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类的祖先     
按说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的祖先。鱼类的祖先是文昌鱼,从狭意的角度上可以这么说。但是找们也可以饶有趣味地这么说:动物的进化是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中的进化依次排列为文昌鱼——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人类。不难看出,在脊椎动物发展的进程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距今大约6亿年前的祖先大致是个什么样的,也是颇有趣味的。  相似文献   

2.
鱼 类究竟能活多久?哪一种鱼类 寿命最长?研究这一课题是很有趣的。 为什么要研究鱼类的年龄呢?因为了解了鱼类的年龄,便于掌握鱼类的情况,有利于渔业生产。例如我们捕到一群鱼,如果能分析出这群鱼的年龄组成,了解它们中间各个年龄的比例,推算出这种鱼在哪一年里生长得最快、最好,再参考鱼类在这一年的生活环境,便不难找到最适合这种鱼生长的理想环境。当然,自然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分析这种自然环境的具体情况,设法控制环境,使它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同时,还可以根据分析的资料,预测这种鱼今后几年中的大致产量。…  相似文献   

3.
钓出快乐,钓出健康。这是钓鱼人追求的境界,不少人做到了,但不免留有遗憾:有些人很想达到这一目的,但效果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宣传这一宗旨,努力使广大钓鱼爱好者向这一目标奋进,仍是我们的任务。原始人垂钓,是为了填饱肚子,鱼类又是美食。刚刚从哺乳纲灵长目动物进化为人类的祖先,能发明鱼线、鱼钩,用饵把鱼从水里钓上来, 就说明他们与一般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钓鱼已能产生快乐:钓到了就快乐,钓不到就不快乐;钓  相似文献   

4.
生命起源于海洋,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动物至今还留着它们祖先在洋中生活的游泳本能,人类的祖先也同样具有这种本能。在人类进化的过长岁月中,人类的体型不断变化,直立行走使下肢增长,体腔缩小使身体比重增加,人类已不适应在水中作卧状姿势的活动。人类在其进化历程中的这一系列变化导致人类游泳本能的衰退。游泳本能的衰退是现代游泳技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郁文生 《钓鱼》2009,(4):29-29
随着冬季的来临,自然水域中鱼类大多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不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影响下,鱼类的生活习性也悄然发生变化,比如在风和日暖、气温小幅回升时,有些鱼类还是乐意“外出”游玩的,罗汉鱼就是其中之一。它如同顽皮的孩子——不十白冷,只要见有好天气便忙不迭出游、嬉戏、觅食。那么究竟如何钓取此等鱼类呢?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既咸又苦涩,可是生活在海里的鱼类并没有威的味道,它们究竟使用什么方法来抵挡海水中盐分的侵蚀呢?原来硬骨类海鱼的头部鳃片里,生长着一种叫“氯化物分泌细胞”的组织,具有排除盐分的特殊功能。鱼吞吐的海水经过它的过滤,进入体内就成了淡水...  相似文献   

7.
去年6月22日河南开普钓协会员贺献家在坞罗水库的到一尾1.1千克的鲂鱼,剖腹后发现有两个鱼鳔,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王清超河南鱼的肚子里有一个半透明的薄气囊,这就是鱼的鳔,鳔是鱼类呼吸系统的器官之一,一般位于腹腔背方。鳔的构造虽然很简单,但却是鱼的重要器官。对于生活在水中的大多数鱼类,它是一个沉浮器官,能帮助调节鱼体在水中的升降活动;在肺鱼类它是呼吸器官;在一些鱼类如大黄鱼等尚有发声的功能,以及某些鱼类的鳔具有的听觉作用。绝大多数硬骨鱼类都有鳔,其大小和形态在种间有很大变化。大麻哈鱼的鳔为圆筒形,狗鱼的…  相似文献   

8.
《垂钓》2009,(10):51-51
近日,人们在距离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市约400公里远、乌拉尔河流经的一个湖泊内,发现了一种长着类似人类牙齿的怪鱼。这究竟是一条发生基因变异的鱼,还是某种鱼类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鱼的气呼吸     
有不少鱼能够在离开水后存活好长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鱼都有一手绝活一一气呼吸。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鱼都是依靠水中溶解的氧气来完成呼吸作用的,这里的主要呼吸器官就是鳃c而有些鱼却能利用空气中的氧进行呼吸,这就是气呼吸。能够进行气呼吸的鱼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或溶氧经常缺乏的水域,或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它是鱼类适应环境的结果。鱼类的气呼吸器官较多,现简介如下。1.皮肤:这些鱼的皮肤裸露或鳞很小,其上布满微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完成气呼吸。如鳗缅、黄鳝。泥鳅、弹涂鱼等。据此,鳗缅可在夜间爬上岸,…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把味道分得很细,正所谓“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吃一口自己喜欢的食物,细细地品尝着它的味道,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然而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却总抱怨饭菜不香、不合口味,甚至有淡而无味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又有哪些解决之道呢?  相似文献   

