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的钢琴家丹尼斯·李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他生气勃勃,和蔼可亲并且颇为健谈。每当他自我介绍时,总是十分认真而又坦诚地说:“我是丹尼斯。”这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人们都早已认识他了。别人问及他的年龄时(有人记得在过去的亚洲音乐会上他经常被问及这个问题),他便微笑着回答:“我的年龄不过在16岁到60岁之间罢了。”然后又狡黠地补充道:“这是好莱坞影星的隐私权!不过我可不是利伯雷斯。”这位风趣可亲的音乐家在伦敦住了25年,是他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3.
1978年1月的一个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的早晨,有1000多人聚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外,等候着售票处开门售票。其中有些人已在那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有些人带着睡袋和露营取暖炉头天晚上就来排队了。一位从布鲁克林来的妇女说:“我这辈子真是一直盼着能听一次他的演奏。”如此引人注目的人物是一位74岁的钢琴演奏家,一个备受推崇又颇有争议的人,甚至连他本人都曾这样说:“我都有点害怕我自己了。”当86岁高龄的弗拉基米尔·霍罗维茨于去年11月逝世时,世人都觉得这是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历时200年的音乐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湛技艺是19世纪的集中体现,而他的钢琴演奏雄踞20世纪乐坛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4.
葡萄藤和莱茵河几乎让约瑟夫·雅各布斯忙碌了一个世纪 :他出生在莱茵区 ,作为一个葡萄园农民的儿子 ,他跟葡萄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交道。87岁那年 ,他开始了大学学习并想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希望攻读博士学位的老大学生 ,在百岁寿辰前数周完成了论文手稿 ,题目是《19世纪莱茵区的莱茵浪漫主义》。“我是世界上最老的大学生” ,这位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的大学生自豪而又信心十足地说。他已经将继续学习的申请寄给了法兰克福大学。当时 ,一位熟人正在帮他打印论文。老人希望尽快完成 ,以便把它交给学校。雅各布斯认为自己的论文符合学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伤疤     
他的拇指轻轻地摩擦着我面颊上扭歪畸形的肌肉。这位整形外科医生比我足足大15岁,是个魅力十足的男子。他的凝视里透出的强烈的男性气质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6.
五星红旗插上天安门城楼前50个春秋,郭沫若在他的著作以及一些零散的书信言谈中,时常论及孔子和他的学派。这种论及不是随意性的,而是严肃的。他说:“我对于孔子的思想自信还相当有点研究,我不是盲目地崇拜他的人,我也不是盲目地攻击他的人,他是怎样我还他怎样……这是我研究孔子的态度,也是我们研究一切学问应该取的态度呢①”。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如何“还他怎样”的呢? 一、给“混沌的学界”“独创一线”光明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反对“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的孔教②被视为反封…  相似文献   

7.
84岁的罗伯特·佩恩·华伦在睡眠中悄然长逝。他是1986年美国正式授予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曾幽默地宣称,如果是由于写了那些用于礼仪上的诗歌,他宁愿不接受这个称号。“天啊,不,”当时他说道,“我不期望人们将会听到我作诗赞美罗纳德·里根夫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华伦几乎赢得过每一项文学奖。最突出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位普利策小说(《国王供奉的人们》,1947年获奖)奖与诗歌(1958和1979年两次获奖)奖的双奖得主。这位人们称之为“红色的”肯塔基州人,同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评论家兼教师,他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合著的《关于诗的理解》和《关于小说的理解》深受几代学生的推崇。  相似文献   

8.
“领带大王”曾宪梓是香港名企业家,他是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他曾多次庄重地说:“祖国培养了我,我要尽我的能力报效祖国。”这位客家人的优秀儿子,血液里奔涌着客家人传统的勇于开拓、刻苦耐劳、崇重教、爱国爱乡的强烈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1916年春季的一天,奥基夫正在哥伦比亚大学自助餐厅平静地吃着午饭,一个同学突然问她:“你是不是那个作品正在曼哈顿画廊展出来自弗吉尼亚的奥基夫?”听说自己的作品未经允许就被展览,奥基夫惊呆了,她怒气冲冲地去找该画廊的主人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当时52岁的施蒂格利茨不但已是驰名全美的摄影家,而且是著名的“291”画廊的创建人。“我是乔治亚·奥基夫”,她对施蒂格利茨坚决地说:“我要你把我的画从墙上摘掉!”施蒂格利茨认为这位28岁的女画家并不了解自己在绘画方面所具有的天赋,他争辩着说:“你还不知道你…  相似文献   

10.
在西伯利亚的这个人类群居地,气温曾一度低达华氏零下95.8°,你竟然能听到自己呵气成冰的声音。“人能够适应一切,”伊凡·丹尼埃洛维奇·谢洛夫以几乎是恼火的语调告诉我。苏维埃西伯利亚雅库茨克城的这位年龄四十岁的市长和外国记者打交道已是家常便饭了。他知道这些人总来回谈论的一个话题是这里的气候,而他则宁可谈论经济增  相似文献   

