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档案绝大多数仍是纸质档案,要使纸质档案有较长的寿命,不但要注意改善档案保护条件,最根本的还是合理选用质量好的纸张。要选购纸张,首先必须熟悉纸张的种类及特点。一、纸张的种类按纸张抄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手工纸和机制纸两大类。(一)我国的手工纸种类繁多,按造纸原料的不同,主要有皮纸的竹纸。皮纸是以韧皮纤维为原料,造纸原料有檀皮、桑皮和猫皮等,这些原料纤维细长,是优良的造纸原料。皮纸的主要品种有:宣纸、罗纹纸、呈文纸、高丽纸和绵纸等。竹纸的主要原料是嫩竹。嫩竹的纤维柔软,合木素少。竹纸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古籍普查工作过程中,发现古籍有着不同的用纸种类,这些古纸是我国传统手工纸。结合福建省的竹纸制作历史及福建省图书馆所藏古籍,简要地谈谈古籍中常见的古纸之一——手工竹纸。  相似文献   

3.
竹纸在明清时期曾广泛应用于书写与印刷方面。现在,以竹纸为载体的古籍、档案的修复工作重要而繁重,但优质竹纸的缺乏成为上述修复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的得知,福建、江西、浙江等省尚有一些地方生产的竹纸适合于古籍、档案修复,需要加以保护扶持,但各地存在对竹纸重视不够、纸张品质下降、产销脱节、后继无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邱敏 《图书馆学刊》2015,(2):115-117
古籍用纸是判断古书年代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但公藏单位的古籍书目及善本图录中很少收录纸张类型。论文以2011~2013年间京、沪、杭6家拍卖公司的古籍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与统计,主要对竹纸刊印的古籍进行了印书种类及价格上的初步分析,从而说明竹纸古籍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意义与重要性,并进一步看出纸张对印书内容及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天一阁藏《延陵郡吴氏宗谱》全书共五册。整部宗谱,纸质尚好,修复难度不高,但是封面特征极为明显,蓝紫色再加工纸张褪色严重,褪色区域呈淡紫色。这种纸面光滑的封面纸在馆藏家谱文献中比较少见。为了了解这种纸的加工工艺、生产工具、使用原料等实际情况,修复人员到安徽泾县,进行了实地考察。从中了解到,手工纸再次加工及染色的处理方法和我们日常对手工纸再染色的技法差距甚大,并结合实践将两种技艺加以介绍和对比,以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修复用纸再染色有更加客观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档案及古籍多为手工纸制成,因而手工纸是修复工作的首选对象。选择修复用纸是历史档案、古籍修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修复质量乃至修复后文献的寿命。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常用修复用纸的使用情况,基于适用性,从造纸原料、工艺等提出修复用手工纸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由于时下手工纸种类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修复用手工纸的选择和使用遇到困境,定制和认证修复用手工纸可避免其选择时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唐代社会地位或阶层的划分,记录不同社会活动的文书用纸和墨各有其选择及应用,官府公文书写用纸、宗教经文用纸及百姓用纸皆有差异。以3件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西域文书残片为研究对象,利用FTIR、XRF设备和显微观察等多种无损检测手段探究出土唐代西域不同书写内容文书用纸和墨的差异。三种用纸造纸原料相同,但加工工艺有别,经文用纸为二次加工纸,官方文书用纸和私人书信用纸为一次加工纸,从纸张性能检测得出官府用纸质量优于民间书信。三种不同用途文书的字迹材料成分、特征和稳定性等也不相同,官府文书所用墨汁可能添加珍珠粉辅料。研究发现出土唐代西域不同用途文书保存现状、用纸质量和字迹材料存在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特性。  相似文献   

8.
