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察了国内外有关保护学生“学习权利”的法律规范,分析了保护学生学习权利立法的基本理念,认为只有从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层面入手才能全面完整地保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指出从内部环境层面保护学生学习权利实际上是关系到学生“学习权”的界定问题,同时还对学习权的法律意义做了分析界定,为我国将来的相关教育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师惩戒权”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往定义教师惩戒权的概念时,对其中的“权”没有区分地一律表述为"权利“与"权力”。用语的含糊必然导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不清。本文在对“权力”与“权利”进行辨析后,提出了教师惩戒权应是教师的权力,是教师的职权之一,从而明晰了教师惩戒权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读者权利指公民依法平等、自由利用图书馆,满足文献信息需求的权利。保障权、平等权、阅读自主权、咨询权、隐私权、尊重权是读者权利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法律的视角,对读者权利的概念、内容及法律属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作为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与民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其在法律制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法理学立场的思考,本文尝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分别与隐私权冲突的角度更进一步地讨论,试图相应地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原则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是成员权人基于建筑物的物理构造、使用功能和权利归属的不可分性形成的共同关系而彼此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只有加强对成员权的法律保护,才能进一步维护区分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广大业主的意愿。文章在分析成员权的概念、内容,行使原则与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员权在行使过程中所遇到的侵权问题及应采取何种方式救济,以期实现对区分所有权人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之间存在结构上的巨大变迁,表现为从“主体——客体”结构到“主体——权利——客体”结构的变化。权利概念虽然在构建德国民法体系时起到了核心作用,但德国民法典采纳的权利主导模式面临着一些困境。在法律考虑的社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形下,一味地以权利归属的界定来调整社会关系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法典化是一种法律控制技术,其目的是正确地引导人的行为,以符合一定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知情权”是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我国的法律制度对“知情权”却存在着规范供给缺乏、理论支持乏力的重大缺陷。文章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并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与隐私权冲突的角度进一步讨论,相应的提出解决冲突的原则、办法以及有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自由主义而言,权利和自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极利”是个人有“权”享受到的、“正当”的资格、利益、能力或主张,这种资格、利益、能力或主张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权利”是“自由”的复数,“自由”体现为‘权利”。人们正是通过权利而逐步踏上自由之路的。所以说,通过权利实现自由,自由才能最终获得.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权利来实现自由,首先要靠法治;其次,依靠权利自身;第三,依靠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信息时代,区块链、元宇宙、NFT数字作品等新兴科技、经济概念对既有著作权法律概念与制度形成冲击。从著作权法语境下“作品”及相关概念之嬗变出发,分析分别对应不同时代传统作品、数字作品、NFT数字作品的特点以及同作品类型在传播过程中的法律性质之殊异,建立适用于数字网络环境下以作品类型为分野的发行权与权利穷竭原则的灵活适用机制,厘清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冲击下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边界,有利于调和数字网络环境下的作者、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助力我国文化、艺术与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法权是反映在法学上的,由法律承认和体护的社会的全部利重,它袁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权力的饨一体。它通过自身的权刺部分体现个体利重,而通过其中的权力部分体现社会共同刺重;从曲质属性看,它是归属已定之全部社会财富的法学反映;在社会内容层面,它是全部法定利重(即社会整体利重)的法学反映;在法律层面。它是权利纯一体的法学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