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子云西北写生选1940-1945》一书是抗日战争时期,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学术踏查的艺术记录方式的成果。该书包含了西行考察过程中的人物、风景、民俗、文物遗迹与遗物等作品共计80余幅。写生作品分为西北沿途风景写生、艺术文物遗址的全景写生图、西北各地民族风情。这三类写生作品体现了考察团将艺术考察与文物调研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价值、文物史料价值和图像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建华 《家教指南》2005,(4):110-114
本文按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9种考古与文物重要期刊1993-2002年发表的科技考古与文进行物保护论文统计与分析,并对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离子色谱法应用到文物考古发掘现场对研究文物原始保存环境、文物病害形成的原因、文物出土后保存环境的研究以及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等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离子色谱在考古发掘现场和文物保护等的使用,目的是使人们了解离子色谱仪在考古发掘现场使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于1940年6月,解散于1944年12月。1942年6月至1943年5月间,该团在敦煌进行石窟内容调查、壁画临摹、照片拍摄、购买文物等活动。本文主要考证考察团至敦煌的时间、在此考察的成员及其活动,纠正一些回忆录、口述历史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东营市的文物考古事业发展迅速,其中基建考古和遣址考古成果最为突出。广饶县傅家遗址、五村遗址、广北农场南河崖商周制盐遗址的科学发掘以及大量先秦时期遗址的考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对考古学的研究、对海岸线变迁的研究、对海水制盐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文物学研究方面则对陶瓷研究、对佛教造像研究、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考古调查,把焦作市几十处古瓷窑遗址分成五大分布区域,又从文物考古发掘的角度。把瓷窑遗址分为进行过科学发掘、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和未进行过科学发掘与抢救性发掘的三种类型,并论述了当阳峪窑、牛庄窑、矿山窑、清化窑、李封天目瓷窑等瓷窑产品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7.
黄文弼先生在1927-1930年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期间,于1927年5月至1928年初在内蒙古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活动,在历史学,尤其是考古学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虽然他对此次考察发现的遗迹和遗物的认识和判断存在一定的疏漏讹误之处,但作为近现代第一位到内蒙古进行考察的中国考古专家,他对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的开拓性探索,奠定了后人研究的基础,筚路蓝缕之功殊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斯文赫定的第四次中亚考察,接受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联合考察的要求,中瑞双方合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这是在旧中国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外科技合作之先驱”①的成功之举。不论是从中亚科学考察史、开发中国西北还是从近代中外关系史的角度看,斯文赫定的第四次中亚考察都...  相似文献   

9.
赵大旺 《家教指南》2023,(1):141-148
向达第二次赴敦煌考察获得胡适在美国募得捐款的资助,向达将这笔捐款交给考察团集体使用。考察结束后,向达由于与“中研院”及傅斯年产生矛盾,将所领“中研院”款项全部退回,夏鼐为弥补其经济上的损失,将向达所获“美国捐款”退还给向达。此外,“中研院”总务处和向达之间关于向达返程旅费的报销问题也产生了分歧,“中研院”认为向达从夏鼐手中领取的旅费属于“中研院”经费,应向“中研院”报销;而向达坚持认为这笔钱出于胡适所募得的“美国捐款”,因此拒绝向“中研院”报销。  相似文献   

10.
《夏鼐日记》中记载有多处与郭沫若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夏鼐、郭沫若二人交往的直接记录.二人交往的整个过程可分为“读书相识”、“共事互动”、“回忆总结”三个阶段.“良师益友”是郭沫若在夏鼐心中的形象,亦是二人交往的真实写照.考察他们的交往,对中国考古学史、20世纪学人关系史的研究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使考古研究工作发生深刻变化,但历年考古发掘的大量遗址、墓葬、窑址,形成了庞大的文字、图表、胶片、影像和实物资料,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事物,传统技术手段保存纸质、照片、胶片、实物等考古资料,不能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和时代发展要求,应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转化为永久保存和利用的电子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从而提升文物考古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促进和深化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37年,厦门大学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首次到武平考古发掘,开创了闽西考古先河。近70年来,经过广大文物工作者多次考古调查、发掘,在龙岩境内发现了数以百计古文物遗存,遗物颇丰,对闽西古文化内涵特征有了不断认识。尤其是近年来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说明距今2-3万年前在闽西区域就有古人类活动。这是在龙岩考古领域上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08  相似文献   

14.
梁太鹤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4):F0002-F0002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08座夜郎时期土著民族墓葬,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  相似文献   

16.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3):F0002-F0002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08座夜郎时期土著民族墓葬,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内窖摘要:结合考古发掘现场动态环境监测需求及应用研究背景,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考古发掘现场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叙述了各个模块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收集到的数据不仅能够为研究文物最佳保存环境提供支持,也能够对遗址类文物的加固提供基础数据.目前系统已经在凤栖原遗址和高陵张栋家族墓考古发掘现场等项目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梁太鹤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1):F0002-F0002
赫章可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及遗址。4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其中较大规模的发掘有3次,出土许多重要的文物及遗迹。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2000年秋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在这里发掘了1  相似文献   

19.
这里有着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学生的创新素质有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发掘这方面的潜力是件很困难的事。我觉得在这点上有些类似于考古学中对文物的态度:要先保护好才能科学发掘。基础教育阶段要保护好孩子身上的这份潜质,给予他一个可以自由生长的空间。在没有更好的开发方式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宁夏文物与考古方面的新发现和近两年来出版的有关学术专著、报刊所载发掘简报(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的综述,为大家提供了宁夏文物考古方面的学术观点和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