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机遇,作为肩负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要任务的高中,要通过树立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理念,引导教师主动发展,着力建设和谐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等措施。努力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构建学习型组织。使学校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科技、知识、经济和信息发展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强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来越受社会重视,“大教育”观已形成,全民性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教育者———教师面临着更高、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智能结构,才能顺应如今这瞬息万变的教育改革大潮,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学校为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真正学习,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成才”的教…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形成学校浓厚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工作的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哲学依据,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理论依据。新时代对教育“挑战”使我们认识到:创建学习型学校是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创建学习型学校应树立现代化的学习理念,营造学习型校园文化,建构灵活高效的学习机制,确立学校共同发展的愿景,建立自主管理机制,构筑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立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挑战下,“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在学校教育中也得到体现。学校的生源、办学质量、管理水平,尤其是教职员工的素质,成为决定学校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新世纪的学校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趋势,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式阐释与适应时代的变革。必须通过组织学习的机制来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办成学习型组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试图对建立学习型学校组织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教师必须树立终…  相似文献   

5.
学习型学校强调外在压力对教师提高作用的同时,更强调以自我创新、自我实现,从而形成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群体。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实现学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我们要改变心智模式,清除思维盲点,有随机应变和灵活发挥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牢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创建中职学习型学校,是每所中等职业学校努力追求的目标.教师要树立一个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学校要创设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学校要建立一个校本教研制度;教师要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学校要构建一个发展性的校本培训机制;校长要成为一名学习型管理者.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东明县实验中学1990年建校,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学校在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特色办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探索,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如何实现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学校决策者面前的一个永恒课题。在认真总结和反思学校发展的历程、借鉴吸取国内外名校成长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创建学习型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实践表明,学习是个人的发展源泉,也是一个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之源。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团体性学习、组织化学习的思想和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坚持读书学习,创建“学习型学校”,不仅可以使教职工掌握工作需要的知识,不断创新,而且有利于先进理念的培养和优秀校园文化的形成。几年来,我们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把建设“学习型学校”作为创办示范初中的突破口,以抓学习为主线,大力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校领导要做勤奋学习的表率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教师和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专业化发展、做学习型教师以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角度,阐述新形势下教师学习的意义、内容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新课程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锻造,要求把学校构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本文从树立理念、组织构建、保障机制、院校合作四个方面,提出并分析了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良乡第三小学党支部致力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三四四"的工作方法,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1.树立"一种理念",统一思想党支部通过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引领干部、党员、教师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大家系统地理解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要求,确立"全员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使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要“构建学习型校园”?其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之外,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构建学习型校园正是基于“培养师生健康自主发展,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叶显发 《湖北教育》2004,(18):45-46
为什么要“构建学习型校园”?其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之外,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构建学习型校园正是基于“培养师生健康自主发展,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就要促进入的全面和谐发展,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里.教师一定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这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形势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校长,应站在时代的前沿。眼光放远一点,只有把自己所领导的学校建成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学校,才能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于2004年9月提出了“创学习型学校,做研究型教师“的发展战略,力求通过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于2004年9月提出了“创学习型学校,做研究型教师”的发展战略,力求通过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代表世界先进课程发展方向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无疑给原有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这场教育变革,教师要从“较多的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于2004年9月提出了“创学习型学校,做研究型教师”的发展战略,力求通过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教师教育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学习型学校的建立是新办学理念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甚至关系学校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质量是立校之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因此建立一所学习型学校,为教师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已势在必行,但是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有诸多因素阻碍学习型学校的发展。一、教师的学习呈隐性化而并非日常化。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大多只注重把自己的一节课教好,对工作之余的学习则认为可有可无,可粗可细,难以日常化、系统化。二、教师因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学校是教书的地方而不是学习的场所,只要自己能把一节课上好,学习则无足轻重。三、传统观念中学校是为学生的学习而建立的,而不是为教师学习所设立,教师的学习已是在前期的大学中“充足了电”,教学只是“放电”的过程。但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及时“充电”,而日常化的学习是最便捷有效的。但学校的管理者很少有为教师的日常化学习创设相应的环境和设施,即使有人想学习也没有相应的场所设施。四、学校领导层很少关注教师的日常学习或支持教师的日常学习。学校管理者只管教师怎样才能把课教好,所以对教师的日常学习很少过问,甚至有些管理者认为教师的自学是不安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