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击剑运动员的视觉反应时特征,被试为国家击剑队,江苏击剑队和江苏体校击剑队员,共115名.用MANOVA分析不同运动等级、不同剑种对视觉反应时的影响.结果为:不同等级运动员的简单反应时和复杂2刺激反应时差异不明显;辨别反应时、复杂4刺激反应时和翻转反应时差异非常显著,且表现出运动水平越高,反应时间越短的特征.除简单反应外,其他所有类型反应的错误次数均表现出健将以上运动员少于健将以下运动员的显著特征.结果提示,高水平运动员在复杂反应任务中的优异表现更可能是源于心理上的优势,即更强的复杂信息识别和选择决策能力,以及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随着反应难度的增加,佩剑运动员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高于重剑和花剑.重剑运动员在辨别反应和复杂2刺激反应任务中错误次数最少.花剑运动员在复杂4刺激和翻转反应任务中错误次数最少.充分反映项目特征对运动员心理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国家击剑队,江苏省击剑队和江苏省体校击剑队员为被试,共115名。采用MANOVA分析了不同运动等级、不同剑种运动员的神经活动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击剑运动员神经活动的平衡性、强度、灵活性和稳定性指标随着运动等级的提高表现出了明显的递进式变化,健将级以上运动员较健将级以下运动员的优势显著。在神经活动的稳定性上,佩剑运动员显著低于重剑和花剑运动员。顶尖水平佩剑运动员在"刺激-反应"任务上倾向于适度控制准确性而追求最快反应速度。运动员神经活动平衡性、强度、灵活性和稳定性的4项观测指标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可以作为高水平击剑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水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从第四届全运会以来,江苏省击剑队一直居于我国击剑强队的前列,并长时间占据击剑界的半壁江山,并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击剑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江苏击剑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外,注重自身的训练水平、优化教练员梯队、尊重科学训练的态度,也是促成江苏击剑队的竞技水平始终走在中国剑坛前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是击剑运动的诞生地,多年来,他哺育了许多世界冠军和优秀的击剑运动员.在1959年世界击剑锦标赛中,匈牙利击剑队获得了三项冠军和两项亚军,10月30日到11月24日来我国访问的匈牙利奧林匹克击剑队的成员都是匈牙利最优秀的击剑运动员.这里有轻剑世界冠军非勒甫·米哈依,世界亚军兹维科夫斯基·费伦茨;重剑世界冠军和奧运会冠军沙科维奇,世界亚军巴拉宁·阿尔帕德;花式剑著名选手卡尔巴集·鲁多尔夫,捷尔涅基·  相似文献   

5.
中枢疲劳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而环境因素是影响运动员中枢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中枢疲劳和环境因素对击剑运动员的影响更加突出,因此以中国国家击剑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击剑运动中环境因素与中枢疲劳的相关性,并基于ANN建立了在各种环境因素下运动员中枢疲劳通用预测模型和分组预测模型.实验表明,建立的击剑运动员中枢疲劳通用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68;针对不同运动员组别,建立的击剑运动员中枢疲劳分组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70.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国击剑队164名优秀运动员身体功能的测试,介绍功能动作筛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数据的分析,总结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身体功能特征及薄弱点。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功能动作总体表现为:腘绳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较高;肩关节内旋、后伸及内收能力较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及核心区稳定性较弱。FMS测试分值与专项训练相关度较高。国击剑优秀运动员身体对侧筛查中,身体两侧不平衡明显。表明击剑项目是身体两侧不平衡项目,综合表现为双腿、双肩及躯干的不平衡。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不平衡案例中,持剑手与同侧脚过栏架步能力、同侧肩关节灵活性相关,与对侧脚直线弓步能力相关,与两侧直腿上举能力、旋转稳定性能力相关度不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预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我国击剑运动员损伤的发病规律,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击剑队集训期间,笔者采用病史询问和详细的局部检查,调查了中国击剑集训队和部分省市击剑队193名队员的运动损伤情况,结果显示:带伤者172人,占89.12%,共289例次,涉及到38种损伤,其中慢性损伤占90%以上,训练年限越长,损伤的发生率越高,发病部位集中于持剑手侧的膝关节伸膝装置(25%)持剑手侧肩部(9.7%),腰部肌(13%)和踝关节(9.3%)等。从剑种上看,花剑选手以持剑手侧膝关节髌腱腱病和髌尖末端病、持剑手侧腕关节软组织劳损多见,而重佩剑队员则以持剑手肩关节软组织损伤多见。损伤的基本原因与击剑专项技术的特殊要求有密切关系,其次与忽视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等有关,由此,提出了以加强肌肉力量训练,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并重点结合运动前的防护准备,加强医务监督的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8.
对击剑运动员比赛心率、赛后血乳酸和血清CK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击剑冠军赛期间,测定了27名国家队运动员比赛心率、赛后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以了解击剑运动供能特点、运动员参加比赛后机能变化,为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1)在半决赛和决赛时运动员赛后血乳酸显著高于之前场次(p<0.05),1/16比赛男女运动员赛后血乳酸为接近半决赛(p>0.05),1/4赛后血乳酸在所有场次中最低,显著低于半决赛和决赛(p<0.05);2)同性别不同剑种心率分布比较,男运动员在90%~100%HRmax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男重、男花和男佩;女运动员从高到低依次为女花、女重和女佩(p<0.05);3)赛后CK、BU均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1),男运动员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5),经过12 h的恢复后,次日晨运动员CK、BU均未恢复到安静状态(p<0.01)。说明击剑运动的主要供能途径是ATP-CP和糖酵解系统;佩剑为典型的ATP-CP供能,花剑和重剑对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有更高要求;个人赛后运动员经过12 h后机能并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
击剑运动是以磷酸盐(ATP-CP)系统供能为主,糖酵解代谢为补充的速度爆发性运动,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击剑后备人才的成才效率,科学的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是体能训练科学化的逻辑起点。运用国际通用的体能测试方法对广州地区业余体校13岁以下年龄组[1]12.1±0.3岁 、11.7±0.6岁男、女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爆发力、灵活性和动作模式等基础体能进行了测试与评价,试图探索在国际通用体能评价标准下广州地区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基础体能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我国(以广州为例)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训练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击剑弓步动作生物力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击剑运动员双侧下肢三关节生物力学表现对弓步速度的影响,明确击剑弓步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