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尔街日报》社论:政治性与美国化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刊于1889年的<华尔街日报>每周出版五天,对开50版左右,零售价1美元,是美国日报中售价最高的报纸,也是美国独一无二的全国性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每天在A叠的最后都有固定的社论对页版,发表范围广泛的专栏评论和文章,在美国政界颇有影响,关系到国家政策和发展走向.有关书籍、电影、戏剧和其他方面的评论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
10月17日,<华尔街日报>国际版(亚洲版、欧洲版)由对开大报改为四开小报.此前,其母公司道·琼斯公司还宣布,<华尔街日报>美国版本将于2007年改为小开本.这意味着,欧洲风头正劲的"小报化"潮流已经成功侵入北美.国际著名报纸版式设计师、<华尔街日报>国际版设计者马里奥·加西亚评论道:"我们将会看到,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报纸将会一个个向小开张报纸转变."  相似文献   

3.
交流与争议--国外报纸言论版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各地报纸纷纷开办了言论版.因此,对国外报纸言论版的借鉴,也就成了报纸言论编辑比较关心的问题. 言论版是世界报纸的普遍形式 其实,除了英、美主流大报有着颇具影响的言论版,连美国的都市报、"小报",如<每日新闻>(Daily News)<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都有着模样相同的言论版,就是我们邻近的东方国家的报纸,也有着差不多相同模样的言论版,如新加坡的<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泰国的<国家报>(The Nation)<曼谷邮报>(Bangkok Post)、斯里兰卡的<岛报>(The Island).由此可以推断,汇集着社论、读者来信与专栏文章等多种言论的言论版,实际上可能已经无分主流与非主流、大报与小报、东方与西方,而成为当今国际报纸的普遍规范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如何破解党报面临的"发行竞争日趋激烈,空间被其他类报纸挤压严重"的困境?笔者认为,向地方延伸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从世界报业发展的情况看,西方国家的主流大报发展地方版,已经是常规做法,而且比较成功.像美国的<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主流大报,发行地方版已是它们的例行做法;而欧洲发行量最大的德国<图片报>,在2003年就有十几个地方版.  相似文献   

5.
<纽约时报>社论版的权威性、影响力应归功于其运作机制. 管理特色 <纽约时报>发行人奥克斯对于社论政策立下了指导性原则,这种原则一直深深影响着的<纽约时报>社论版管理运作机制.他在1923年写给<水牛城晚报>驻华盛顿特派员的信中说:"社论委员会并不决定报社的政策,一如总统的内阁部长并不决定总统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可以这样说,当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报业竞争是厚报出现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不断向信息化迈进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1985年<真理报>头版分析 <真理报>作为苏共中央的机关报,与苏共的关系密不可分.<真理报>直接反映了不同时期苏共的方针、政策和新闻思想,在苏联报业中享有无上的地位.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唯一机关报,<真理报>的社论和其他重要文章不仅在苏联国内,而且常被许多国家重要报纸转载,因而有"报纸的报纸"之称.  相似文献   

8.
报纸读者数量减少,不仅使报纸销售量减少,广告数量也在减少.这种恶性循环,让全球报业面临危机,纵论美国的"百年老报",<纽约时报>(1851年创刊)、<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刊)、<洛杉矶时报>(1881年创刊)、<华尔街日报>(1889年创刊),也面临着考验.  相似文献   

9.
郝雨  安鑫 《新闻实践》2009,(9):26-28
美国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2009年4月在华盛顿召开的"2009年有线电视展会(CS)"上表示,当前报纸广告营收急剧下滑,各大报纸应积极探索在线内容的收费模式.其旗下一些较有竞争力的报纸将在12个月内开始试行向报纸网站读者收费.目前,<华尔街日报>电子版已开始收取订阅费.他声称:"免费互联网的时代就快结束了,以往的免费模式是一个错误,我们要纠正过来."  相似文献   

10.
孟鹏 《传媒》2007,(3):62-63
2006年9月7日,素以严肃沉稳、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的<华尔街日报>宣布成立时尚分社,推出"时尚版"增刊.此次<华尔街日报>"时尚版"的面世,是继2002年头版首次出现彩色图片,结束百年来一直未变的"黑白"历史;2005年改以"紧凑型版式",顺应"大报小型化"的潮流;继而为打开周末市场,在美国本土推出"周末版"后,有着117年历史的"百年老店"吸引全球视线的一次时尚"变脸".  相似文献   

