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宁鸿彬老师极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他极善于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宁老师的“妙在这一问”的提问设计艺术,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概念”是单元整体教学的“DNA”,在设计、研发教学时,要以“大概念”为指导,将“大概念”贯穿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始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大概念”,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去展开,可借助“大问题”“主任务”等,加深学生数学学习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3.
所谓“主问题”,它是指对课文阅读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和问题。把这样的提问或问题交给学生之后,能使他们在阅读和讨论中让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个自然段,每一个关键的句子和词语,所以“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体现着“一线串珠”的作用,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尤其应指出的是,“主问题”可以是一个巧妙的综合设问,也可以是一种学习、探究的任务驱动。具体分述如下:1…  相似文献   

4.
邵军 《辽宁教育》2011,(4):37-38
教学实践表明,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可以起到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而言的,是指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能在整体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理解、创新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能对文本的学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一个好的“主问题”?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这样的“主问题”设计呢?  相似文献   

5.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高明的老师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特级教师宁鸿彬提出的“主问题”阅读教学理论指出,所谓“主问题”,就是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因此,笔者不断地努力去研读文本,力求发现并设计出能“一问抵多问”的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深读课文,激发他们主动研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发问,提问的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整体参与教学,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被称之为“主问题”。主问题不但有助于集中力量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形成整个教学过程的合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围绕着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刻领悟。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主问题”避免了以往问题设计中琐碎、杂乱和学生走马观花、点到即止  相似文献   

8.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其中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和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任务优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活动由任务而产生,任务通过活动来完成。我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积极施行“任务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教学效果。在任务型教学中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照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思维碰撞"课堂借鉴了"模块化"理念,采用以问题解决为单位设计教学流程,即把教学主问题逐层分解成任务,然后组织学习活动完成任务,产出成果,形成一个问题解决的系统化模块。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材整合,教师可以围绕主问题组织材料,联接新旧知识,形成问题结构;同时,教师可以根  相似文献   

10.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通过多年研究发现:“设计到位的‘主问题’,能够轻便有力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正因如此,现代教师非常重视主问题的设计,设计一个问题往往是达到竭心尽虑的地步。但现实是,对很多教师设计的主问题学生并不买帐。那么,该如何设计主问题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设计主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四性”:  相似文献   

11.
王静 《中学课程资源》2023,(3):43-46+61
“活动元”是指在教学中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中的一个或几个子任务而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活动元”的设计包含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在认识“活动元”的内涵以及“活动元”设计模型的基础上,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第一课时“溶液的组成”为例,阐释“活动元”的具体设计方法和主要教学流程,呈现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建构知识、拓展思维以及提升能力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主问题”就是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学习时,如果汇报顺序混乱,应该加强小组建设,巧妙运用过渡语,反复朗读和强调;如果汇报偏离主题,教师应及时拨正方向;面对生成,教师应及时捕捉和引领;情感不到位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和点拨。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在课堂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是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赏析、创造等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设计有利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一个主问题就替代了繁多的教学环节,达到语文课堂的高效.如何在设计课堂主问题,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主问题”,就是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教师应当努力研读文本,抓住课题、文眼、插图、评价,力求发现并设计出“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读课文,激发他们主动研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茅玉龙 《考试周刊》2013,(87):59-60
一、“板块三串式”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 “板块三串式”课堂教学设计结构分为两个层面:“板块设计”与“三串设计”。“板块设计”是解决教学设计中如何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整体思考的逻辑结构设计。板块设计是突出学生学习任务的板块结构,其模式如右图所示。“三串设计”是针对每一个板块的学习任务如何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具体设计,分为:①教师的有效问题串设计;②针对每个问题学生的有效活动串设计;③针对每个活动后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相似文献   

16.
“单元长作业”通常是以一个单元为周期进行整体设计,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以情境性任务为载体,以作业链的形式逐步实施的作业形式.本文以“冰箱中的热现象研究”为例,面向“物态变化”单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联系日常生活、工程技术、社会发展等,融合“跨学科实践”展开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满堂问”,摈弃那些繁多、零碎的问题,转而结合文本特点与教学实际,强化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干”,针对每一篇课文精心设计一个或一组问题,即“主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深入阅读和潜心思考,可以起到化繁为简、提纲挈领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摸索,谈一谈在设计“主问题”上的一些体会与心得。  相似文献   

18.
艺术地设计“主问题”,是进行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法。设计到位的主问题,能够轻便有力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形象地说,就像拿起一件毛皮大衣一样,从袖子拿起,拖泥带水;从衣领处提起,顺顺当当。这就是“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所谓“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在教学上的重要作用是“整体牵引”。不仅如此,由于每个“主问题”都要牵动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讨论,于是教师的讲析就可以转化成对…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可以起到串联教与学的活动板块,避免提问零碎、肤浅、繁杂,增强教学有效性等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重点关注“主问题”的设计,带动学生对课文整体解读,长时间、深层次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等,准确、全面地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0.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任务优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的优势相当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我身体力行地贯彻执行,常从下列三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