11.
结识克里斯多弗·里夫是在他一跃就能跳过高楼大厦的时候。那是1977年,他25岁,正在拍摄影片《超人》——一个会使他成为全美国人的偶像的角色。当时我是一名摄影师,为杂志拍名人照片,为电影拍剧照。在为《超人》拍摄剧照期间,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演员。但是,我并没有想到他会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成立之日起便是共和制国家的美国,在19世纪中期确实出现过一位鲜为人知的"皇帝",而且这位皇帝的身份也得到了美国政府某种形式上的认可。这位人称"诺顿一世"的美国皇帝曾下令解散美国国会,还曾提议建立“国联”。他生前大起大落、饱受嘲弄,死后却备受礼遇、极尽哀荣。那么,这位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美国皇帝”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相似文献   

13.
钓鱼人     
从前有个钓鱼的人,每天带着鱼竿从村里来到河边,耐心地等着鱼儿上钩。有一天,一位游客来到这里,每天到河边散步,一连几天他都注意到这位孤独的钓鱼人,最后终于开口问他。“请原谅,这几天我一直在观察你这不寻常的规律。你总是恰好钓够三条鱼就走了。”“钓够了三条鱼以后我为什么还要等在这儿呢?”  相似文献   

14.
“23岁那年,我陷入了苦恼的感情漩涡,终身不能自拔,”杰出的爱尔兰诗人叶芝回忆道。那年,叶芝与英国军官的女儿冈妮相遇。冈妮希望成为爱尔兰的贞德,十分乐于结识这位已备受推崇的年轻诗人。叶芝则深为她的美貌和才干所倾倒,深深地堕入了情网,并在不久后就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叶芝遭到了拒绝,但他仍不断求婚,直至50岁才放弃了这一念头,冈妮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他,但叶芝却因此创作出堪称当代最伟大的爱情诗篇,他对冈妮的眷恋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的一位女友,要求他有空时打电话给她。“我的电话号码很长,难记,请你记下。”这位女友特别叮嘱说。“好,我听着。”“24361。”“啊,这有什么难记的呢?”爱因斯坦说,“两打与十九的平方,我记住了:”原来,十二是一打,二十四是两打,而361恰巧是19的平  相似文献   

16.
司汤达去世后,人们遵照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亨利·贝尔,米兰人,写过、爱过、生活过。”亨利·贝尔是司汤达的本名,因此出现在这个墓志铭中并不令人奇怪。同时,这位多情、奋进的大作家,在59年的生命历程中也的确“写过”、“爱过”和轰轰烈烈地“生活过”,所以他对自己的生命历程所做的概括也完全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7.
衫、整天捧读古书的古怪“才子”,心甚怪之,恨不得一见。有一天早晨打开电视一看,央视一套“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正与一位身着长衫的年轻人“面对面”地交谈。我想,他肯定就是那位被人称为“长衫先生、国学隐士”的李里先生了。我当时非常高兴,庆幸自己总算有机会一睹这位“  相似文献   

18.
“但这是一次辉煌的大捷”伍德斯托克的布莱海姆宫,是在安女王时代由于马尔巴勒公爵在巴伐利亚的布莱海姆取得辉煌的胜利,女王赐予他的。目前由当代的马尔巴勒公爵在那里居住,有关这一次战役,罗伯特·索塞曾写过一首讽刺诗:“众口称赞这位公爵,因他赢得了这一伟大战役。”“但是,这究竟有什么得益?”小小的彼得金说。“那,我可说不出什么,”他回答说,“但那是一次辉煌的大捷。”  相似文献   

19.
“47年前农历正月15日那天中午,我降生在赣东古城的一个教师家庭。”万纪元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听老人说,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右手老是往怀里缩,吓得外婆惊叫:“这孩子手怎么是拐的!”又有人说我是元宵节赶出来闹龙灯的,长大必爱闹腾。的确,我从不安分。我上树抓知了,抓金金虫,为此,从树上掉下来,真的摔断了右手,是用童子尿和着草药接好的。”虽然我极不愿意打断万纪元的故事,但是,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他,还是有必要的。万纪元,现任职于“中国对外展览交流中心”,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令人好奇地是,这位副局级干部还热爱艺术。他会用刮刀和颜料在画布上涂抹堆砌,他曾经是一位职业画家,现在仍非常渴望再次成为职业画家!万纪元是从农村来的,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是在农村、在省城度过的,艰苦的生活经历是对他意志、毅力严格的考验与锻炼,也给了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营养。“我爱幻想,幻想寻找月宫的白兔。我神秘地告诉同伴上天的途径:我把你抱起来离开地面,你又把我抱起来离开地面,抱来抱去,我们就能上天。”万纪元的故事在继续。——小时候的我常生病,闹惊吓,外婆拉着我的手在街上为我叫魂:“元元呀,归来哟,归来吃饭哟……”我奇怪:“我不是在这里吗?”上幼儿园了,...  相似文献   

20.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300多篇短篇小说,曾被世人冠以“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却在43岁时就撒手人寰,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是什么疾病使这位天才英年早逝?是梅毒,麻痹性神经梅毒。他为什么会落入这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疾病魔爪,看看他的人生轨迹你就会解开其中之谜了。莫泊桑出生在法国北部卢昂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对家庭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喜欢在外面拈花惹草,这在莫泊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莫泊桑十二、三岁时,常和一些小伙伴到海边游玩:钓鱼、探险、晒鱼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