11.
郁文生 《钓鱼》2005,(7):6-6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自然水域鱼类资源面临的受损趋势却越来越严重。这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呢?国家对此有什么新举措?身为钓鱼人又将如何面对?笔者对此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2.
郁文生 《钓鱼》2010,(11):38-39
立夏过后,随着气温、水温不断升高,自然水域中鱼类亦日趋活跃,尤其小型鱼类如同顽皮的孩子,忙不迭出游、嬉戏、追逐和觅食,麦穗鱼和鲭鲅鱼就是属于此类。那么究竟如何钓取此等鱼呢?通过实践说明,钓此等鱼类并非难事,即便刚学钓鱼者,只要认真对待,掌握要领,都会有不错的鱼获。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古战场遗址、闻名中外的长坂玻,全长5公里,号称“十里长颁”。它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区内,西距三峡73公四,东到武汉市325公里。坡下有一条焦柳铁路经过的长江小支流—一沮河.于沙市注入长江。州年代以来,沮河成了垂钓爱好者的好去处。每到钓鱼旺季,特别是7-10月时间里,沮河两岸钓鱼忙。为什么沮河成了垂钓爱好者的好去处呢?首先是鱼类资源丰富。由于温河与长江相通,每到盛夏时,鲫鲤等鱼纷纷从长江上游到沮河来进行繁殖。这就为温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鱼类资源。除这两种色外,也还有鲶、黄颖等鱼、因此,在浴河钓鱼每次一般…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有机会接触一些武术活动,凡参与者无不有一种自娱自乐或者各取所需的满足感。这是不是武术的返璞归真现象呢?或者说,传统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化到了原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15.
渔人皆知不同的鱼种都有它固有的生活习性,11常有文章研究论说。如水温、水流、水层、气压、水溶氧量、风向风力、潮水等。那么光线与鱼类的生活习性有没有关系?关系多大?却少有人论及。本人对此没有深人研究探讨,只是常于水边垂钓、观察,有肤浅领悟,愿抛一砖,希能...  相似文献   

16.
颜恒 《钓鱼》2010,(4):42-43
“一方饵钓一方鱼”……鱼类对食物的喜好与偏爱,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或几种的“全国通用粮票”呢?有的。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蚯蚓、湖(河)虾以及大米饭、面团、豆粕等。本文想重点向钓友介绍一种素饵——玉米酒糟饵,荤饵中公认蚯蚓为“万能之饵”,那玉米酒糟能否称得上是“万能素饵”呢?我在长期的实践运用中深刻体会到,它应该担得起这个重任。  相似文献   

17.
车的运用 古语有“一车十子寒”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车在全局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它在象棋战斗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相似文献   

18.
刘浩 《钓鱼》2012,(22):62-62
澳大利亚可以说是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因为这里有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鱼类。但是,在这片渔具市场上,有哪些知名品牌?当地钓鱼爱好者又有着哪些独特的喜好呢?澳大利亚也许是全球钓法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岛屿,澳大利亚一年中大多数时段温度都较为温暖,而且鱼种繁多,分布也范围很广。  相似文献   

19.
书,是我们几千年文明的载体之一。然随着文明的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我们迎来了电子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这也注定了很多我们身边的东西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身在其中,有着最深的体会。随着这一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一种与纸质书相媲美的电子书籍。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有不便,各人对待电子书的态度是不同的。那么电子书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呢?电子书是否会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呢?纸质书是否还是一样被看好呢?大众又会期望它们如何发展呢?  相似文献   

20.
鱼类的洄游     
有经验的渔民,他们对某些鱼 类的成长过程了如指掌,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捕捞渔业上赚取经济效益。如人们想购买黄花鱼和鲥鱼,最好在每年的4-5月份,如果想买带鱼,那么又只能在11—12月份才能买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与某些鱼类自身的生活习性有关。因为它们总是在每年的某一季节便成群结队地涌向预定的水域。这样一来,渔民掌握了它们的习性,于是便在鱼类集群游到某水域时进行捕捞,因而在市场上也就出现了季节性的鱼类供应,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洄游”。 其实,鱼类的洄游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例如鳗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