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课堂提问都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杠杆,也是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语文课堂提问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巧设计课堂问题,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以《木兰诗》教学片断为例,来谈一下在课堂教学中精巧设问的方法。《木兰诗》是人们熟知的一首古代乐府诗,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在教  相似文献   

2.
美国迪士尼动画在改编异域童话、民间传奇时,通过添加故事情节及配角,以此补充或反衬出主角的性格特征,塑造了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女性形象。迪士尼动画《花木兰》(Mulan)改编自中国古代传奇故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功卓著、功成身退等故事情节,与中国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诗》中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动画片增添了花木兰相亲、爱情等情节及守护神木须龙等配角,这使得动画电影的主题思想发生了变化。迪士尼动画以西方的表现方式,阐释个人英雄主义、女性意识、民主自由等美国文化精神。现以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为中心,与中国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诗》相比较,探讨花木兰的精神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正>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多次被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从教二十几年来,对这篇文章的教读已有很多次,每次教学都有很深的心得和体会,现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对已有的资料的考证,对涉及本文的几个问题表明我自己的观点。一、《木兰诗》的年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书下注解里提到《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如果把它定为北方的乐府  相似文献   

4.
<正>《木兰诗》是乐府诗中的双璧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如张玉谷《古诗赏析》云:"木兰千古奇人,此诗亦千古杰作。《焦仲卿妻》后,罕有其俦。"沈德潜《古诗源》说:"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张玉谷和沈德潜都提到了《木兰诗》的"奇",《木兰诗》中的"奇"集中体现在木兰作为一个女性却代父从军,并且军功卓绝的故事上,同时《木兰诗》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著名民歌和叙事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收入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古代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不朽诗篇,是一首表现古代英雄妇女形象的巾帼赞歌,它和《孔雀东南飞》齐名,被誉为乐府诗的“双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女扮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是我国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有很大不同,这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角度对这篇教案作点评议.首先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从文体上说,它首先是诗歌,其次是乐府诗,再次是叙事性的乐府诗.从文本独特性角度看,这首叙事性乐府诗的独特性大致体现在:其一,它记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的传奇故事,讲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最后恢复女儿身的故事.其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性格比较丰富的女英雄形象.其三,为了凸显木兰性格的丰富性,全诗在叙事结构及详略上精心安排,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二三六七段),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英雄业绩(集中于四五段);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其四,这首叙事性乐府诗在语言形式上多采用铺排手法.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购鞍马东南西北都跑遍等,都不是在说废话,而是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使整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何江波 《学语文》2023,(2):63-65
阅读乐府诗要正确认识其文体特征,同时了解乐府诗的构成要素。将乐府诗回归到乐府艺术的语境中来,而不能单纯地将其看作诗歌作品。李白《蜀道难》之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与其乐府诗性质密不可分。只有深刻理解乐府诗的本质特征,同时将其放在《蜀道难》的演变史中来考察,才能全面认识李白《蜀道难》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雄关赋》虽为课内自读课文,但篇幅较长,内容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上不宜面面俱到,只宜长文短教。本课拟以赋的文体特点为线索,从分析文章词语使用特色和标题艺术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作品的主题,以期达到教学目的。一、从文体特点入手,分析文章词语使用特色1.明确“赋”的文体特点。①“赋”原是我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载。它有韵,但不是诗;它的句式像散文,但不同于散文。  相似文献   

