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内容理解出发、从言语形式出发,同时将文本内容和言语形式结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理解言语形式的表达特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明白文本的内容,体悟出文本所蕴藏的真情,理解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29):42-43
针对语文课堂过多注重内容感知理解,忽视文本言语形式探究这一问题,作者实践重组文本,用群文的形式教写作,引领学生在群文的比较、探究和赏读中发现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妙,力求将言语形式与内容理解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言语内容先于言语形式而存在,言语形式仅仅是表达言语内容的"这一以言语内容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常将焦点聚集在文本的言语内容上,给学生的思考的空间不够,教师常常将语文课本中的言语作品从句意、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剖析,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不见提高,使语文教学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需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4.
特级教师王尚文说:"把全部精神都聚焦于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或运用语言文字上,这就是把工夫花在了该花的地方的语文课。要以培养高品位的语感为主,重视优秀言语作品的教学,特别是重视言语形式的教学,从言语形式通向语感。"开发文本,一般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出发,最后回归到言语形式,也就是说,言语形式像个圆环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必须将文本的言语形式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有效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解读文本中遴选文本形式的典型价值,引导学生在解构中掌握文本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感知言语中推进言语训练,在读写交融中发挥文本形式的范例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文本包含两个方面,思想内容和言语形式;校本课程经典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拓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话,并有效地实施于课堂教学中,借助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发展。一、借助对话,提升语文素养学生与文本言语的对话就是通过言语作品,享受鲜活的言语内容和形式,感受言语习得、精神发育和语感积淀,形成一种言语或精神同构共生的理解宽容和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体验活动。言语作品(主要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对作品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及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关系的体验过程。体验作品是体验感性的形象、性格、情节、技巧和意蕴等,而认知作品是把感性  相似文献   

9.
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的哲学观点,在教学中,就是言语内容决定言语形式,言语形式为言语内容服务.这种推理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语文学科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特殊性.言语作品与言语作品教学,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在语文学科中,到底是言语形式起主导作用,还是言语内容起主导作用,不能一概而论,二者是动态平衡与互补整合的关系,这也决定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复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语言内容,透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语言因素,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聚焦"体性"是为了凸显语文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种差,聚焦"类性"是为了区分文章视域下的各种文类差别,避免语文教学中将各种文类一锅煮的话,发掘文本的"篇性"则是为了区别不同作者的不同文本,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的个性化表现力。从这个角度说,苏宁峰老师没有因循始于言语形式终于言语内容的文学解读或文化解读,而是牢牢坚守由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再返回言语形式的语文解读,不断深入揭示文本的篇性,具有重要的语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文本"是静态的文字。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师生和文本的对话使静态的文字灵动起来。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本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文本的内容,更要关注文本言语表达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言语形式来表情达意的。史铁生  相似文献   

13.
马蔷 《中国教师》2014,(14):30-31
<正>王尚文先生在《言语形式四题》一文中谈到:我们人类有能力开出一条巴拿马运河把美洲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却没有办法把一篇言语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给分割开来。两者天然地统一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是的,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是语言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容和形式犹如一张纸的两面,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一篇篇言语作品组成,内容——说什么和形式——怎么说,客观存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视角的解读,不仅是为理解文本内容服务,也是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服务。从语言学视角解读课文,关键在于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特定的言语形式对应特定的言语内容。  相似文献   

15.
金晓涛 《学语文》2004,(6):3-43,39
语文教师所教的与学生所学的就是言语。言语包括形式即“怎么说”和内容即“说什么”两个方面。学生在阅读言语作品的时候,往往为它的内容所吸引,大都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但是理解意义必须从言语形式入手。我们感知到的首先是言语形式,语感教学培养的也首先是培养学生对言语形式准确、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以言语形式为语文教学立足点,教师积极开展言语实践,指向言语表达,力图从发掘言语形式实践点、基于文本言语形式实践点进行教学设计、基于文本言语形式实践点进行课堂教学这三个方面,探讨基于文本言语形式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言语是由内容与形式共同组成的,内容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则是内在的抽象。在言语分析中,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内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并理解其形式。学习言语艺术,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进而提高古诗词学习的实际效果。具体来讲,基于言语形式学习,小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古诗词教学策略。一、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统一在文本之中,内容是形式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文本言语品析对象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主要引导学生懂得从事件、事物(景物)、情感(情绪)、事理(观点)等四个方面展开;形式上主要引导学生懂得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只关注“言语内容”而完全忽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先把握“言语内容”后感受“言语形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叠,且违背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对待“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主张是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理解这些“言语形式”生成、塑造的“言语内容”.教学中教师界说课文(言语作品)“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途径是借助题材,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线.  相似文献   

20.
文本言语品析对象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主要引导学生懂得从事件、事物(景物)、情感(情绪)、事理(观点)等四个方面展开;形式上主要引导学生懂得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