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2年到现在的十年间,我国政府推动的网络实名制从局部走向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是什么?网络实名制会对公民网络表达自由产生怎样的影响?网络匿名表达是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看待和处理网络匿名表达与实名制的关系?本文以我国最新推出的网络实名制相关立法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实名制作为政府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制与网络匿名表达的冲突与平衡问题,以期对我国互联网管理制度的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巍 《青年记者》2010,(12):4-5
网络实名制是针对网络虚拟人格而言的.从法律层面来看,实名制建设是一个系统而浩大的工程。国务院新闻办对此表示,“我国正积极探索网络实名制,包括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推行论坛版主实名制、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  相似文献   

3.
网络实名制包括网上言论实名制和网站实名制,是当前网络媒体建设的突出问题。为切实保障公民的正当言论自由,实行网上言论实名制不仅迫在眉睫,而且网站实名制也成为紧迫问题。网络匿名制酿成的网络谩  相似文献   

4.
网络实名自提出就引来颇多争议,它是指网民采用真实姓名注册认证,再用笔名或真实姓名在网上发表言论、参与网络活动。从2002年李希光的“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到2005年“中国是否需要实名制”大讨论。从网络管理者和文明网络构建的角度看,实名制能有效限制网络虚假有害信息的肆意传播,最大限度提升网络道德水平,减少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刘静 《新闻知识》2015,(4):98-99,93
网络实名制必将成为促进网络经济发展和网络诚信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也是网络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但网络实名制一旦付诸实施,大量的网民个人信息和上网记录将会存储在网络运营企业的服务器或者第三方平台中,从而面临被非法采集、泄露和滥用的危险。因此,网络实名制背景下加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刻不容缓。而加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就是加强立法保护、完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信息环境中,匿名制酿成的网络谩骂、网络谣言、网络欺诈和人身攻击,造成无数媒体伤害,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屡受其戮.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网络实名制的问题,而是商讨在具备条件的网络领域如何强制推行实名制,切实保护公民的正当言论自由.现在也不是什么人愿意不愿意实行实名制的问题,而是滥用话语权设伏的网络"炮烙",激起无数网民的愤慨,强烈要求立即建立实名制.在不涉及个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的网络表达领域,网络实名制则应有宽容性——可实名也可不实名,也可后台实名但前台匿名.  相似文献   

7.
所谓网络实名制,是指网民必须以自身真实身份从事网络活动,禁止匿名网络行为的互联网管理制度.其具体要求是要求网络行为主体在进行任何网络活动时必须提交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电话、地址等真实信息,并由网络服务运营商或相关主管机关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12,(6):62-62
堵力在2012年第1期《青年记者》中刊文阐述,2011年年底,北京市出台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明确要求微博用户后台实名。微博实名制是网络实名制的尝试。加强言论的自律性,防止匿名传谣言,网络实名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网络匿名制与网络实名制的对立统一性匿名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陶片放逐法,“每年的春季,全雅典的国民都会采用不记名方式把自己认为会破坏民主制度的人名写在贝壳上。获投票最多的人要被大会决定放逐”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立的“豆选”制度也是一种匿名制,“豆选是一种‘秘密投票’(secret ballot)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年底,北京市出台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明确要求微博用户后台实名.微博实名制是网络实名制的尝试.加强言论的自律性,防止匿名传谣育,网络实名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刘海燕 《大观周刊》2011,(19):125-125
针对大学生中的网络成瘾的一类特殊人群,从当前形势分析,分析沉溺网络的不良影响,进而体现正确上网的重要性,提出系列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撑好网络双刃剑高校应该采取的措施,并追本溯源指出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应该对此负起责任的各类人群。  相似文献   

12.
网络实名制作为网络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指使用者须验证身份,才能进行网络活动的一种网络管理方式,是基于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更有效地遏制不良信息传播,构建安全、高效网络环境的一种途径。网络实名制在我国经历了网吧实名制、网站主办者实名制、高校论坛实名制、网络游戏实名制、即时通群创建者与论坛版主实名制等几个发展阶段。目前国内网络实名制研究多集中在探讨网络实名制的利弊。  相似文献   

13.
孔燕  杨洋 《青年记者》2012,(26):20-21
Web2.0时代的到来使社交网络(SNS)不断普及,它以实名制为特色,以社区化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的匿名网络空间模式,让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化,也让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更真实。大学生这一群体极易被这种形式的网络社区所吸引,因为这种新媒体形式允许网民在网上进行意见表达以及与网络好友互动,如腾讯QQ、人人网等就是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朱巍 《中国广播》2013,(2):53-55
网络实名制面临着很多争议和疑惑,随着微博实名制从筹备走向正式实施,网络实名制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国的网络实名制遵循“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在不消除网络昵称的前提下,仅在注册阶段施行实名注册信息。从网络实名制与隐私保护的关系分析,实名制并不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付垚 《新闻世界》2009,(7):157-158
2009年5月1日,杭州市正式颁布实施《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实行网络实名制,从而引发各方对网络实名制的讨论。本文通过对这一事件的简析,回顾我国和其他国家网络实名制的历史进程,分析网络实名制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弊端,对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韩国废除网络实名制引发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林 《新闻通讯》2012,(11):17-19
韩国网络实名制日前被韩国宪法裁判所8名法官一致裁定。网络实名制违反韩国宪法。这也为我国关于网络实名制的探讨提供了思考依据。网络实名制虽然可以使虚拟的网络真实起来.但是,网络实名制很可能将网络表达自由之“安全阀”堵死,从而危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作为新型文化,在认知、情感、伦理、信仰四个层面,都别具特色,从而形成了其社会意识;网络文化作为人、信息、文化"三位一体"的结合物所构成的时代心理,形成了其社会心理。在这样的心态结构基础之上,网络文化在政治、法律思想和哲学、文学艺术意识方面,都具有复杂的心理功能,发挥着多元化的心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网络安全、网络实名制做出明确的规定。网络实名制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政策利益在于有助于互联网的管理和网民的行为规范,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本文内容主要就在网络实名制政策推行下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自网络实名制提出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许多争论,大部分学者赞同网络实名制,并认为推行网络实名制是治理网络空间的有效手段,也有学者对网络实名制持反对意见,从公民言论自由权、信息安全权、网络反腐等方面提出了质疑。本文以《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澄清相关争议,认为切实落实网络实名制可以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张旺 《网络传播》2010,(4):50-51
在国外,韩国是最早提出网络实名制的国家。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先后出台法规政策推行网络用户实名制,执行新的严格立法以全面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