11.
台湾<联合晚报>社论与联合报系其它报纸的评论共同构成联合报系的评论"航母".本文从选题立论、语言特色以及文章结构等方面分析<联合晚报>社论的特点,并对该报社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网事"版是报网互动的一种产物和表现.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地区的<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钱江晚报>(宁波版)等3份报纸的"网事"版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网事"版在期刊、版面安排、选题、报道模式和报道思路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以期对新闻实务界探讨报网互动的模式和形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在2008年黑暗的冬天和今年春天,报业显得很不景气.美国的报纸编辑部和报纸网站仿佛笼罩在<绿野仙踪>中邪恶女巫的咆哮和诅咒中,惶恐不安.<时代>总编辑沃尔特·艾萨克和<华尔街日报>原首席执行官彼得·卡恩不愿再沉默,他们发出了清晰、直接和强硬的声音:要让读者为新闻付费.  相似文献   

14.
一 虽然美国大量地方性报纸都设有全国性内容的版面,但只有<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拥有足够的资金全方位展开全国性报道.这三大报本来具有各自不同的定位、读者和广告客户,但在开展全国性报道竞争中却趋于一致了.<纽约时报>对它在美国东海岸拥有最多读者和广告客户的情况已不满足,开始野心勃勃地进行全国性扩张;<华尔街日报>则刚刚花费了昂贵的代价重新设计版面和重新定位读者.这两家报纸无奈地承认:他们的所有努力使得两家报纸都有点像<今日美国>了.  相似文献   

15.
马路 《出版经济》2003,(11):20-22
<纽约时报>是由雷蒙德和琼斯于1851年创办的,经过了150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这家报纸已经成为北美发行最大的日报之一,并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不仅出版<纽约时报>,还拥有<波士顿环球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另外16家报纸,同时还有8个有线电视网、2个广播电台和40多个网站,年收入达30多亿美元.在<财富>杂志的"最值得羡慕的美国公司"排行榜上,<纽约时报>名列出版业首位.<纽约时报>的社论评论到位,内容信息量极大,新闻观点新颖独到,对社会负有极强的责任感.她的头版新闻经常被其它媒体参考和引用,这也充分反映了她在社会中的独有价值.<纽约时报>能有这样的地位是和她长期的坚持自己的品质追求和坚持自己特色经营密不可分的.她的经营之道就是她的成功之道,分析一下她的经营历史和经营方略无疑对我们是有益的.<纽约时报>的经营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难题是如何解决的?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党要求报纸能经常地甚至是每日都能生动活泼地评论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但在一九五三年以前,山西日报上的社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这些为数极少的社论,也大多数是省委、省人民委员会负责同志和报社编委以上少数同志撰写的.从一九五四年开始,省委向报纸编辑部提出了—个硬性的要求:山西日报每月必须发表十五篇社论,通过社论,及时而迅速地体现省委的意图.面对着这种情况,编委会采取了大胆的革命的措施,提出"编辑、记者人人动手写社论"的口号.同时,大力争取外援,约请党委各部、政府各系统的党组成员为报纸撰写社论.于是,到—九五四年后半年,报社内外撰写社论的队  相似文献   

17.
“震”出来的新闻公开?——汶川大地震报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一篇社论的标题:<伟大的2008年>,成了海外一些媒体的新闻.他们不明白,公元纪年中普普通通的365天而已.何以能用"伟大"来形容?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3):70-72
<正>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这期间的10月1日,《新华日报》在第三版发表社论—《人民的报纸》。文章开篇指出:"本刊创刊八年来,一贯就是以人民的报纸为方针,为努力目标。……我们一定要继续不断的进步,真正成为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报纸。"这篇文章首次明确论证了党报和人民报纸关系,写道:"新华日报既是共产党的机关报,怎么能够成为人民的报纸呢?……共产党所要求于他的全党党员的,不是别的,就是:忠  相似文献   

19.
<上海壹周>创刊于2000年10月12日,原是由上海的一张机关报--<上海文化报>改版而成.刚划并过来时,报纸只发行6000多份,人员十五六人,同时还负着60多万元的债务.但改版成<上海壹周>一年后,报纸就开始了赢利,经过两年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已突破20万份.更重要的是,在其目标市场中,已经建立起品牌个性和形象,和上海的其他两份报纸<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星期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20.
梁延耀 《传媒》2005,(4):22-23
<东方今报>创刊于2004年9月1日,是全国第一份也是惟一一份由广电系统主管主办的综合性都市类报纸,是河南省第一份采用国际流行的"瘦"版形态的报纸,现平均日出4开40版.<东方今报>的宗旨是:贴近城市市民,反映城市生活,传递信息,服务社会,是以河南省中心城市和广大城镇的城市人口为读者对象的综合性都市类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