9.
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历史图片构成,配以相应的文字、背景音乐、视频。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创设情景;设疑思辨,解决问题的作用。采用边播放,边讲解的媒体使用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提出阅读中的困难及疑惑,然后讨论解决。并与之前所学相关文言文的对比阅读,体会《滕王阁序》的文体特点,把握其用典、句式等方面的特点。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分组讨论,查阅资料,形成课件来展示各组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的文体在渗透交融之中展现着更为丰富的艺术魅力,所以,运用跨文体思维来设计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扩大教学视野,强化课堂教学影响力,无疑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三首叙事诗《氓》《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都具有戏剧化叙事、戏剧性场景和大量运用戏剧化人物动作语言等特点,就可以围绕叙事诗的戏剧性特点,运用跨文体思维,简明解说文体分界与文体交融现象,并以叙事的戏剧性为核心解析文本,以课堂教学为基点进行教学延伸与可能性链接.运用跨文体思维来设计教学,也不只局限于叙事诗这一种文体,在许多文体的教学中都可以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三首乐府诗:《木兰诗》、《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它们最令人回味、称道的就是塑造了三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说起乐府女性,人们首先映现且必定想到的,就是木兰、罗敷和刘兰芝这三个典型。也只有她们把乐府女性的美推到极至。  相似文献   

12.
笔者依据孙绍振先生对《木兰诗》的精妙独到的分析设计本次教学,设想通过"写英勇却不写英雄如何英勇善战"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木兰的非英雄姿态,清楚地明白《木兰诗》为何称作经典。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感受童话的特点,尤其是童话奇异荒诞的魅力、人物的形象设计、故事情节的离奇,是《去年的树》一文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可从文体角度引领学生品味童话语言,感受童话内涵,体会童话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乐府歌辞中,《孔雀东南飞》以纯美的爱情故事,和别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为人传诵,是描写男女婚恋题材的绝代名篇。乐府诗辞最初源于民间创作,配乐歌唱的特点赋予它和谐的韵律和明快的节奏。这种文体,"积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木兰诗》为例,阐释了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英雄情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学中以英雄情怀为突破口,有效分析和解读花木兰身上体现出的巾帼英雄本色,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智、勇、义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英雄情怀,可为学生的英雄价值观打下正确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电子白板作为一项新的教学技术,兼顾着黑板、投影机、计算机等多种功能,随着其在学校的普及使用,课堂教学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本文将结合执教的电子白板展示课《木兰诗》,小议笔者的体会:电子白板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语文情感;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想】优秀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和其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新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把《木兰诗》编入了七年级下册。对于刚刚升入初中接触文言文还不多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欣赏诗歌”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应用文体教学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不少使用部编教材的学校,都编写了部门应文体教材,如财经类学校有《财经应用写作》,医药卫生学校有《医用文体写作》等等。新编的八五规划中专和《语文》教材,也将第三册专门安排为应用文体的教学,无疑应用文体写作教学已成为中专写作教学的重头戏,或者说中专写作教学的重点已移到应用文体上来。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必须加强对应用文体写作教学的研究工作,改善其教学现状,提高其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和迫切要求。下面仅就此谈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引渡型 于漪老师上《木兰诗》一课时,在解释了诗题之后,并未马上让学生诵读,而是补充讲解了如下一段话:“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说:‘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朝全部士族诗人。’《木兰诗》为历代人民传诵,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民间文学史上的‘双璧’。《木兰诗》如此佳妙,让我们诵读、欣赏、享受这首叙事诗的艺术美吧!”这几句对《木兰诗》评价的过渡语,将教学环节从解题引渡到诵读、鉴赏,情趣相生,流畅自然。 二、串联型 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文章的中心线索、中心论点、文眼等主线来设计过渡语,串联各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变色龙》一文时,就可以把奥楚蔑洛夫有几变,怎么变,因何而变作为串联段落层次的问题,设计诸如“我们已经领教了变色龙的第一次变色,那么,接下去他还会怎么变呢?又是什么原因引起他变色呢?”之类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疑问和求索中自  相似文献   

20.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主要形式之一 ,是小学高年级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根据这种文体自身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这种文体可分以下三步进行。一、析“例文” ,把握文体特点。读后感是阅读文章后写出的体会和收获。其内容可以是对原文中心思想的感受 ,也可以是对原文某一观点的理解和想法 ,还可以是对原文写作技法的分析等。因为是读过原文后的体会、感受 ,所以这种文体从语言到结构等都有自身的特点。学习和掌握这种文体 ,首先就要把握它的文体特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读书笔记一则》就是一篇读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