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字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这是相对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或译入语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这是绝对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就两种不可译性分别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论《说文》俗字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最早提出“俗某字”这一概念,但由于重正轻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对《说》中俗字这种珍贵的汉字化石重视不够,《说》俗字的类型体现其时空性,通俗性,简易性和表音性的特点,加强《说》俗字研究,对了解古今字形体嬗变的轨迹,正确认识汉字简化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字本位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字”是汉语语法结构中的基础单位。汉字具有非线性单位性质,它以汉语音义结合的理据性为基点,在汉语语法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住。以字为本位,有助于消除古今汉语研究的断层,建立起古今汉语研究的共同轴心,形成方法论的基础,并使之推理成汉语语法一种独特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4.
“的”字短语应用广泛,情况复杂,很值得探讨,然而目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式从“的”字短语的多种个性特征,特定的语言背景,句法格式,表达习俗等方面分析阐述“的”字短语形成的种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有人强调审美性和人文性,有人侧重思想性和教育性,也有人主张字词句段篇的分析,应该说都有其道理。我们以为,要学好大学语文,既要培养大语文观的语感,重在领悟、赏析,又要注重字词义的准确性,掌握具体的写作手法。只有把宏观的领会同微观辨析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学深学透,弄懂弄通。多年以来,学员比较普遍地觉得大学语文难学、难考,其间既有观念问题,也存在具体的学习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是我国十七世纪唯物论者和反对理学的思想家,他在清初反理学思潮中,旗帜鲜明,讨论彻底。其人性论思想直指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反对静敬的心性修养,在批判程朱理学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性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编按 关于语言字的训练,曾经一度成为我国小学语教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随着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素养”,强调语课程中的人性,“语言字训练”似乎正在淡出小学语课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再来讨论“语言字训练”,似乎显得有些不舍时宜。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在目前这种背景下重温当年开展的语言字训练的话题,似乎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杨再隋、吴忠豪、陈建先三位专家就此话题展开对话,或许我们对“训练”乃至语教学能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李白和庞德诗的分析,知道中西诗歌意象层面模式的不同:一种是二层间性模式;另一种是三层间性模式。产生这两种模式差异的根源是在字的起源不同上,中国是一种字的对事物及其意义的描摹的原型结构模式。而西方则是字对声音的记录的原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今年现代阅读《乡土情结》秉承了全卷人性、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倾向,试题朴实无华,注重高中语教育的基础性,尤其是在检验用新观念处理新教材上体现出明显的导向功能。《乡土情结》最初发表于1992年2月18日《解放日报》,是柯灵先生为《香港学》创刊七周年创作的:仔细对照原和试题,发现从原近3000字删减到1246字,字有较大出入。从命题对章的删改可以总结出一些做现代阅读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接受性学习的萌芽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劳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字,人们之间的语言沟通也极其贫乏,所以,当时的年轻一代为了学习年长积累的经验,就只有通过模仿和记忆这条道路。在字产生以前,儿童就靠这种模仿和记忆进行学习,保存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杨海峰 《时代教育》2006,(12):18-18,23
本文以《史记》中的“见”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该书中“见”字实词虚化的考释来说明西汉汉语发展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古代汉语中基本词汇的稳定性极其古汉语词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特性。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实施以来,我校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摸索出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模式——“十六字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缓解了紧张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象似性研究,就“老”字最初符形与符义之间直接的映像象似性,到符形历时演变中的拟象象似性,到符义网络之间隐喻象似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在理清了“老”字历时演变中的象似性发展脉络的同时,为探索汉字中的“象”思维,提供了一个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吴祥 《语文知识》2004,(6):42-42
高中语第二册将《兰亭集序》中的“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译为“虽然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致是一样的”。乍一看通字顺,仔细一推敲便会发觉“所以兴怀”被漏译了。这四个字应该如何翻译呢?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彼岸性”之表达的中国语言字-表意-词符字,有独特的训导机制、特性和技巧,及其所达到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对人们交往行为的规范,法律本的共同特质就是它的规范性。法律主要是以语言、行动和字等方式存在、表达的本。由于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某一法律的理解往往产生冲突。有冲突就有必要解释,通过解释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法律的明晰。对法律的解释,不仅是寻求法律原意,补充漏洞,消除理解歧义,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解释来发现法律。  相似文献   

17.
校长一定要努力从做好“人”字文章入手,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人际氛围,形成巨大原凝聚和向心力,达到非权力影响的最高境界,赢得教师的尊崇和敬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皮尔士的象似性理论,文字可分为象形字、引得字和记号字三种类型。汉字中的所谓记号字,其实大部分可以归入形体和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音义两方面之间有着一定现实性联系的宽式象形字、宽式形声字等。它们可以统称为引得字。与记号字相比,引得字概念强调汉字的理据性。包括记号字、引得字和古代"六书"在内的"全八书"是覆盖古今全部汉字的一种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形容词+的+名词”结构出发探讨了“的”字的功能。从“语法动态性’’角度认为,“描写性”是“的”的词法功能,“描述性”和“陈述性”是“的”的句法功能。句法功能是词法功能的扩展。并由此推论出“S+(是)+V+的+O”结构是由“的”字作标志,将动宾短语离合,重新强调并陈述已经发生或正在延续的事件的一种新的句式。  相似文献   

20.
从“教”字看古代传统教育的源起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字的古音和古字形透露出有关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某些重要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意义的解释,可以发现教育起源于效仿,注重模仿、育教同步、强调他律是古代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