法迫在眉睫。[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当前专利质量及评价进行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延伸并界定高质量专利的内涵,对专利质量评价维度及指标进行创新拓展,构建分级、分层的多维视角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创新指标体系建立高质量专利识别方法流程模型,最后以上海市高质量专利分布现状为例验证了方法模型的实用性及可行性,并为创新主体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高质量专利指标模型及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利用该指标模型和识别方法可对某地区或某领域的大批量专利进行筛选识别,为实现专利技术情报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