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师评价的矛盾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评价需要正确处理几对矛盾,即评价目的是奖惩还是发展的矛盾、评价标准一致与多样的矛盾、评价主体一元与多元的矛盾、评价方法量化与质性的矛盾。发展性教师评价并非与奖惩性教师评价势不两立,而是对奖惩性教师评价的继承和发展;就某个学校、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期间而言,可以建构出相对的、公认的和一致的校本教师评价标准,同时还要建构出多样性的评价标准;“多元化”并非是多个“一元”的相加,其实质是一个“整体”、一种“关系”,“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量化和质性表面上存在尖锐对立的倾向,但从辨证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9,(6):62-66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高校师生,了解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功能异化的成因。在回归评价本质功能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回归教学评价连续、循环范式、回归师生一体的评价形式,回归体育教学评价手段独特性、多样性。同时提出构建"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档案评价"模式,定量和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专业化、多元化,加强专家、学生、教师的评价沟通等改革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着若干矛盾问题:评价内容之教学与科研的矛盾、评价标准之一致与多样的矛盾、评价方法之量化与质性的矛盾、评价主体之一元与多元的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国家应对高校实行分类评估;各高校要建立与大学类型相符的教学与科研奖励制度;建立评价标准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具体内容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了解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保障,也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评价体系的变革,评价的功能、方法、内容、技术、主体、角度及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评价的主体从过去单一的教师评价向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发展。本文着重对学生自我评价方法的建立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课程评价方式是教育核心问题之一。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发展需要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研究从课程评价的目标价值、内容和主体三方面阐述了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指出课程评价由量化评价过渡到质性评价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课程评价改革趋势探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骥 《成人教育》2004,(9):34-35
以目标为取向的传统课程评价越来越无法适应评价对象的个性解放和社会需要,而要促进个性解放和适应社会需要,我国现行课程评价必须进行相应的合理性变革:从刚性标准走向弹性标准,即采用多元化和模糊性的评价标准;从工具性手段走向人文化手段,即用质性评价代替量化评价,体现课程评价的人文关怀;从等级化关系走向民主化关系,即评价对象参与评价以及评价者和评价活动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8.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是美好的,但是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还面临着一些困难:评价理论“本土化”的困难;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困难;质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以特定情境为基础,冷静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是美好的,但是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还面临着一些困难评价理论"本土化"的困难;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困难;质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以特定情境为基础,冷静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是美好的,但是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还面临着一些困难:评价理论“本土化“的困难;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困难;质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以特定情境为基础,冷静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揭示韩国旧有教师评价政策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调整过程中教师评价相关利益集团的不同态度和争论,最后描述了政策调整后的方案内容,并对政策试行的预期效果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Over the past decade U.S. policymakers,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have sought to examine if changing teacher evaluation policies and systems have resulted in changes in identifying quality teachers and/or increased student achievement. This research generally shows most states have experienced little change in how teachers are rated. Researchers are now exploring why, in many cases, teacher evaluation reforms have failed to produce the desired systematic changes of better identifying quality teachers and better distinguishing teacher performance. Embedded within this line of inquiry is how principals (and other evaluators) are trained to use new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This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bserved six principals (three charter school principals and three traditional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in the U.S. state of Michigan as they learned and enacted a new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dditionally, all principals were interviewed three times throughout the school year, in an effort to examine how their initial teacher evaluation training impacted their evaluation of teachers. The research questions that guided this work were: (1) how are principals initially trained when their school adopts a new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2) in what ways does the training received by charter school principals compare to that of traditional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and (3) how does initial training impact how principals evaluate teachers? Results indicate principals are trained to navigate the logistics of new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but are not trained to evaluate teacher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职教师评价体系有着体系严谨、评价多元化等特点。通过对美国在职教师评价体系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教师评价存在的评价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充分等现实问题,提出改善我国教师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等建议,以建立适合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Principals’ implementation of new teacher evaluation policies in a suburban and rural southeastern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examined over a five-year period. This study reports findings on two of eleven interview questions examining changes in principals’ perceptions over time regarding policy concerns and benefits. Findings indicate while initially overwhelmed, principals eventually managed implementation time challenges and later focused on the benefits of evaluation. Secondly, principals quickly integrated the instructional rubric criteria into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 Third, increasing doubts emerged regarding the inconsistent application of the rubric criteria, the inclusion of student test scores in teacher evalu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rating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mandating rigorous evaluation policy will not sufficiently address teacher effectiveness and may complicate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hey assert that policy-makers must consider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before substantial teacher evaluation change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属于接近手段志向性,教师评价的实行成为人事行政高效行使机能的机制,手段志向性的接近主要着重于监督所有职员是否具有最低水平的能力,这对教师自身质量的发展影响不大,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限制.由于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扩展教师的专业性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此教师评价应该将重点放在为了个人和组织发展与变化的学术的机能上,以接近发展志向性方向.这一研究将为韩国乃至中国今后在开发专业教师评价模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AI赋能教师教育评价的内涵是AI与教师教育评价进行深度有机融合,在特定教师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明确的教师教育目标,使用AI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 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与以往教师教育评价相比,AI赋能教师教育评价在评价模型、参与主体、获取数据、分析诊断、评价反馈等方面具有鲜明特征。AI赋能教师教育评价的框架由五个层面和一个保障体系构成。在实践中,AI赋能教师教育评价可通过更新观念、规范标准、挖掘数据、支持专业等路径整体推进,以构建智能高效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评价知识是教师从事学业评价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教师发展密切相关。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评价知识才能胜任学业评价工作?从理解教师的评价活动和剖析评价范式对教师的要求两方面来解答这一问题。按照评价活动所经历的目标——设计——实施——结果程序,建构了教师所需评价知识的内容框架。教师所需的评价知识包括五个方面,即关于评价目标的知识、关于评价方法的知识、关于评价过程的知识、关于评价结果的知识以及关于评价伦理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评价研究述评--兼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的迫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教师评价研究的历史脉络,并对教师评价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评析,认为:教师评价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由此也导致教师评价研究的内容多局限于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忽略了高校教师评价的特殊性;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要求,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9.
可行性教师评价理论的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倍受推崇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与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做过很多的比较研究,但存在两大缺点:一是脱离教育的实际情况,发展性教师评价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二是所比较的大部分特点并非是本质性的区别,而是人性化的评价形式问题。构建一个可行性教师评价理论迫在眉睫,需要做的工作有两步:一是分析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二是澄清教师评价观。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教师评价研究作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的首要环节,其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有:不同功能类型的评价常常被混用;教学效能评价仍然占主导地位;评价内容结构不明确;评价内容的理论依据不足;过度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等。教师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其发展表现出一个基本趋势:更加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并且更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过程和工作中的主动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