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作必须是真实的,文章要有感而发,因此,要想让学生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快乐地写作。首先在写作内容上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其次,给学生语言表达的自由,允许他们去摹仿去借鉴,鼓励他们使用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最后,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相似文献   

2.
正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有效、高效,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我也不例外。喜欢语文的我时常思考:"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语文?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让他们喜欢上语文?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心"。如何用"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设计课堂教学要精心所谓精心就是特别用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创造性思考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中的每一个班级里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潜能生",这些"潜能生"有着更好的发展前途,只需要老师给予关注和引导,就可以使他们走上长进的道路。而老师应该懂得拯救这些"潜能生",要尊重和关爱他们,能够做到赏识和惩罚的双重举措。要真正地认识学生,也要使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还要使家长清楚地看清自己的孩子,用实际的方法来彻底激发"潜能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另类"学生大多喜欢惹是生非,经常给其他同学带来麻烦,同时也让老师们头痛不已。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因为学生的"另类"而歧视、抛弃他们,而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作为老师,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付出自己的爱心,关爱这些"另类"学生,用"真爱"换"真情",才能转变他们,让他们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针对几十个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何种教法把知识传给学生,如何让自己的"教"使学生更好地"学",如何更好地把"渔"传授给学生,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心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明确圆柱的体积概念,接着让学生大胆地猜测大杯里的水比小杯里的水多多少立方厘米,引出如何求证自己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这个关键性的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新旧知识关联了起来。学生明确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关联后,但还不知道怎样来求圆柱的体积,这时,教师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通过模仿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相似文献   

6.
<正>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数学教学高级论坛"上,笔者观摩了几位老师以"函数的零点"为课题的公开课.他们的教学设计合理、精巧,注重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自己去总结"零点存在性定理",教学中也都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观摩学习,让我对"函数的零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一、"函数的零点"内容陈述关于"函数的零点",课本是这样陈述的:一般地,我们把使函数y=f(x)的值为0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的设计理念、目标要求等都有了改变与尝试。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而是学生获取知识,到达成功彼岸的"摆渡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获取知识,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的学习时间和想象空间,让他们深入细致地去思考、探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要赢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必须"用心"备好新学期第一课,"用心"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用心"观察每个学生,"用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用心"解决班级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老师只有做到了"用心",方可赢得学生的"芳心",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  相似文献   

9.
<正>让学生的思维听得见,就是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完全暴露思维的过程或细节。一、让思维听得见,是学与教的基本策略当学生产生一个问题或者有了一个答案,老师往往会追问"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疑问"或者"你是怎么想的",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让看不见的思维,尤其是思维的细节得以显现。如果学生的问题有价值、答案很  相似文献   

10.
"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引思"就是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让学引思",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和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自己去思索,自己去解决问题,并且学会合作学习。教师要适时地用问题去引导启发学生,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教师如何在阅读、写作教学中实现"高效精品课堂",这需要教师不断去研究、反思、实践,激励学生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去读书、去思考。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敏给他们点拨和启发。从不断地尝试中汲取有效、实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老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引路人,要经常变换方法加以引导,让他们产生好奇感、新鲜感,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体味读书的快乐。"高效精品课堂的精神体验是教师上得舒服,学生学得舒服。"只有教师引导有效,学生学得有效,教学才能体现高效。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为控制好教学时间,避免课堂中出现"意外",在活动与问题的设置中,过分夸大教师的引导作用,变"引导"为"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体验,压缩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束缚住了他们的手脚。当然夸大学生的作用,过多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用课堂上表面的热热闹闹掩  相似文献   

13.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篇习作都是不同心灵发出的声音,如果均用统一的框框、模子去套,那么学生的习作势必模式化、机械化。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的习作评改只有走向"个性化",方能让孩子们自由抒写童真、童趣,不失童心、真情。一、尊重"错误",点石成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习作中错漏难免,可我们老师却常常习惯于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及惯  相似文献   

14.
投身教育界多年,没少与学生打交道,可我实在不知道用一个什么样的词儿来描述这样一种学生: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但他们却时时刻刻“想老师之所想”,想着怎么去帮老师修理自己的“同类”,想着怎么让老师完全钳制学生的肉体与思想从而巩固自己的尊位,想着怎么使老师在学生中能够说一  相似文献   

15.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建校于1957年,从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的实践研究。28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这一宗旨,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学习方式。近几年,一师附小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一直进行着"四段式"教学方式实践。这种学习方式让教师更多地成为了"引导者"与"帮助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己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思起来、问起来、辩起来、动起来,在快乐的学习中增知启智。  相似文献   

16.
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黄爱华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沉淀,提出了"大问题"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观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避免误区而渐入佳境。"大问题"导向下教学模式,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高效、自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更加自觉、主动。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会有很多超出预设之外的"意外",教师只有从容地直面"意外",灵活理性地处理"意外",才能让"意外"成为课堂上的亮丽风景,从而展现课堂教学与众不同的精彩。镜头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九色鹿》是一篇精彩的民间故事,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自由读文,在重点语句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充分给予学生朗读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九色鹿和调达的不同形象特点。交流展示时,一位学生却把感受集中到了乌鸦的身上,他说:"乌鸦能在危急时刻帮助九色鹿,而调达呢?九塞鹿对他有救命之恩,而他却贪图钱财,恩将仇报,乌鸦和他比起来,虽然长得乌黑丑陋,但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不能不让我们觉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他们在美读、裸读、深度对话中,仔细地咀嚼、推敲文本,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从而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还可以适时地增加语文课堂的"温度",通过这些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9.
曹爱清 《辅导员》2014,(15):52-53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建校于1957年,从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的实践研究。28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这一宗旨,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学习方式。近几年,一师附小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一直进行着"四段式"教学方式实践。这种学习方式让教师更多地成为了"引导者"与"帮助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己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思起来、问起来、辩起来、动起来,在快乐的学习中增知启智。  相似文献   

20.
顾美华 《学周刊C版》2013,(1):156-157
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寻找阅读的"突破口",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需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加以探索。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阅读的"突破"在于"品味"题目;2.阅读的"突破"在于"考察"过渡;3.阅读的"突破"在于"体会"抒情和议论;4.阅读的"突破"在于"思考"结尾的匠心。当我们让学生明确了阅读应该在哪里下工夫,当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成功,学生必然会在阅读上实现"突破",让阅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