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卓异之处主要体现为历史悠久,根基深厚,有思想深度,崇尚道义,经世济时,求变趋新,坚忍刚健,崇学践履.湖湘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湖南水系众多,三湘四水不但是湖南的生命之源,也是精神之源,不但养育了我们形体,也培育了湖湘文化独特之根性.通过选取湖湘文化中较具代表性的文学、理学、政治学三个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湖湘文化与湖湘之水的关联.从中发现,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与水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对宏扬与传承湖湘文化拓展了新的视野,也为开创湖湘文化的未来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湖湘文化在内外交困的近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中,既表现出"惟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傲慢文化心态,又表现出虚衰受益、博采众长的非凡气度.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搏弈中,经历了一个由疑惧、排斥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融合的漫长过程,最终实现了近代文化的转型,并孕育出了湖南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群体,湖湘文化从此光耀寰宇.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全面探讨了郭嵩焘对湖湘文化的重要贡献,即:弘扬光大了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特别是突出宣传了从屈原、周敦颐到王船山、曾国藩一脉相承的思想精华;探讨了湖湘文化兴盛于近代的原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勇敢探索,为丰富和发展湖湘文化作出了卓越的新贡献,特别是引进和介绍了西方近代先进的资本主义新文明,对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与政治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的缘起,固然有哲学、思想的渊源,但当时楚文化中的巫风信仰、儒家学说与外来佛教的流布所构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样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湖湘文化是巫风楚俗氛围中形成的特定区域的文化现象湖南古为楚地,有所谓“南楚江湘”之称。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大部分地区受楚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湘北洞庭湖区各地、湘西北澧水流域一带受其影响更为深刻。因此,楚文化中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湖湘地区出现了很多名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名主要是得益于湖湘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天时、地利造就了湖南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 ,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 ,传统文化对每个成员的熏陶和影响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毛泽东也不例外。因为“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1] 。他一生下来 ,就落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现实之中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是中华文明的琼浆玉液哺育着他的成长。纵观毛泽东的一生 ,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他始终接受着中国文化宝贵遗产的陶冶 ,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奠定了他的人格基石 ,并对他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大影响。同时 ,任何人的思想、生活乃至习性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所生长的那个地区的特殊的地…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孕育阶段、古代阶段、近现代阶段)的发展过程,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从而才形成了具有独到风格的地域文化。湖湘文化推崇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对湖南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湖湘文化的发展正处在民族与社会双重危机下,而如何构建一个兼容中西的近代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达到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目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的缘起,固然有哲学、思想的渊源,但当时楚文化中的巫风信仰、儒家学说与外来佛教的流布所构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样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湖湘文化是巫风楚俗氛围中形成的特定区域的文化现象湖南古为楚地,有所谓“南楚江湘”之称。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大部分地区受楚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湘北洞庭湖区各地、湘西北澧水流域一带受其影响更为深刻。因此,楚文化中所特有的那种古老而神秘、荒诞而不失浪漫的巫风色彩,较多地表现在湖南居民原始的自然  相似文献   

11.
正面对自然的茫茫星空,置身社会的纷纷人事,人们难免会产生一种迷茫之感,常常会有这样的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正是有了这些追问,人类社会才产生了文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才得产生和发展,社会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和进步。这种迷茫永远不会消失,这种追问永远不会停止,学术和科学的发展永远不会终结,人类社会的进步也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爱国主义是其优秀传统之一.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与湖湘文化的积淀、发展同步,并代代传承.它的内质外化成忧国忧民、献身报国、踔厉创新,三个表现形式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湖湘人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刊载的湖湘文化研究文章中,有些作者用“湖湘文化”,有些论文则是“湖湘学”,甚至还有一篇之内二者前后互见,似乎“湖湘学”与“湖湘文化”系同物异名。显然,这是把一个学派同一种地域文化混淆起来,造成不必要的困惑。在此,略作辩正,以利于学术讨论的纵深进展。湖湘学,是宋代至清代理学中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批判承继的一个重要学派。这一学派,以其主要倡导者、发展者(如周敦颐,胡安国,朱熹,王夫之等)先后曾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讲学(或求学)作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以民族斗争中的基本态度(主张抗敌御侮)以及治学的基本方法(崇向实学,严谨勤奋)相近作为承前启后的主旨;当然,在古代哲学“气”与“理”的阐发上,他们是有异有同、对立统一的。因此,湖湘学主要是指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湖湘文化是不重视产业经济的,其原因不是不懂或不会搞经济,而是不屑于此.今天的湖湘文化则十分重视产业经济,尤其重视文化产业经济,重视文化产业经济是当代湖湘文化的特色之一.传统的湖湘文化发生重视产业经济这样的现代化转型,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动的.但今天已经转型的当代湖湘文化,仍然包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重视湖湘文化或者说建设当代湖湘文化的有识之士,仍需要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而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中的优良文化传统,在当前最好的体现与运用,就是要用来培育和构建当代湖南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湖湘文化浸淫下的湖湘文学曾经磅礴大气、灿烂辉煌的同时也对湖湘文人产生了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湖湘文学张扬下的湖湘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体现在创作中不追求文学的形而上思考,而偏重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氛围。但是,湖湘文化中的固守传统、封闭排外、重农轻商、自负骄矜等美中不足之处对湖湘文学的束缚值得深深反思。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是新世纪历史召唤与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天下先和进取创新的精神、汇合百家和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对当代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湖南当代小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它在内容上有着自己的特点: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秉笔直书的精神、对优秀传统文化人格的推崇等等,这些特点源于曾国藩等人的精神影响和丰厚的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8.
拜读林增平教授的《近代湖湘文化试探》(《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获益非浅.林先生所论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勃兴,湘籍人士在中国的崭露,湖南在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省份,皆为有理有力之论.特别是移民对湖南的作用一章,考据充分,论证完美,读之令人信服.从区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具体地研究该区域的政治乃至全国的政治,林先生的论文的意义也是重大而又深远的.但是,笔者对林先生的湖湘文化的实体、湖湘文化在维新至革命即戊戌至辛亥时期的作用诸论点,尚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揣浅陋,在此提出,以就教于林先生及其他各位师友.  相似文献   

19.
湖湘文化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紧随时代脉动的活力,对其的传承和弘扬将成为实现教育强省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结合百年名校明德中学早期的教育理念、学校体系、校训内涵等方面,从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强省的高度探讨了湖湘文化在湖南教育史上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湖湘文化是在洋务运动后期才逐渐走向近代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学会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湖湘文化的近代化与湖南社会的近代化同步,社会经济、政治、民俗文化等都在这一过程中步入近代的行列。这个过程对湖南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