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不端行为蔚成风气让科研界学者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其成因也就成为科研界学者最为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稍作分析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一、科研不端行为的内因,即从科研学者的科研水平和道德认知来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二、科研不端行为的外因,在这里首先论述社会环境中的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然后展示科研制度的缺位与不足是如何波及科研秩序乃至引起科研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探讨分析了科研不端行为的概念以及研究型大学中科研不端行为的特点,并讨论了联邦政府和以科研诚信办公室为主的科研管理机构在处理科研不端行为时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研不端行为违反科研道德标准,毁坏科研风气,影响科研事业的发展,己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探讨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从加强科研道德建设、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几方面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科研不端行为背后的科学精神及科学家伦理失灵现象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涉及到的制度工具以及科研不端行为的概念界定,对若干科研合作纠纷案例和典型事件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察分析,区分了10种涉及到个人之间、机构之间的合作纠纷行为,针对各种科研合作纠纷的本质,尝试给出了四种制度性策略建议,提出在大规模的科研合作时代,制约科研不规范行为的制度环境建设非常重要,需要科研团队、管理机构与社会共同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研不端行为已成为当下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科研不端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科研和学术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监督、惩戒不及时,势必导致学术不正之风盛行。防控科研不端行为,做好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是学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科研不端行为具有法律性是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前提。现行相关法律过分突出行政责任的承担,违背了科研项目招投标本质属于民事活动之法律属性。科研不端行为因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而应承担违约、侵权和缔约过失等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屡屡被曝光,科研不端已成为我国高校需要尽快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科研不端行为与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不健全有较大的关系,建议法律介入科研不端行为防范,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构建高校科研活动"不敢""不能""不想"违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关注热点,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学术期刊作为科研论文发表的主要媒介,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主阵地,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学术期刊编辑要充分掌握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完善的编审制度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确保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研究制度中,科学规范制度预设了科研诚信,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都以诚信为前提和基础;而科学奖励制度则强调科学发现的独创性,由此加剧了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并使他们在遵守科研诚信并付出科研努力却得不到科学奖励的情况下,有可能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违背科研诚信,实施科研不端行为。科学规范与科学奖励之间的内在张力成为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制度成因,并为治理科研不端行为制度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行为是科研不诚信的重要表现,也是学术界的痼疾。为探析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主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对学术规范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效价评价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从培育学术诚信态度、强化学术规范主观认知、加大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等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意向和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