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丰富了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近年来",数字人文"领域作为一个前沿学科,成为人文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数字人文视阈,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主体、客体以及开发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新时期社会转型、价值导向、新社会语境及多元叙事体系的变迁解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透析数字人文视阈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主体构成、跨界合作与创新资源开发方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人文在档案学领域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路径已经无法适应数字人文研究的需要。本文从主客体入手,梳理出在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开发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变革趋势,而档案资源开发客体则显示出数字化的变革态势。在上述主客体双重变革的影响下,探究出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利用新路径,即用户研究分析、反馈协作体系、档案资源查询利用服务平台与档案可视化及虚拟现实服务,为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数字人文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思维,推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创新发展.文章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应该如何结合数字人文与时俱进.首先,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发主体、开发客体、开发过程、开发成果和档案信息用户五个角度分析了数字人文带来的积极影响;其次,指出了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还处在数字化阶段、开发项目规模较小且分散、档案馆参与的数字人文项目占比较低、开发项目涉及领域单一;最后,可从转变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扩大开发工作规模、深化与数字人文研究团队的合作、拓宽开发工作涉及的领域四个方面来改进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参与”已成为档案实践领域的重要特征和档案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本文在提出参与式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各类参与式实践进行识别、归类和特征描述,并将其分为“内部授权个体参与”模式、“内部授权组织参与”模式和“服务用户参与”三类模式。本文所阐述的全面系统的参与式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模式既为档案实践提供了多种创新路径,又为档案学术研究提供了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数字人文兴起,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档案部门面对电子时代的冲击,正在寻找转型的契机。以现实需求为着眼点,通过分析档案馆数字人文的内涵、特点、运行模式,提出活化档案管理工作、开启多节点参与新模式、创建用户体验中心、推进融合环境下的道德建设四大策略,为档案馆现代化建设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兴广  万荣 《图书馆》2023,(5):21-26+40
以突发事件档案开发利用为主题的日本数字人文项目建设实践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四个日本突发事件档案数字人文项目进行概述,从理念、主体、资源、技术四个视角展开特点分析,提出对我国档案部门开展突发事件档案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的启示:深化价值认知,建构突发事件“记忆之场”;凝聚群体智慧,促进多元主体跨域协作;及时快速响应,注重档案资源深度开发;保障项目实施,倡导迭代式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舆图档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被统治者视为权力象征和统治利器,而如今舆图档案更多发挥工具价值,为历史重构、路线规划、城市记忆提供参考与凭证。文章选取数字人文为视角,通过行为调查方法将目前舆图档案应用模式归纳为资源提取型模式、片段优化型模式、古今融合型模式、社群自建型模式,分析出发动主体亟须联合、舆图档案潜力有待挖掘、公众参与程度急需提高等结论,最后针对现阶段舆图档案应用模式中困境,选择Anne Burdick提出的与数字人文开发层次构建密切相关要素--资源、技术、组织、人文为向度构筑舆图档案开发层次。  相似文献   

8.
以数字人文为目标,开展声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了解数字人为的含义及其满足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本文探讨了声像档案在现有管理方式下信息利用的主要阻碍与壁垒,面向数字人文,除了满足声像档案藏与用等基本功能,还需要满足人文领域研究。在分析声像档案用户需求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声像档案资源组织方法,构建从数字采集到精准服务利用的模型,透过数字人文的蓬勃发展,拓宽数字声像档案在人文学科的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档案馆作为数字人文学术实践的场所之一,其档案资源的组织利用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助力。借鉴开放档案倡议,探讨了高校开放档案的内涵、分类与价值,结合数字人文演进历程与核心特征,分析了高校档案馆如何满足数字人文研究不同层次需求,进而从资源采集、语义描述和知识展示三个层面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开放档案资源组织策略,并进一步从知识服务、协助育人、数字文创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开放档案资源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日益广泛而深刻的革新,本文将数字人文技术引入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中,探索具有实践指导性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更好地发挥数字人文的活化驱动作用,促进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助力我国工业记忆留存和工业精神传承。以数字人文为技术支撑,通过文献调研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借助半结构化访谈、内部文本资料收集获得17份质性数据文本,并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数据文本进行编码与分析。