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涛是清初力主革新的艺术大师,他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他所处的时代及其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了绘画书法本身的影响之外,主要体现在他的艺术思想上。他的艺术理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是我国传统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辩证地看待石涛的影响,全面地理解石涛的绘画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从而能够正确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2.
石涛的绘画艺术是辉煌的,从他的的影响范畴来看,他不仅以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又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石涛晚年绘画作品的墨法、笔法、构图、书法等方面的梳理与总结,可以看到石涛的画风"笔无定姿",他能够根据客观物质的各种形态、质地、面貌的不同,画出各种物象的变化且不为俗套.  相似文献   

3.
石涛,姓来各若极,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等,明清江王朱亨嘉的长子,崇份三年(1630)生于桂林靖江王府,雍正二年(1724)在江苏扬州逝世,终年95岁。石涛生于明末,活动于清初,这个时代,绘画创作的总趋势,一是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为代表的正统派,创作思想力求摹古,另一系是石涛、八大、石现、弘七、梅清、龚贤等人.他们或为明朝宗室,或为先前遗民,因此在政治上,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在画风上,一反正统派之所为,主张抒发个性,强调笔墨逸情为创作的主导思想。石涛的绘画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  相似文献   

4.
石涛,中国明末清初的大画家。他是明王室第十世嘉靖王嫡子,当时清兵入关石涛还是幼年便国破,后全家逃往南方,父亲因明王室内部权力斗争而被杀便家亡。青年的石涛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出了家。号“苦瓜和尚”,写下了至今仍闪烁思想光芒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他认为绘画是为了表达自我,而不是复制自然。他纵情于南方山水,画下很多山水画精品,初中课本介绍过的《华阳山居图》。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高度评价石涛,他说:西方公认塞尚是现代绘画之父而石涛才应是真正的现代绘画之父。在他的绘画理论及作品中都表达了现代绘画的观点,塞尚主张不要…  相似文献   

5.
石涛的画     
石涛,是清初的大画家、诗人。他已经死了二百多年。原济、清湘老人、清湘陈人、大涤子、苦瓜和尚、瞎尊者,都是他的名字。他是明代靖藩的后裔。明亡出家,不问世事,然而成就了他的伟大  相似文献   

6.
石涛在南京     
石涛是我国清代初期的著名大画家,也是中国最优秀的画家。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号苦瓜和尚、枝下人、大涤子等,法名原济,明代靖江王朱赞仪第十世孙。他青少年时期客居武昌,流寓苏、皖;中年时期客居南京长达八年之久,后去北京,晚年定居扬州。石涛擅长山水、花鸟,兼工诗、书、印,著  相似文献   

7.
石涛不仅在绘画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绘画理论领域也别具慧眼。他的画论主要见于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及一些题画文字。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最具特点也最难以捉摸的应该要算他在《画语录》中的“一画”论了。而有关他“法”与“化”的理论则是“一画”论的具体体现。因而,我们可以从他的“法、化”理论来看他的“一画”说。石涛认为,中国山水画  相似文献   

8.
当代画界一般把吴昌硕与徐渭、石涛等大写意画家一起称为"革新派".其实,吴昌硕的创新观与徐渭、石涛他们是有所不同的.吴昌硕虽然与徐渭、石涛等"革新派"画家一样主张自我作古,但他所言的自我不是自我的"心",而是自我独特的绘画风格.风格标新,是吴昌硕绘画创新观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二千余载只斯僧:艺术大师石涛石涛(1641-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1645年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遗人、瞎尊者、苦瓜和尚等。石涛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姿,淋漓酣畅,于气势豪放中寓静穆之气。书法工分隶,并擅诗文。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齐白石评价石涛的艺术成就,认为二千余载只斯僧。画家吴冠中说:西方推崇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贡献属于发现了视觉领域中构成的规律。但石涛的感受说则是绘画创作的核心与根本,他这一宏观的认识其实涵盖了塞尚之所见,并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等等西方美学立论之先河。这个17世纪的中国僧人,应恢复其历史长河中应有的地位:世界现代艺术之父。事实是石涛的艺术观念与创造早于塞尚二百年。  相似文献   

10.
羽菡 《中文自修》2010,(3):48-49
石涛是明清时期的杰出画家,善山水,兼擅人物、花果,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创造活力和艺术个性的天才人物。他提倡不拘成法,勇创新法,“我自用我法”,他的经典著作《画语录》堪称绘画美学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11.
以汪野亭的山水瓷画为对象,结合石涛的绘画作品及绘画理论,从汪野亭山水瓷画的构图、造型、笔墨三方面入手,探求石涛的山水创作对汪野亭的山水瓷画的影响,尤其是汪野亭作品中坚持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和坚守“我为我法”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辟混沌收尽鸿濛──论石涛“一画”论的美学思想孟方石涛(公元1642-约1718年),本姓朱,名若极,为明代宗室(朱元璋长兄靖江王的后裔)i明亡后出家,法名原济、道济,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道人等。坎坷的身世、曲折的经历形成了他复杂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石涛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的绘画美学理论家。从艺术发展论的角度,他认为“墨笔当随时代”与“师古而化之”.展现出其美学思想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强烈个性要求的近代绘画精神,其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发展论方面的“近代倾向”也就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理论著作。石涛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出发,就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各方面作了精辟论述。而其中的“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的核心概念,代表了石涛绘画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张大千绘画风格的形成无疑与其潜心钻研传统、学习历代名家有关,特别是对石涛的学习是其山水画风形成的关键。文章主要从张大千论及石涛的文字中,探寻其对石涛绘画的解读和自身风格形成的轨迹,进而从侧面了解到石涛在张大千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石涛是十七世纪下半叶中国绘画史上的“曹雪芹”。在清代美学史上,他和曹雪芹都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方面,石涛的创作成就不愧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个典范。在清初,宋元画派与董其昌学派造成了整个画坛讲求宋元面貌的风尚,要求笔笔有来历石涛反对不师造化陈陈相因拘泥于古人的创作方法。他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即要求认真实的山水中写出生动活泼的图画,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新的风格。力图扭转元明以来中国绘画艺术上的临摹仿古的没落趋向。其实,早在石涛之前,中国古代的一些学者就对此有不少议论…  相似文献   

17.
石涛的绘画及其理论受到儒家、道家及禅宗的深刻影响,他创立了一画论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8.
胡相洋 《文教资料》2012,(26):36-38
程抱一说石涛所经历的人生悲剧是"三重丧父"。一是丧失了他的生身之父,二是丧失了他与之相连的王朝,三是最终丧失了他的精神之师,向上一大涤,"背弃"了法门佛老。这种种的丧失让石涛一生都游走在无尽的漂泊之中,皈依感总是在身份失去后才显得尤为强烈。石涛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追问,无数的追问中,他试图寻找的是一种身份的确认,并显示出一种永恒的期待精神。在身份追问中所形之于笔的画作,不同于其一贯的"排奡纵横"、"大气滂沱"的风格,这部分画作如午后含着春愁一般,延展着娇人的婉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从工笔到没骨,从没骨到水墨,一再删繁就简,而笔墨的运用和立意就越发的重要。明末清初的画僧石涛,在绘画和画理上对中国的近代美术史有独特贡献。都说石涛笔墨技法独创,在石涛的《画语录》中可以看到他对于笔墨技法的论述,里面提出了新的概念理解。  相似文献   

20.
石涛的绘画及其理论受到儒家、道家及禅宗的深刻影响,他创立了一画论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