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的重任务。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交流和创新人才的基本内涵和特点,阐述了基于学术交流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讨论了学术交流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意义和作用,阐述了构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的必性。研究牛培养的实践证明,学术交流活动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乎国家医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力。省重点实验室通过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创设学术交流平台,并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培养研究生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和人文精神,提高身心素质,加强团结协作精神,使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既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又是专业学科发展的根本。随着能源、气候环境变化和农村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多数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缺乏、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应多举措扩大优质生源,强化研究生创新理念与意识,提升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与指导水平,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增加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学术交流,为国家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学科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研究生创新素质养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注意分析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把握理工科研究生的特点,加强素质养成教育针对性,实施研究生创新素质养成教育。本文探讨了在理工科研究生中实施素质养成教育中要处理好的几类关系。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顶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树立多学科培养理念;构建开放式的研究生精品课程网,整合优质学习资源;以信息技术促进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创新;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网,激发研究生科研的内在动力。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为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应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培养有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教育机构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关键是人才观的创新;对于学校教师和导师而言,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终。目前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倡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以适应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存在缺乏创新以及科研实践参与度低等问题。近年,结合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研究生培养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建设创新型开放式实验基地、加强国内研究院/所和学校之间、国内外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针对性地加强了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探索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的模式,提高了医学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完善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构建学术交流平台 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建立促进了学校科学环境的改善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从研究生导师素质与结构优化与遴选、学科方向创新团队导师队伍建设、导师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以及导师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等方面阐述了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说明了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和整合平台资源建立学院创新实践平台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介绍了一般性和专业性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提出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开拓和创新技法挖掘的方法;总结了导师和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佼佼  朱飞  黄彬 《文教资料》2012,(12):144-145
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国际化素质已经成为现代高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生是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生力军,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素质对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国际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便是国际化视野。本文在对"国际化视野"的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明确"国际化视野"的素质内涵,并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了培养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素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交流和创新人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的思路,重点探索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构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的主要措施。实践证明,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读研不是在象牙塔里做科研,大学与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研究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学术交流能力。笔者通过对一位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的博士生进行采访,从他的学术交流经历中得出几点思考。一、构建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开放式培养构建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平台需要学校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种平台交流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论坛、会议、讲座、网络、专业比赛、暑期学校等,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开阔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学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近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入手,阐述了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机制与平台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探讨了加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应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提出了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对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教育国际化,在此背景下,结合暖通专业及其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探讨了从研究生的科研态度、研究方法、展现研究成果以及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等方面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扩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承担着向国家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任务,这就要求各培养单位把创新素质的培养体系纳入到研究生的培养中。要树立以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的教育观念,把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提高和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上来。本文针对省属高校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现状分析,提出了从教学改革、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分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这四个方面来构建研究生创新素质机制,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地方普通高校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普遍存在着生源质量不高、科研项目不足以及教学资源欠缺等问题,所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经常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文章对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种协同培养体系。主要包括科学化的课题设置体制和多元化的学术交流体制两方面,科学化的课题设置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元化的学术交流能开拓学术视野,调动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创新素质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往往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素质的源泉。研究生学习的价值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研究生创新素质,应始于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研究生创新素质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主要通过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创新个性以及创新型成果来体现.文章在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内涵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构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框架,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机制,将能力结构的培养贯穿始终;挖掘和构建良好的文化资源,塑造创新品格;建立学生科研导师队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来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9.
搭建学术平台 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科学共同体形成可以极大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激励与鼓舞,而这些正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在讨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术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探讨高校研究生学术工作应如何挖掘和整合学术资源和优势,搭建研究生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增强研究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研创新素质及社会实践能力。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具备方向性和全面性、客观性和综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