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画的意境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相似文献   

2.
杨云巧 《考试周刊》2014,(23):40-40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不少写景的课文,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一些执教者没有对这类文章进行准确的解读,漠视学情,对一些语言优美处进行过度深挖,使得这些美文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作者提出在准确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构建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语言,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3.
所谓"文本解读",就是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评价文本,进而创造性地运用文本的过程.当前,广大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解读文本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也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教者没能准确解读文本,忽视了教师自身和各具个性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当前的文本解读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过度解读文本语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课文《梅兰芳学艺》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眼神的事.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这部分课文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梅兰芳练眼神儿时非常勤奋和刻苦?" 学生读完课文后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4.
正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其中,走进文本,进行情感体验难度尤甚。作为教师,面对写景类的课文我们要思考: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这首先就涉及到写景类课文的一般教学价值取向问题。笔者认为一般的写景类课文,突出的教学价值有三:意境、语言、情感。那怎样紧扣这三者进行教学呢?一、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黑格尔曾经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其中,走进文本,进行情感体验难度尤甚。作为教师,面对写景类的课文我们要思考: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这首先就涉及到写景类课文的一般教学价值取向问题。笔者认为一般的写景类课文,突出的教学价值有三:意境、语言、情感。那怎样紧扣这三者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6.
刘学博 《江西教育》2022,(11):48-49
首先,课文解读应当是理解学生的世界,只有知道学生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课文.其次,还应当知道文本的世界,只有知道文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才能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读懂课文、看懂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世界的过程.任何对课文的解读,本质上都是指向"语用"的,这是一...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是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感情的。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境界。唐代张把这一艺术体验加以理论化,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辩证地解决了艺术创作中主观与客观、造化与心源的关系,这是山水画创作的根本规律之一。写景是为了“寄情寓象”、“缘物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这就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包括“立意、诗意、情感”等方面。要使自己的画进入有“意境”的境界,立意尤为重要,有人把它作为主题思想来理解,这是片面的。主题思想是画家要显示给人…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9.
首先是记叙文的结构框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已会写内容比较单一的记叙文,然而,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呢?我结合相关的课文,与学生一道逐一归纳出各种结构框架。如根据《荔枝蜜》归纳出“叙转情式”,具体指导学生,怎样布局是复杂记叙,什么叫跌宕起伏,怎样使文章能跌宕起伏;根据《听潮》等课文归纳出“景转情式”,具体指导学生写景物时如何抓特点去写,抒情与写景怎样结合才算情景交融;根据《白杨礼赞》等课文归纳出“物言志式”,  相似文献   

10.
首先,课文解读应当是理解学生的世界,只有知道学生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课文。其次,还应当知道文本的世界,只有知道文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才能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读懂课文、看懂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世界的过程。任何对课文的解读,本质上都是指向“语用”的,这是一个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过程,就能打开语文学习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在解读《北冥有鱼》最开始的几句话时,很容易认识到作者并非真的在写鱼,于是对课文的解读就迅速进入到解"意"的状态。然而仅有"意"是不够的,重"意"轻"形"并不是一个好的文本解读策略。在《北冥有鱼》这篇课文的解读中,必须让学生基于意象的构造目的,重视物象的解析,而这个物象就是课文中的"鱼"。解读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得"意"而忘"形",只有丰富学生分析鱼与鹏之"形"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对"意"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2.
<正>在减负增效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案教学如何回归语文本真?如何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如何用学案的方式学出浓浓的语文味?我们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一、设计有语文味的学案(一)学习目标尽显语文味课文归根结底是我们用来教给学生听、说、读、写方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后,应该想方设法寻找出课文中可以作为训练的点,并把这些训练点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有的老师在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天气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教授。教师在教学中对文本解读往往出现越位和失位的现象。教师只有认真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整合文本,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从作者视角、读者视角、语文视角出发,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是什么,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向我们传递什么。以《安塞腰鼓》为例,阐述深度解读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有一篇课文《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和想象意境的形式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朗朗上口,全诗重在写景,诗的意境优美,是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佳作。这两首诗的题目为《望庐山瀑布》和《绝句》。我立足教材,深入文本,多角度地解读。一、立足文本,分析单元主题思想这篇课文编排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的主题皆为写景篇目,抒  相似文献   

16.
写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解读文本时,切不可忽视文本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语用点。下面,我结合《陶罐和铁罐》来谈谈如何在解读文本时关注写的语用价值。《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就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活泼有趣,学生乐于去读。我主要抓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儿童的视角引领学生解读课文,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前置性解读、对话性解读、想象性解读,都能够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密切对话,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倡导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规避对文本的一元解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角,从不同的维度理解文本,探究文本的丰富内涵。一、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历史视角揣摩文本内涵,应当避免理解的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写诗讲究“造境”,论诗轻“意象”而重“意境”,其实意境就是情与景的浑融妙合。因此,我们读诗,有必要分析情、景,进而深入并体味意境。从课文看,古代诗词曲“造境”时情与景的结合呈现出以下几种具体形式。一是先情后景,写景烘托。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抒情开篇,然后辅以写景。分别时分,正当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就把“别难”之情,写得摇曳多姿。二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除了篇末点睛之笔,整首小令就是开篇罗列的九种景物。但情蕴景中,“枯藤…  相似文献   

20.
激发想象感受意境──小学语文实施美育浅议袁国超,何红霞小语课文,主要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以及意境深远的诗歌为主。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评价,总是蕴含在生动的画面和鲜明的形象之中的。要使学生领悟蕴含在生动鲜明的画面和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受到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