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感孝文化,是指自东汉以来,发生在孝感地区、并富于地方特色的孝道思雄、孝行方式及其影响的总和。它通过以董永、黄香和孟宗等孝德模范及老百姓的孝道践履,通过因孝而生的种种现象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传播形式系统地展现出来。文中从时代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等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认为孝感孝文化具有多重价值,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存,因此,对这一文化应持辩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孝子故事,多为在灾荒、灾难、遇险、故去等意外情况之下孝子的临变之孝。孝子事象丰富,有孝子孝亲故事、孝感神应故事和愚孝故事。孝子身份经历不同,行孝的方式各异。纪昀强调孝道的血缘亲情,体现出孝道的人伦关系。孝道有其封建道德的历史局限性,也有一些愚孝故事表现出孝的极端化和愚昧化。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中国传统孝文化具有的十大特性:1、久远性。《二十四孝》记载了从尧舜时期到北宋后期这段历史的二十四位孝子事迹。其中第一孝便是虞舜“孝感动天”的故事,取材于《史记·五帝本纪》。虞舜是我国上古社会五帝之一,他生活的年代相当于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可见我国孝文化起源具有久远性。2、普遍性。从《二十四孝》人物看,孝子生活的年代、地区、身份、地位、年龄各不相同,因此孝文化在中国具有普遍性。一是孝无年龄大小之分,老莱子七十戏彩娱亲,陆绩六岁怀橘孝母。二是…  相似文献   

4.
董永考     
纪永贵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2):94-98,138
董永遇仙故事中董永一角是历史人物还是传说人物呢?现存文献虽倾向前者。但皆无据可凭。笔者认为,记载在《汉书》中生活于两汉之间的高昌侯董永是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这个故事是董永因孝名闻于乡里后于光武帝建武二年嗣封为侯的史实与东汉时期的神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自东汉开始首先在董永的故乡山东千乘一带流传。封地在山东的曹植就地取材。在诗中记下了这个故事的雏形。后来,根据民间故事衍生与传播的知名原则、就近原则、混同原则和满足原则,它被不断地改造与更新。唐代以后,因为人们已经不知道董永故事的历史渊源。其生活时代被定为西汉武帝年间(唐宋人的观点)或东汉末年(宋明人的观点);董永的籍贯从千乘,逐渐转移至蔡州(唐)、丹阳(宋)、孝感(明)等地。这正显示了这个故事内在生命力的顽强和传播过程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5.
孝感孝文化资源丰富,在中华孝文化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孝感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区域孝文化资源履行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四项职能,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孝感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孝感学院     
孝感学院是湖北省属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汉孝子董永故里——孝感市城区。学校占地面积1221.6亩,校舍建筑面积43.2  相似文献   

7.
梁山孝子论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数位梁山孝子。根据曾参孝有三等之说,文章把梁山孝子分为三个类型:尊亲之孝、弗辱之孝和能养之孝。文章主要运用我国传统孝文化观点,对梁山孝子加以解析,以此来探讨作者塑造梁山孝子的目的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孝感市对孝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孝感市成立了学术研究机构,组织召开了多次孝文化研究会议,组织学者从《孝经》、孝道、孝意识、孝人物、孝景观、孝文化及其与孝感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孝文化名城建设、科学发展、孝道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这些研究梳理了孝文化的历史内涵,挖掘了孝文化的时代价值,彰显了孝感孝文化特色,对孝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董永在汉代是孝子的典范,最早出现在东汉的武梁祠画像之中(约为公元147年到200年)。武梁祠画像石中历史故事类按照内容类别相对集中安排在一起。与三皇五帝共处同一空间的是表现孝义、节烈的人物和故事。孝义方面有丁兰刻木、老莱子娱亲、闵子骞敬事后母、曾参孝母、邢渠哺父、伯俞伤亲、董永佣耕侍父、孝子魏汤、杨伯雍义浆、孝孙原毂、三州孝人、休屠王敬母等著名的孝子贤孙的故事。其中董永"佣耕侍父"出现在武  相似文献   

10.
孝感是一个典型的孝文化城市,也是一个特色民俗和民间艺术丰富的城市。从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与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孝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孝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携手共进,以孝文化为主题,在孝文化资源开发中充分发挥民俗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名人是形成文化的主导核心,名人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孝感名人文化资源可分为历史文化名人、孝文化名人、红色文化名人及流寓孝感的名人.名人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本文就如何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发展孝感旅游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英藏《董永变文》是敦煌文献中极具俗文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写卷.尽管该作品受到佛教的影响,但诸如“孤儿”、“至孝”、“感天”等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以及有关我国传统民俗与民族的信仰的文化信息几乎没有改变.在董永故事中,“孤儿”经验的痛苦召唤着人类最初的良知与恻隐,孤儿对“天”的诉求,更无限地触及着人们的孤儿情结与渊源久长的弱者经验.《董永变文》依然延续了“孤儿”文学这一主题,强调董永“年登十五二亲亡”,是一个需要上天关爱与呵护的对象——“孤儿”;至于董永“卖身葬父”最基本的价值则在于“至孝”;董永“至孝”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父母的感恩,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重要目的,即“感天”,取得具有血缘关系的祖神或者称之为“天”的佑护.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标识系统作为城市形象识别的窗口,是城市品牌的最直观表现。但目前孝感城市的标识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缺乏孝文化元素。为此,孝感城市标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将孝文化特色融入到其视觉形象中去,利用形象化的表现手段来凸显孝感“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董永资源价值和利用现状的深入分析,从经济价值的角度,论述了开发董永资源对于促进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物化”董永资源,发展孝文化旅游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七世纪初期,儒、佛典籍几乎同时传入日本,使得古代日本人将两者中的孝思想视作一体,不分彼此。在日本佛教故事集中,儒家孝思想、孝子故事多有涉及,作者并未将两者进行区分。本文试以《日本灵异记》~(注1),探讨"孝"在日本上代文学中的接受情形,借以考察早期"孝"在日本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孝文化资源丰富的孝感,文章从弘扬孝文化,创新高职德育工作入手,构建以"感恩、责任、忠诚、奉献"为培养目标,以感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精神与创业精神教育和德育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孝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基点,无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古代,中原的孝文化就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以各种形式传播到周边少数民族,并被涵化成为其文化的有机部分,在本民族中产生着一种"文化力"的作用。《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赛特阿育〉研究》一书在这个方面视角独特,向学界展示了以董永传说为载体的孝文化,以及在历史上彝区的传播情形。  相似文献   

18.
孝感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的城市,挖掘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本土文化精品,对于孝文化名城的建设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举。文章以云梦睡虎地秦简为例,就如何依托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一本土文化资源,推进孝感市孝文化名城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据中广网报道,2011年10月30,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孝亲敬老美德",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孝子。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无论在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闽南民间故事是闽南民间历史文化的宝库,是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塑造了许多孝文化的形象,这些形象具体表现为父子关系中的孝子形象,友邻关系中的孝礼形象,师生关系中的孝义形象以及官民关系中的孝忠形象等。这些形象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在构建闽南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虽然通过闽南民间故事所传达出来的这种孝文化具有等级性和保守性等负面影响,但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回南和谐社会方面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