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西 《新闻界》2008,(6):167-169
本文介绍5个在墨西哥享有盛名的记者,探讨这些记者的成名之路以及他们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地方报台的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活动中,能不能发现具有全国性的典型新闻?回答这个问题,要看记者在采访中付出的劳动程度如何,记者是不是既“身入”又“心入”了。具有全国性的典型新闻报道,有广泛的读者,记者采访的新闻题材,必须要有广泛性。几乎没有什么题材记者不可以采访。然而,我们有一些记者采访的路子却很窄。“窄”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采访活动不仅为一个地区的党委中心工作所局限,甚至为一个具体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所局限。到农村采访,只想到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些农村题材的电视新闻,记者与农民之间缺少交流感,矫揉造作,生硬不自然。原因在于:一是心态障碍。记者有心理上的优越感,在采访中盛气凌人,与农民有明显的距离感。二是知识障碍。现在记者很少有农村生活经历,对农村、农业、农民情况不熟悉,又不虚心请教,不懂装懂。三是镜前障碍。摄像师一亮摄像机,记者一伸出话简,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成了专业户。这些专业户的经营方式同过去的社员户发生了很大变化。记者在采访这些专业户时,就要针对专业户的行业特点采用不同的采访方法。从近几年的采访实践,我认为记者应当有这样三个转变: 首先从“请上来”到走下去。过去我到农村采访总是习惯于开座谈会,动不动将干部社员叫上来同我们谈情况,认为反正集体给他们记工分,耽误点工时也没啥关系。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农民一家一户经营,从事多种行业,都把时间看得很重。再轻易召集他们上来座谈就不合适了。因此,记者必须是走下去,深入到现场采访。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国采访的美国记者曾经一度和国民政府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他们向美国国内发回了中国军民奋勇抗战和侵华日军残酷暴行的新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政府所暴露出来的腐败无能和消极抗战又促使这些记者对事实的真相做了毫不留情地揭露,再加上他们对延安解放区的正面报道,终于导致美国来华记者与国民政府的合作走向了决裂。  相似文献   

6.
记者得到来自不同地区的群众线索,反映他们花费了巨额费用,在广州珠江医院为他们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孩子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术后孩子全部死亡。他们由同一个医生治疗并且使用了同类药品,而且死亡的时间相对集中。那么这些孩子连续死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记者,过去我们总是把他们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冕之王"、"正义"、"公正"等词汇联系起来.但近几年,这些词汇却变成了"红包"、"假新闻"、"狗仔队".记者的光辉形象似乎正在失去其光鲜的色彩,甚至出现了"新闻民工"、"防火、防盗、防记者"等一些说法.当下我国记者的社会形象是否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如果是,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又有哪些?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盐亭县努力培养一批扎根山村的“泥腿记者”,及时宣传报道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成为山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盐亭县把培养“泥腿记者”纳入镇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26个镇乡都建起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报道组,每个组农村通讯员在3人以上,并普遍建立了通讯员培训、奖励和稿件审批制度。县上明文规定:“泥腿记者”可列席镇乡、村召开的有关会议;是农村基层干部培养的重点对象。平时要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有的镇乡还给泥腿记者赠订了报刊。这些泥腿记者立足希望的田野,把道道鲜鱼活菜…  相似文献   

9.
近日,俺到某乡政府去办事,恰遇某刊记者下乡采访。他听乡长、书记介绍了情况之后,又通过电话向村里询问采访,然后向乡统计员要了一些统计数字,便钻在客房里动手写起稿子来。在写稿中间,碰到什么情况,再通过电话询问……看到这个现象,俺这个普通农家妇女禁不住想议论几句:这几年,农村开始富了,报刊也办的多了,记者们也乐意到俺们农村来采访了。但是,据俺所知,不少记者到乡下采访只下到乡(镇)一级就止步了。他们通  相似文献   

10.
(一) 俗话说“兼听则明”,但在新闻报道中却往往会有“兼听”不明导致的新闻失实。前几年某通讯社播发了一条关于“陨冰”的消息,结果失实。其实记者当时到了新闻现场,他首先采访了几位见过“陨冰”的知情人,有的说:冰团突然从天而降,打落许多树叶,这么大的冲击力,肯定是太空中飞来的陨冰;有的说:硕大的冰团打碎在地都呈棱形细块,必然不是平常的人造冰。记者问他们这些情景是不是他们亲眼所见?他们说,这些都是在现场听一位目击冰块落地的人讲的。记者于是又找那位现场目击者核实,最后终于发出了关于这一天外来客的报道。可是不久就有人证实,这块冰是他们从墙外高处扔进来的,是块普通人造冰。又如早几年,一家报纸转发了某单位广播站的一篇表扬稿,表扬一名司机在汽车油管突然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他们奋笔疾书,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这些"包公"记者所触及到的问题大都涉及到社会痛处或者敏感处,是天下大多数人所不能为或不敢为的事情.于是,在舆论监督的旗帜下,这些"包公"记者成了普通百姓心中敬仰的英雄.与这些"包公"记者相比,还有这样一些记者:他们的报道中没有"为民请命"的义愤填膺,没有聒躁一时的社会轰动,有的只是最为平常的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一些小事.我们姑且称这些记者为"平民"记者,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就有无数"平民"记者参与.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界目前出现了一股新潮流:越来越多的黑人记者离开新闻界,另谋出路。这些“跳槽”的黑人都是男性。许多黑人记者觉得他们已干得精疲力竭,在新闻界呆不下去,或者说是被挤出了新闻界。这些男性黑人记者,当初最先打破种族界限,投身于报纸、广播等新闻事业中。如今,他们成群结队地离开了新闻界。在《费城信使报》负责市政报道的记者和全国黑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0,(13):47-49
主持人的话:最近,媒体报道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在录制一期“反映娱乐记者工作经历和生活现状”的节目时,因内容设置过于追求娱乐效果让娱乐记者反感的事情。平心而论,娱乐记者是记者里面做新闻最辛苦的群体之一,做一些普通新闻,就会被评价说没爆点,报纸杂志不好卖;做些劲爆的,又会引来各方的批评,说挖人隐私等等。我们的这些同行兄弟.他们在工作中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他们是怎样评价自己这个群体的?  相似文献   

