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把握文本。首先让学生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文章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及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精读”杰作的观点,让学生围绕精读与博读展开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逻辑的严密性。最后总结作者的读书观,引导并鼓励学生凭借兴趣与爱去阅读,坚持终身阅读。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第一步是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怎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点。文章从开展有效诵读,实施整体感知;认知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培养质疑能力,深入感知文本;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在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时的思想和展开的路子。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的结果,是作者的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的。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路,按作者的思路去领会、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自我教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作者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指出广泛深入地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活动是最广泛的有效途径;马列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引导的主渠道;热情扶持学生群体,积极帮助学生 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以及深入持久地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是重要的引导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密的<陈情表>在表达缠绵悱恻的亲情的同时,隐含着更为隐秘的目的.解读这篇文章需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才能探知作者内心的隐秘.尤其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讲读这篇文章,更需要抓住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议论性文本论证思路,是指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在论证中,作者需要使用论据、论证方法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某一观点。一般来说,论证思路是这样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论据来论证观点,最后在深入剖析和阐述后得出结论。考查对议论性文本论证思路的梳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结构、作者观点、论证过程等的整体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思想深刻、论证严密、语言凝重的议论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品味语言,培养学生思辨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苦乐循环的关系,从小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以研读讨论为基本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为自主研读,本课时为在教师指导下研读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结合典型实例详细论述了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论解决最值问题的主要思路,旨在于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崭新思路.与此同时,通过解题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针对荀子《劝学》审美鉴赏问题展开论述,先简要介绍《劝学》的立意、文学地位,指出研究目的是激活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组织,帮助教师规避偏重文字修辞、忽视审美引导的误区。然后深入剖析《劝学》美学特征,从文章语言之美、结构之美、辩证之美、哲理之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能够充实《劝学》教学理论观点,促进教学思路的优化及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语文思路教学就是教师沿着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讲读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思路组织教学,围绕学生的思路开拓做文章.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就容易领会,还能不断地从作者的写作思路中受到启发,得到了作者如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启示,从而带动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是讲读教学的重要一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文章的结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安排层次,谋篇布局,体会作者思维的逻辑性,这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的能力,我领学生分三步走:探寻——辨别——明晰。  相似文献   

12.
陈英 《江西教育》2000,(11):32-33
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这里所说的“路”是指文章作者的思路,即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境”指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遵路”,就要引导学生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各种关系,探明作者思路;“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悟神”,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领悟语言,捕捉语言的神韵。…  相似文献   

1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又是文章的窗口。眼睛可以传神,窗口可以窥视文中的一切。认真搞懂课题,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有作用。因此,重视和引导学生审题、释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是搞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杨海燕 《成才之路》2020,(1):106-1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语文阅读教学涌现出许多崭新的教学思路,创造出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进行深度感悟和领会。文章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读代讲”中的“品读”展开论述,阐述“四读代讲”的基本含义,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出语文阅读中“品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文意,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感悟,通过"感悟"才能品读出文章的妙处,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言语能力。一、初读教学阶段引导学生感悟从初读阶段来看,如果这篇文章写的是人,那么,应该让学生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这篇文章写的是事,那么,应该让学生感悟这件事情的大概经过;如果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那么,应该让学生感悟的是这一篇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事物并且是从哪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大阅读侧重考察学生筛选信息、提炼概括、分析综合、理清思路、鉴赏评价、准确把握作者意图等能力,这些能力层级逐步提升,所以在阅读训练中首先要分点训练,让学生明白每个考点的答题方法,忌囫囵吞枣,综合训练。一、读得透彻1.筛选信息。任何文章都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蕴涵在文章语言中,学生能透过浮华的表象,把握表现作者思想的句子,就拎出了文章的精髓。如引导学生画出每段中心句、过渡句、承上启下句、含义深刻句、比喻句等,抓住了这些句子就拎出了文章的纲,做到提纲挈领,思路清晰。其中,筛选信息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17.
胡跃英 《中国教师》2014,(12):27-27
<正>能力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源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小组合作学习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文就其优点进行具体论述。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对学生全面地理解文章、深入地探究文章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分析综合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均是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展开论述的,论述严谨,但说理特点各异,对其进行比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观和论证技巧。具体的教学可遵循以下教学路径:首先,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文中表达观点的句子,概括课文论述的角度,总结《谈读书》《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其次,引导学生分别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例子,比较《谈读书》《不求甚解》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品析《谈读书》用语雅致、文辞流畅、韵律和谐的风格及《不求甚解》明白质朴、亲切自然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学生写作文最棘手的便是议论文。有相当一批学生虽然能做到结构完整,论点明确,也能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但是,由于他们思路狭窄,对问题的认识肤浅,作文无法展开,也无法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结果内容单薄,  相似文献   

20.
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而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不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对阅读教学起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