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已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是新时期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必然反映。教育基本规律之一教育体制必须同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科技进步和化传统相适应,教育必须面向市场经济建设,教育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教育规律,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材建设金兰英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为我国教育发展确立了根本的战略指导思想。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八个价值目标●许序修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现代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未来发展的需要。据此,语文教育现代化就是把语文教育置于现代化的生活情境之中,把语文知识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工作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产业化 现代化 自主化──职工教育发展趋势李冬实企业职工教育朝着产业化、现代比和自主化方向发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职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一、产业化是企业职工教育主动、直接、有效地为经...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改革应适应市场经济和生产建设需要梁兴文,何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运行中,既要立足于赶超目标,又应着眼于中国国情,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建设的需要、为适应这个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科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未来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就要置于现代化的生活情境之中,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那么,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应怎样开展呢?笔者近几年对语文教学作了一些探索,觉得中学语文课的教学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职工教育发展趋势:产品化、现代化、自立化辽宁李冬实企业职工教育朝着产业化、现代化和自主化方向发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职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为此,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把企业职工教育“三...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了完成这项战略性的任务,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要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提高现有的人才;另一方面则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千百万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各级各类人才。 为此,各级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就成为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三个面向”的的核心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是要了解和学习世界上科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未来,是要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远需要,为未来社会主义发展储备人才。因此,按照“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我国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教育的基本任务——面向现代化;教育如何迎接科技革命挑战的基本对象——面向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特征——面向未来。目前,宏观上的教育战略地位已经提高到科技兴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瞄准了面向二十一世纪。那么微观上如何落实、实施、实现其教育功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公安高职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现实和未来公安实践的需要,实现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警察职业人才的目标,公安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公安职业特色,转变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紧紧围绕"贴紧业务、贴紧一线、贴紧队伍"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的运行机制正在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当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时,作为高等教育中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不可能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反映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特点,21世纪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高层次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将成为我们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走多模式的发展道路是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的一切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教育工作必须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  相似文献   

17.
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我们教育部门培养大批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材。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基础,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面向世界和未来。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国走的是一条“穷国办大教育”的艰难之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现行教育体制往往是...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我国在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云南民族学院肩负着为云南民族地区培养、输送高级专门人才发展云南民族地区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云南民族学院必须  相似文献   

20.
教育策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到“人生预备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正如江主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