地图折痕处破损和断裂是地图保管过程中常发生的现象,如何选择地图修复用纸不曾有过报道。地图修复选纸时首先要考虑其适用性,其中包括纸张性能、结构、抗老化能力等。本研究选用中国手工纸中常见的4种纸,通过纸张各种性能的测试、纸张纤维结构的观察和测试和老化性能的研究,得出高丽纸比较适用于地图折痕处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我国档案馆中,保存最久远的纸质档案是唐代的档案,历经近两千年流传至今。也有一些档案保存只有几十年却因纸质不好面临抢救修复的局面。由此看出纸张对档案重要性。纸张是档案的重要载体,档案用纸的好与差直接影响档案的寿命,决定着档案能否长久的保存。因此,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和文书工作人员都应对档案用纸予以关注。什么样的纸最适合作档案用纸?首先,因为档案在形成和其后的整理保管利用期间会被人们反复翻阅,所以纸张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即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抗摩擦、折、拉的能力。以纸张的耐折度为例,纸张的耐折度表示在一定的张力下,把纸…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书档案是反映乡村社会经济生活的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和文物价值.由于纸张材质和存放条件,民间文书档案的破损情况较为普遍.不具备古籍修复知识和技术的民间收藏者,对文书档案的处理往往走入误区.这不仅对文书档案造成了二次损害,还增加了其后续修复工作的难度.论文以太行山文书档案为例,总结了几种民间文书档案保护中的常见误区,并以太行山文书中的《郭氏历代文约档案》为例,探讨针对上述误区的修复方法,重点探索运用"湿揭法"修复使用工业胶水粘贴的文书档案和将文书档案粘贴在A4打印纸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赫兹伯格染色法分析邯郸学院收藏的太行山文书的材质。分析结果表明,此批文书档案的材质组成包括韧皮纤维、稻草纤维、竹纤维和木材纤维等,部分文书档案的材质由两种及以上纤维组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民间文书倾向于选择中国传统的麻纸和皮纸等韧皮纤维纸,官方文书在选纸上受造纸行业发展趋势影响较大。上述发现有助于扩展明清时期造纸史研究,同时为民间文书档案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谭延闿手札》的基本内容、装帧特点、破损情况及修复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湖南图书馆馆藏手札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蕾 《档案学研究》2020,34(6):139-141
青海省档案馆现存的清代及民国档案,因年代久远破损严重,需大量修复。论文就青海馆藏清代、民国档案在修裱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即档案脆化的修补、托裱、废边处理、原材料是否替换等问题,分析了修复情况及其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个案,从加强库房、古籍阅览中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古籍修复三方面来探讨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管理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Portugal is well known for its facades decorated entirely with ornamented glazed ceramic wall tiles called azulejos. On ageing, the tiles may detach and fall off, or deteriorate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t becomes necessary to replicate them. Hence tile replication is a common practice in Portugal for façade restoration, but very often these new tiles do not have the same physical and/or chemical properties as the original ones. Such differences might be a factor in differential deterioration of the façades after restoration. One step toward an improvement in compatibility is to make new ceramic bodies with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original on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wo types of glazed ceramic wall tiles from the Oporto region in Portugal: ‘calcic faience’ and pó de pedra. A total of 25 samples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to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s an attempt to improve knowledge of these materials and to create a basis for their replication. Al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acades that were under conservation/restoration at the time when sampling was performed.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ceramic bodies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X-ray fluorescence. Total open porosity, capillary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were also measured in order to gain knowledge on the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o their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s. High-temperature crystalline phases such as diopside, gehlenite, and mullite were found in the calcic fai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firing temperature of calcic faience bodies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1100–1150?°C. Calcination trials were also perform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most probable firing temperatures of the ceramic bodies. Collected data led to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raw materials used for the ceramic bodies were kaolinitic clay, quartz sand, limestone, and talc. The raw materials for pó de pedra tiles were found to include kaolinite clay and quartz with firing temperatures estimated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150–1360?°C. Technical replica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were found to have the same mineralogical and capillary properties as the original tiles.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托CALIS标准从系统平台、系统标准、系统模式、资源组织、技术设备等方面对湖南民俗风情数字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对《湖南民俗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河南民歌口述档案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活化石。但是,这些珍贵的"活态"民歌档案资源,如今因非遗传承人断层、传承方式落后和民歌地域特征消退等诸多原因,变得已经非常脆弱,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掘研究。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河南民歌口述档案的传承保护策略和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古籍修复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古籍修复被列入其《文化财保护法》的框架之内,并因此而附设有一系列相关的保护和修复机构。日本古籍修复工作呈现如下特点:在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循安全性与可逆性原则,整个修复过程都建有比较详尽的档案;对修复用纸和纸张酸化等进行了长期的科学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修复技术人员资格制度,并在修复领域开展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论湘西旅游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与特色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湘西旅游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重点提出了围绕学科性、地方性等方面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并对湘西旅游地区的特色服务进行了分析探讨.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