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顾华 《天中学刊》2011,26(6):25-3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领域最有争议的证据规则之一,在我国已具备入法条件,因为制定和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履行国际法义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的必然要求,更是完善现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必然要求。就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和程度而言,我国在现阶段对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予以严格排除,并以非任意性为标准,但原则上应该承认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的效力,同时。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出发,应把握一项例外,即严重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利,严重妨害司法公正的例外。就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建构而言,应考虑审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设计和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是指法律授权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制度和程序所取得的刑事证据。非法证据的存在,不利于诉讼民主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排除非法证据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的通行法则。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誉为“审判中的审判”。实践中,有罪推定思想及刑讯逼供、法律程序违法、证据文书制作违法等因素可能导致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非法而面临被排除的结果。公安机关为防止冤假错案,应转变办案思想,杜绝刑讯逼供,依照法定程序办案,规范文书制作,做到规范取证。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并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司法实践将产生重要影响。非法证据是因违法取证被剥夺证据能力的证据,包括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和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工作且不做出合理解释的物证、书证等。非法证据排除可以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法庭调查程序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启动,也可以由当事人方申请启动,由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证据合法性的责任。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占据重要角色,检察人员需要提升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方式,以使该规则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我国学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不同看法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积极意义、现状与不足,认为必须有限制地在刑诉法中正式确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确立非法搜查、扣押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秘密侦查监听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6.
目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刑事诉讼的采证规则之一,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立法上并没有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也面临重重困难。但是,根据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法治的渴求,在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势在必行的事。  相似文献   

7.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学术界已形成共识。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在获取方式、途径、证明的内容、表现形式及证据自身稳定性等方面不同,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宜根据非法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以及以非法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为线索获得的派生证据的不同特性确立不同的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近几年的证据立法讨论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至今没有得到具体落实。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人们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认识有误,以及随之带来的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后果的恐惧。要在中国确立和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应当排除影响这一制度确立的非理性因素。既然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要求的排除非法获得的证据就是一个文明的法治社会为支持程序正义理想所要付出的代价。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已经是势所必然,是我国刑事诉讼走向法治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源于美国法制,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立法亦深受美国法制的影响。从比较法视角,对中美两国有关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阶段、启动程序、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以及救济程序等程序性内容进行对比与评析,以期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和反思,并探求我国语境下应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而谋求对其改进与完善之道。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介绍国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司法实践和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全面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实障碍,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1.
对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反映了民事诉讼对程序权利和宪法性权利以及程序正义的关注正日益上升,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所确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在分析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没有简单地移植或者复制“两个证据规定”,而是综合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成果,实现了规则上的新突破。文章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效力、责任等方面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解读与阐发。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非法证据是否予以否定或者什么样的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的规则,是证据认定规则的组成部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操作中的两难选择及学界对此热烈的讨论却促使了有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但这种尝试由于种种制度上及观念上的原因,所起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与世界政治领城的民主化进程相适应,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中证据已经由对证据能力几无限制转变为在何种情况下以及何种范围内会发生证据能力欠缺的问题。在民事诉讼的规范目的内,通过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的衡量,兼顾违法取证行为的影响,可以得出关于非法证据的一般规则。在三种情形下,即证据的取得违反宪法基本权利、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所得证据原则上应予以排除。在这三种情形之外,对于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应由法官在个案中综合考量,通过利益权衡决定。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违反了证据的合法性原则,但违反证据合法性的并非都是非法证据,对于这些证据不能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简单的予以排除,在检察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环节可以采取合法的转化手段予以补救。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产权与知识产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权指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对信息享有的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指创造者对特定知识信息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二者的客体都是信息。知识产权以民法无体物理论为论据,以所有权为核心,目的是保护创造者的劳动成果不受非法侵害;信息产权的理论基础是信息学,关注其传播利用,目标是平衡信息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有选择地吸收信息产权的合理成分,促进自身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以及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而取得的证据均没有证明力,但对私录的视听资料在民事审判中的证明力与刑事审判中的证明力的认定是不一样的。以非法的行为或手段取得的私录视听资料应当认定为非法证据,没有证明力;而采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视听资料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对私录视听资料的取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正确判断和处理,以维护民事审判制度的公正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仅有其价值论基础,也有其认识论基础,论述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自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认识论基础;绝对理性主义认识论和经验主义认识论,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发回重审的实体事由进行区别时待,并进一步限制了发回重审的程序违法事由.对修改后的民事发回重审制度进行审视,不难发现其依然难脱“重实体、轻程序”之窠臼;而且,该制度功能异化之弊端未有改观.《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未能从根本上革除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痼疾的原因有二:一是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的立法价值有失偏颇;二是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不健全且实现不畅.因此,在立法上重塑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诉讼公正理念、强化程序违法之重审事由,完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体系、明确发回重审之诉讼法律责任性质,不失为完善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非法证据仅仅限于言词证据。就刑事诉讼而言,非法证据并非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它往往对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具有重大意义。域外的司法实践中,对哪些证据进行排除以及怎样排除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充满争论的。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中,要建构符合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我们认为收集程序不合法的证据不能作为控诉被告人以及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在非法证据规则排除的模式问题上,应当采用原则加例外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