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卡夫卡的思想及小说内容和中国作家及其作品的比较分析,初步了解卡夫卡小说和我国文学中某些相似相近的思想及创作,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卡夫卡的小说,为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帮助,从而为学习西方文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是周氏兄弟求学和从事文学活动的关键时期,他们不断地接受旧学与新知,思想发生一系列变化,其核心是产生“立人”思想,发起《新生》文艺运动。他们主张思想的个性化,提倡浪漫文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重视科学小说;反对神魔、志怪小说,提倡“人的文学”;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平民文学”;反对“瞒和骗”的虚伪文学,提倡真诚的“儿童文学”。于是,他们早期文艺思想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文学猛然敞开大门迎接陌生的外界各色文学思潮时,冯骥才的民俗小说也自然被评论家们有理有据地归为寻根文学的一支.通过解读他的小说,不但可以揭示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原因,还能梳理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苏曼殊及其小说在"言情"的魔力之外,更凭借小说思想与形式内外兼修的技术优势,获得了新旧文学转型期"承前启后"地位的殊荣。细读苏曼殊的小说,文本彰显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情缘与佛戒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拉扯、自卑与超越的纠缠等多维的思想艺术张力。也正是这种张力,最终成就了苏曼殊小说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卓越而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小说是现代文学中,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最为复杂的叙事性文学形式。因此,小说对提高中学生阅读分析及文学素养有着极高的影响。如何让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小说的精髓是小说学习的要义,中学生要想更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意义,要充分利用小说情境式学习,调动体验与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小说的学术渊源、思想启蒙和作家自身的依附人格导致了新时期小说的功利化取向,对文学的发展造成危害,所以作家们应更多地从艺术性角度去进行创作,使文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台湾著名女作家施叔青的小说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其思想主旨和叙事艺术方面。其小说主题与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学在视角和价值趋向上多有重合之处。  相似文献   

8.
根据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翻译于清末在中国文学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通过翻译活动,引进了新的思想、题材和写作技巧。小说翻译是清末翻译中的主要内容,它提升了小说在中国文学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了中国原创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写作方法与形式等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乡土小说的文学传统基本是缺失的。完整的乡土经验进入小说文本,是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现代启蒙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相遇的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土小说的分化基本都是政治形势驱动的结果,对政治的不同态度衍化出了不同的乡土小说流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时代呼唤出来的科学话语体系,确立了乡土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主流地位。新时期乡土小说打破了那种整齐划一的文学局面,20世纪以来的本土文学传统被激活,西方文学资源的大量引进催生了中国文学一波接一波的文学思潮。内外共振中,世纪之交的乡土叙事更加厚重、更加开阔、更加圆熟,也成为新世纪乡土小说最切近的文学传统。新的文化语境、新的表现题材、新的文学观念和新的叙事手法,使得“新乡土小说”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对抒情小说文体的开创 ,是特定社会客观环境和作家主动探索的产物。郁达夫等创造社作家留日时期 ,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旅日青年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对日本文学的态度 ,构成了他们致力于抒情小说的客观背景。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接受 ,作家自身创作旧体诗的深厚文学底蕴 ,渴望抒发苦闷情绪的思想动机 ,使郁达夫找到了抒情小说这一文体 ,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方明 《巢湖师专学报》2012,(4):60-63,79
后现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作为对当时建构性现代主义思想的反叛和纠正的思想武器。《庄子》一书既是蕴含美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又是包含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在对它的审视中发现其对先秦时代社会的建构性思想的反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以后现代视角来重新观照《庄子》,可以窥视到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从而将其由历史性存在引向当代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读鲁迅对世情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界定,在探究世情小说特质的同时,可证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是隶属于人情小说这一大概念下具有不同特质的两种小说类型,二者的关系是平行而非从属关系,世情小说更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V.》是品钦的长篇处女作。小说是作家对20世纪以来日益走向荒诞和堕落的西方社会以及人类生活的审视和剖析。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一代对现实人生的厌倦,对旧有的道德和价值的背离以及对传统和理性的怀疑。该书还触及不少与两次世界大战有关的政治和历史事件,凸显了作家反帝、反殖民主义战争的精神动意。  相似文献   

14.
15.
超越生命——从《达罗卫夫人》看V·伍尔夫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舛的命运和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个性使V·伍尔夫形成了一种旷达而又睿智的世界观。她的创作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更表达出关注社会和人类的渴望。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可以作为管窥她创作理念和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世界大战》中威尔斯通过假想火星人对地球的入侵探讨了不同物种不同文明之间是否有共同的道德,以及一个物种或者一种文明的道德边界在哪里的问题。其中体现出的道德的范围即是人,当一方拒绝给予对方人的身份认同时,那么,对方就被排除在道德范围之外而被随意对待。  相似文献   

17.
《绿野仙踪》是清中期一部有着鲜明特色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以内容庞杂著称,融神魔、世情、英雄传奇、历史演义于一体,但作品明显加重了对人情世态的描写,同《西游记》、《女仙外史》等跨类型小说进行纵横比较,细致分析,更可见出其内容上的“世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神秘感是作家苦心追求的一种效果,坡将卓绝的、独创性的心理描写和大量的内心独白放置在作品中完成神秘感的构建,揭露人性丑恶的本质。他不但继承哥特小说传统,而且超越了哥特小说而形成新一代恐怖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心理小说,通过"显"和"隐"两种方式表现人物心理,展示葛薇龙的心理转变和性格变化过程,从而揭示"人性的普遍弱点"和人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和人类的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20.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关注人类存在的可能性,流亡是人类存在的诸多不同的可能性中最为独特的。昆德拉对于流亡境遇下的人类生命存在的思索与他的小说观念直接相关,正是契合着自己的小说观念,昆德拉书写了流亡境遇和流亡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