最后聚焦档案资源、参与主体、活化利用方式、数字技术应用四个维度构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要素,并深入分析各维度要素间的关系,探析形成“资源层”“管理层”“利用层”“技术层”四层结构,最终构建以资源层为基础、以管理层为核心、以利用层为目标、以技术层为保障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以期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重焕生机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数字人文跨学科共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前研究多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少有基于项目实践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共生理论和档案范式思想为两大逻辑起点,基于数字人文实践项目数据集,分别对数字人文跨学科共生因素及档案范式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档案学科在数字人文跨学科共生网络中形成六大共生因素群落,且上述群落在演化进程中逐渐交织映射出档案记忆与档案认同两大主要档案范式。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档案知识服务与档案价值阐释是数字人文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代表性场景,数字人文能增强档案知识服务的技术刚性,延展档案价值阐释的人文柔性。档案化管理能帮助实现数字人文资源对象的全过程管理,保障数字资源的完整性与可用性;维护背景联系有助于构建资源信任,拓展数字人文的价值空间。数字记忆是记忆在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形态,体现了档案与数字人文在人文—记忆之维与数字—叙事之维的融合共生。从档案与数字人文的双向视角考察二者相互的概念理解、价值意义,分析二者相互建构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学科对话,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潮中,档案学界对档案机构的参与寄予厚望,但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实践中档案机构的参与状况并不理想,呈现小规模和自发性的参与特点;参与方式虽体现出专业化优势,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参与效果呈现边缘化和形式化窘境。作者认为缺乏动力、缺乏魄力、缺乏实力是造成档案机构参与状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提出在新时期档案机构应重新定位参与非遗保护的角色,把握文化治理趋势彰显档案馆的人文关怀,抓住记忆建构趋势开展非遗档案资源库建设,紧追人文研究趋势拓展非遗数字人文服务,重视文化服务趋势参与非遗专题资源整合共享,关注文化传播趋势加强非遗文化知识传播,正视文化传承趋势开展非遗档案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4.
张卫东  赵烨橦 《兰台世界》2020,(5):22-26,39
随着数据化与计算科学的演进,数字人文正深刻影响包括档案学在内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式。面对数字人文的深入影响,许多研究者对数字人文的热潮提出了审慎的思考和质疑。本文以数字人文发展历程为线索,对质疑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档案学科的研究特性,对这些质疑进行了回应与反思,从必要性、可行性与合理性三个角度论证了数字人文在档案学科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向计算档案学的调查研究旨在发现档案领域立足技术视角的数字转型进展,深化对档案领域与数字技术协同融合的认知。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与理论归纳,以CAS研讨会的发布成果为主体,梳理与呈现计算档案学的主要内容。从计算档案学的理论要义与计算档案学框架下的实践内容两方面总结计算档案学的内涵。从技术与档案趋向协同融合的内容层和跨领域协作趋于聚合性网络的主体层两大方面发现计算档案学的要点。由此,提出计算档案学的内涵可从三大方面予以拓展:更完整的理论基础建构、更系统的实践应用设计、更全面的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人文与档案学跨学科背景下,通过探讨“数字人文”等概念的内涵,调研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现状及数字人文对现有服务体系构成要素中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凸显基于数字人文视角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通过列举实践案例以论证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最后从管理、技术、法规维度构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数字人文研究发端较早,与档案领域的交流互动频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数字人文与档案领域的合作历程,把握两者的研究趋向及发展环境,总结出美国数字人文对档案理论研究、档案业务实践、档案教育培训三个维度的影响。同时,指出我国档案领域可借鉴美国经验:从思想层汲取并融合数字人文理念;从业务层开展"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才层注重培养档案人才的数字人文素质;从平台层打造特色的涉档数字人文中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档案文化价值释放是一个从资源到知识、再到智慧的深度挖掘与开发过程。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需要高质量的数字档案资源和有效的资源获取方式作为前提,释放过程具有处理对象的数据化与关联性,档案资源文化内涵的可理解性,以及价值释放的协同性、持续性、可参与性等特点。通过档案文化主题数字平台、可视化档案文化展示项目、历史场景虚拟重现、互动式档案文化游戏等多元方式,能更有效地传输数据和表达知识,营造更加智慧化的文化场景,实现档案文化价值的有效释放。  相似文献   

19.
为激励大众参与公开数据的开发利用,各领域纷纷举办开放数据竞赛活动,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数字人文项目的兴起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开放数据,另一方面由于其跨领域和学科交叉等特性,也给开放数据竞赛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针对数字人文项目开展相关的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其影响力和社会价值不容小觑。随着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的推动和发展,对于作品的评价是确保开放数据竞赛公平公正的有效途径,也是项目后期孵化和推广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实践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方面更是鲜有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中的竞选作品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全评价"分析框架和D&M模型为基础,结合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的目的和数字人文领域的特色,初步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征询专家意见,完善指标体系并获取指标重要性得分,选用基于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以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为例,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对部分竞选项目进行评估,从而完成指标体系的最终测定;最后对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的参赛项目评审和数字人文类互联网应用的开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