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民族文化关系密切.本文以意义具有双层性的四字格成语为主,从语义认知学的角度研究了隐喻和转喻在成语意义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隐喻和转喻映现常常超越了原有的使用语境,在更一般和广泛的相关语境下使用,使成语获得了普遍的概括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从《中国景点目录》和《中华旅游通典》中穷尽性摘取的1,190条中国山水类景点名称建立封闭语料库,并对名称认知过程中的隐喻和转喻机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名称形成的认知基础都是转喻机制;名称的形成依赖于隐喻(含多重隐喻)或多重转喻机制,或是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结果;名称的多义理解有赖于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构成方式和语义特点,分析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内部差异,并从认知角度对其中的某些语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山西方言四字格在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在认知上集中体现了“万物是人”和“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同时转喻认知在四字格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具身体验的情感表达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化再现,其间涉及丰富的认知思维运作。运用隐喻、转喻、隐转喻理论对《红楼梦》中情感表达的语义识解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相较于单纯转喻识解,《红楼梦》中情感表达语言更多涉及隐喻和隐转喻复杂识解,其中隐喻包括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类;转喻多表现为部分代整体的单一转喻类型,涉及面部特征、身体反应和心脏器官变化等多种表现形式。隐转喻则体现为来自转喻的隐喻和隐喻中的转喻。认知视角下情感表达的隐转喻界面研究,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探究人类情感背后的认知思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基础上,从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眼睛”的意象图示和其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过程,最后阐述了这种义项拓展所反映出的中、西认知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张瑾 《英语广场》2020,(1):34-35
四字格是汉语独特的语言特色,从古至今的众多文化典籍中都有着四字格的身影。四字格的使用使文章语言简洁凝练,气势蓬勃,朗朗上口。《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政府性文件,其目的除了总结政府工作外,还向国内外民众展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既要准确忠实地表达出其目的,又要表现出中国文化特色,传递中国风采。本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将报告中常见的四字格关系分为并列关系、重复关系和递进关系的翻译进行分析,旨在对非文学文本中四字格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汉语四字格语意精练,形象生动,音韵优美,是汉语词库中的瑰宝,而英语中缺乏相似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将从翻译中"形"与"义"的传递关系入手,以隐喻性认知理论为视角(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探索汉语四字格翻译的认知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汉双解)中图示的人体部位词项为语料,在认知转喻和隐喻的理论框架下,从词汇和语法层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词多义现象在人体词项中普遍存在,转喻和隐喻思维使词义延伸成为可能,转喻比隐喻更基本,是隐喻的基础或为其提供理据,而隐喻思维在词义延伸中起的作用更大;两种思维在词义延伸中可能相互交叉,出现连续体的现象;转喻、隐喻也是引起词汇语法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新词的构建和理解都是人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体现了人的隐喻、转喻、类比等思维。该文以2006年度171条汉语新词为语料,对其中的62条表人的汉语新词作一认知解读,以期揭示汉语新词构建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的心理机制等,为现代汉语新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的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但是用它来分析具体例子的却很少。对汉语中"山"相关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文章首先介绍了转喻隐—喻连续体的基本特征,转喻的类型以及隐喻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汉语中"山"的隐喻、转喻、隐转喻互动现象,加强了人们对"山"的认知机制的理解,也为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从具体层面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转喻和隐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关颜色的隐喻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形成更加生动鲜明的认知。目前学术界关于莫言作品颜色词的运用的研究方面还不够详细,所以本文以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为例,以文本中运用颜色词的语句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分析文本中颜色词隐喻和转喻语义结构并探讨其在文本中的作用,从而认识颜色在特定文化的隐喻体系。  相似文献   

13.
英汉多义词转喻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维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维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言现象,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词义。而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下向外拓展的,而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能体现认知主体的一定的思维特点,因此,对英汉人体词的对比研究不仅能揭示一词多义的拓展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规律。此外,一词多义的研究也能证明词义是文化的载体以及词义具有体验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维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维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18.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机制,其不仅存在于语言模态中,还存在于图像、声音和色彩等多种模态中。电视公益广告为一种特殊的多模态话语,不断吸引着目标群体的注意力。本文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为框架,从认知角度出发,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解读央视2018春晚公益广告《中国印中国节》中的隐喻、转喻现象,以此揭示此类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人们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了解中国的发展形势和未来的工作计划。《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大量的四字格,四字格具有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以及内涵丰富的特点,呈现汉语独特的文化魅力,所以四字格翻译极具挑战性。本文从美学角度研究《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字格的英译,探索直译、意译和注释三种翻译方法在美学中的再现。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学的历史渊源以及许渊冲先生的三美:音美、形美、意美。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字格的分类以及四字格的特征。第三部分分析了《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字格的翻译难点。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字格的美学翻译方法:直译传递音美、意译再现意美、注释展现形美。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