14.
心被刺了一下,生痛!这是在记者碰头会上,一位并不年轻的记者说,高校开学在即,计划搞一组图片新闻,选择城里学生与农村学生两个典型,对他们的行李、装束进行对比。这位记者甚至还用口语勾勒出一幅农村学生背着“蛇皮袋”入学报到的画面。有十几个记者先后谈自己的采访线索,这种没有创意的发言被淹没其中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大家都没觉得异常。但我敏感的心已经被深深地刺痛。总结时,我断然否定了这个选题。我的理由是,这样的对比报道在张扬什么?其用意何在?城乡差距仍然存在,每一个从农村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无论他们是打工还是求学,在他们…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有着15年法制新闻"跑线"记者经验的笔者,面对面采访过的犯罪嫌疑人已有上千人,可以说,每一个违法犯罪的嫌疑人背后,都有一个厚重的故事。如何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在有限的时空内,最大限度地让他们现身说法,现将多年的采访经验进行大致梳理,与大家分享。一、重特大刑事犯罪嫌疑人,多见于凶杀、暴力抢劫、绑架、投毒、纵火等,这类嫌疑人一般都是重罪,有些还将被判决甚至执行死刑,从一般的思维角度,这些可怕的家伙是难以接  相似文献   

16.
据4月16日《南京日报》报道:深圳报业集团的两名记者近日“身价倍增”,有人叫嚣将以百万元价格买他们的人头。原因是他们在配合深圳市政府组织的活动中,对该市存在的超高违建、毁山砍树等现象进行曝光,并撰写了几篇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抨击的评论。 看到这样的消息,笔者既喜且忧。 喜的是,记者队伍里又多了两位“百万富翁”,而且是靠写几篇批评报道和评论在一夜之间“暴富”的。这多少也让我们这些做同行的,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更喜的是,我们也看到了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那些被曝光批评的,进行“超高违建”、“毁山砍树”的违法行为者,之所以能出百万血本买记者人头,  相似文献   

17.
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作为一个工作节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是忠实记录历史的人,是揭示事实真相的人,是正确引领社会的人。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继续让这些践行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优秀同行走上前台,这期选择了"执着"——那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深入采访和写作的记者们。"田坎儿记者"罗成友十多年来每年基层采访的时间300天以上,见报稿件中90%是在农村现场采写。朱海燕走过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24次南下"京九",连续8年在3000多来的高原上跟踪青藏铁路。还有更多记者默默无闻倾毕生心血跟踪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项运动、某一个方面,堪称专家。他们付出职业热情,既辛苦,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这些记者对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为何能长年累月地沉下心来调研、思考?怎样从"司空见惯"中保持新闻敏感?如何在"专"的同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处理好"专"与"杂""点"与"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作为一个工作节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是忠实记录历史的人,是揭示事实真相的人,是正确引领社会的人。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继续让这些践行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优秀同行走上前台,这期选择了"执着"——那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深入采访和写作的记者们。"田坎儿记者"罗成友十多年来每年基层采访的时间300天以上,见报稿件中90%是在农村现场采写。朱海燕走过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24次南下"京九",连续8年在3000多来的高原上跟踪青藏铁路。还有更多记者默默无闻倾毕生心血跟踪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项运动、某一个方面,堪称专家。他们付出职业热情,既辛苦,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这些记者对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为何能长年累月地沉下心来调研、思考?怎样从"司空见惯"中保持新闻敏感?如何在"专"的同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处理好"专"与"杂""点"与"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嘉陵江畔的山城重庆迎来一行特殊的外国游客。他们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驻重庆的一些美国新闻记者,40年前离开这里后,他们谁也没有想到40年后会重游故地。但是他们却的的确确又踏上了这块土地。他们这次是中国记者协会和《中国日报》邀请来的。难忘的防空洞对于这些老记者们来说,最令他们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防空洞了。因为这鹰城市“二次世界大战”时一直遭受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他们都亲眼目睹过重庆遭受轰炸时的惨景。阿尔伯特·雷文霍特,当年曾是合众社记者,回忆起当年的灾难时说,一次在一个防空洞中竟有5,000多人因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20.
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作为一个工作节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是忠实记录历史的人,是揭示事实真相的人,是正确引领社会的人。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继续让这些践行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优秀同行走上前台,这期选择了"执着"——那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深入采访和写作的记者们。"田坎儿记者"罗成友十多年来每年基层采访的时间300天以上,见报稿件中90%是在农村现场采写。朱海燕走过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24次南下"京九",连续8年在3000多来的高原上跟踪青藏铁路。还有更多记者默默无闻倾毕生心血跟踪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项运动、某一个方面,堪称专家。他们付出职业热情,既辛苦,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这些记者对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为何能长年累月地沉下心来调研、思考?怎样从"司空见惯"中保持新闻敏感?如何在"专"的同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处理好"专"与"杂""点"与"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