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是靠声音来体现的,需要靠歌唱者把文字声音与音高结合起来,是音乐艺术二次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歌唱者应随时用眼睛与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与多种表现美的声音去感受音乐的另一分支声乐艺术,从而增强声乐艺术的内涵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声乐表演是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表现情感。声乐的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通过演唱把作曲家的乐谱变成实际演唱的创造性劳动,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本文阐述了二度创作的几个方面,对我们演绎声乐作品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颖 《知识窗》2013,(12):26-26
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呈现给听众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者的歌声能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觉艺术,并影响和感染听众。为更好地表现歌唱艺术作品的内涵、演唱风格及歌曲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歌唱者必须在歌唱中注意情感的表达。一、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歌唱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通过内心体验,将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再度发挥出来的一种形式。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情感的抒发、感受的程度决定了艺术创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画面的拍摄过程是艺术创造,那么画面剪辑过程就是艺术的再创造。画面的艺术再创造,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必须有基础技术和方法来支撑,才能剪辑出高质量的节目。如蒙太奇手法、画面组接技巧等。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美学是他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围绕"理想,单就它本身来看"这一章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对理想的概念,理想的个性和理想对自然的分析来了解"艺术美,或理想"的内容,进而说明艺术理想,即艺术美是拥有内在精神的,高于自然的东西,艺术家应该通过赋予事物他想表现的精神内涵,然后通过作品内容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艺术美就是人们对于自然事物赋予精神内涵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刘婧  王德庆 《科教文汇》2014,(31):149-150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美学是他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围绕“理想,单就它本身来看”这一章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对理想的概念,理想的个性和理想对自然的分析来了解“艺术美,或理想”的内容,进而说明艺术理想,即艺术美是拥有内在精神的,高于自然的东西,艺术家应该通过赋予事物他想表现的精神内涵,然后通过作品内容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艺术美就是人们对于自然事物赋予精神内涵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张哲 《科教文汇》2007,(12X):19-19
教学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主要包括语言艺术和表达艺术。语言艺术是由“说”和“写”来完成的;表达艺术是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来实现的。如何掌握教学中的综合艺术,本文以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8.
教学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主要包括语言艺术和表达艺术.语言艺术是由"说"和"写"来完成的;表达艺术是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来实现的.如何掌握教学中的综合艺术,本文以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9.
这个时代的基础是个人权利的尊重,应把社会看作是全民的社会.艺术应该变得更有意义,因为艺术不仅是依其风格与技艺来欣赏的,而且可以依据它的社会文化背景来欣赏,艺术的社会学转型已经势在必行.而艺术的社会学转型更重要的是采取开放的心态,与社会文化和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让艺术不再和生活对抗,也不再和公众对立.艺术家、艺术品和公众相互依赖,可以促进我们进一步理解社会形成的,更广泛的社会沟通的过程.因此,推动艺术的民主化进程将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葛亮 《科教文汇》2008,(26):186-186
人们常说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遇到困难时内心的恐惧与紧张是最难克服的。歌唱艺术是人的精神产品,歌唱者在演唱技巧和声乐表演上,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心理调控是歌唱者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基石,更是歌唱者在声乐表演时完整表现艺术作品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遇到困难时内心的恐惧与紧张是最难克服的。歌唱艺术是人的精神产品,歌唱者在演唱技巧和声乐表演上,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心理调控是歌唱者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基石,更是歌唱者在声乐表演时完整表现艺术作品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张鑫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157-157,159
数码艺术是在艺术与科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艺术科学、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彼此融合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一门学科的,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而出现的,所以“数码艺术具有较高的交互性和传播性”——这是数码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根本特征之一,它能够造成大众对艺术作品感知方式的改变。数码艺术的走向为大众文化、传媒文化和网络文化,三者相互渗透,产生一种全新的文化语境和历史观。正是如此,数码产品在担当科技、艺术和文化的载体的同时,把设计的思想、理念、情感传迭出来,传承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为社会文明的提高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他的画竹过程归纳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三个阶段,即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任何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都要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环境设计亦是如此。它需要设计师把复杂高级的审美活动经过自己的体验、构思、表现,将之升华为一张张优秀的设计图纸来展示给观众。  相似文献   

14.
欧芹 《科教文汇》2007,(8X):204-204
针对绘画艺术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一味的临摹他人的绘画风格这一现象,阐述绘画艺术必须经过画家感情的滤化,也就是说只有融入了作者自身真实情感的绘画艺术作品才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只有承载了情感才能达到作品的内在涵义。在绘画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有自己真实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5.
徐娜 《科教文汇》2008,(24):185-185
歌唱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一个审美主体的特殊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和美的音响的创造者。歌唱艺术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主人.教师对学生和数学家应该同样看待,让他们拥有同样的权利,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即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精华。与其他艺术不同,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讲究形体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而舞蹈创作正是要体现这种无声的美。它通过创作者的美学思维.通过演员的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美是舞蹈的本质,背离美学思维的舞蹈创作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品格和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8.
樊燚琴 《科教文汇》2007,(12S):38-38
艺术在当代的尴尬处境,它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艺术设计与艺术的关系,都是值得思考的。艺术已经名存实亡,艺术设计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趋避,有目的地为艺术寻到了一条生存之道,但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强骥 《科教文汇》2008,(13):F0002-F0002
庐剧起源于江淮之间和大别山区。它以山歌、门歌、秧歌、对唱等艺术形式衍变而成;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庐剧的声腔艺术别具一格,独特清新,在衍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庐剧是较有特色的一种地方戏曲艺术,其溯源于民间.与其它戏曲艺术有着许多相融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为使展览取得圆满的效果,首先应充分应用语言技巧,根据观众的特性,掌握感性和理性表达在讲解中所占的比重,利用“情绪互感”组织吸引观众;充分利用科技馆展览视觉、听觉和实物接触相结合的有利条件,努力发挥讲解人员的性别优势,围绕因展施讲、因人施讲这个中心,对讲解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