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金海  何有世 《软科学》2016,(11):140-144
基于人际信任理论将用户对推荐系统的信任过程划分为从初始信任到交互信任再到推荐信任的三个阶段。探讨了影响各阶段信任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多阶段用户信任的综合模型,分析了平台的信任前因、个人的信任前因以及认知的信任前因对多阶段信任的影响,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分析。研究表明,用户对推荐系统的初始信任主要受信任倾向、正规性和口碑的影响,交互信任主要受初始信任、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推荐信任主要受交互信任、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可靠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已有文献基础上,依据团队循环阶段模型,把团队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过渡阶段、行动阶段和人际阶段,对每个阶段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团队过程变量,提出信任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并基于持续性团队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于持续性团队,信任对团队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且团队自省、团队监督和团队努力三个变量在二者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持续性团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研团队信任关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团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团队成员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保持.文章深入探讨信任在科研团队中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团队信任的若干因素,并提出建立团队信任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临时团队中快速信任影响前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临时团队中快速信任构建的影响前因。在梳理了有关国内外快速信任前因研究的基础上,从四个影响层面出发,建立了信任影响因素与快速信任间的前因驱动模型;并以国内的临时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揭示除Meyerson等人提出的团队层面因素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因素、传统的信任前因、沟通行为特征等,也对快速信任的构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茜 《情报探索》2014,(12):65-69
从IT外包的知识转移过程入手,把IT外包中知识转移分为发送、获取、交流、积累和反馈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特征描述,构建了符合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即SOEAF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转移风险识别的特点,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对IT外包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得出知识共享与反馈、学习能力、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协作和信任程度、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等5个因素是IT外包知识转移的主要风险因素,最后对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信任动态理论为理论基础,从供应链协作关系层面出发,研究提出了描述动态供应链协作信任的阶段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阶段制度信任与供应链协作信任、合作意图之间动态差异性的作用关系.通过43个不同行业与规模的供应链企业的问卷调查,收集了318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制度信任对供应链协作信任、合作意图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制度的供应链协作信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茗  赵嵩正 《科研管理》2006,27(4):98-103,137
研究提出了一个描述基于制度的信任与供应链协作信任之间关系的综合理论模型.选择不同行业与规模的56个企业,收集了327个样本数据;以AMOS4.0和SPSS11.0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模型拟合优度评估以及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制度信任的五个因素对供应链协作信任有正向的差异性影响。这五个因素包括监控的有效性认知、反馈的有效性认知、认证的有效性认知、法律契约的有效性认知及合作规范的有效性认知。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高层管理团队信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信任发展过程入手加强高层管理团队的信任管理.分析了高层管理团队信任发展中的谋算型信任、知识型信任和认同型信任的三阶段特点,讨论了三个阶段中团队成员的心理互动过程,最后总结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改善高层管理团队信任管理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信任成本与企业成长关系模型并进行模型的推演分析研究,初步尝试得出在不同的企业成长阶段信任水平与企业控制权配置关系、信任结构与企业控制权配置关系,在不同的信任结构社会里信任结构对企业控制权的分布有明显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周密  赵西萍  司训练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84-1392
 实现个人知识在研发团队内部的有效转移对组织的知识创造至关重要,而团队内社会网络又是影响团队内知识转移的重要渠道。研究考察了团队成员个人团队内的社会网络中心性和网络信任对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成效的影响。研究认为团队成员个人在团队内的社会网络中心性对个人知识在团队内转移的成效以及个人团队内的网络信任均具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团队成员的网络信任在网络中心性影响知识转移成效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对所提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旨在进一步剖析知识活动的规律,从而为企业有效的管理知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贾明媚  张靓婷  王琼 《科研管理》2020,41(3):238-246
本研究旨在探讨交易/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促进作用,并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在不同的上下级双向信任情境下这种作用的有效性。基于东北三省6家企业366份上下级匹配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的实证结果表明: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均正向促进员工建言,且后者的作用更强;员工信任正向调节交易/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建言的关系;员工信任和被信任感的交互正向调节交易/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建言的关系,双向信任均高时,交易/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促进作用最强;双向信任缺失时,促进作用最弱;双向信任不均衡时,相比于高信任、低被信任感,在低信任、高被信任感的情境下,交易/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虚拟团队的兴起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回顾虚拟团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虚拟团队和传统团队进行了比较,总结出虚拟团队在任务、组成、结构和环境等方面的特征,进而分别从虚拟团队研究的技术取向、行为取向和认知取向三种思路对以往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对当前虚拟团队中普遍关注的效能、信任和文化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了虚拟团队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了杭州市四家具有代表性的软件企业,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探讨我国软件企业外包信任关系的演变路径。研究将职业化关系中信任的发展阶段理论,以及信任具有认知性和情感性维度的理论,创新性的综合到软件企业外包信任关系的研究中。并且证实软件外包信任具有谋算型信任、了解型信任以及关系型信任三个阶段不同顺序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阶段中认知性和情感性具有不同的变化,使软件外包信任关系的研究体系更加系统化。研究的现实意义是,软件外包合资企业在与其母公司合作时,在情感性信任上具有接包优势;本土企业需要立足国内,加强专业性,积极建立和维护与发包方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组织内的主动信任与风险控制:双重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慧民  龙立荣 《科研管理》2009,30(2):102-110
信任是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信任的主动发展已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信任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从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探讨组织内的信任驱动,即个体角度的主动信任行为和组织角度的风险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组织内信任驱动的双重路径模型,期望借以促进组织内信任主动发展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5.
王傲  刘宝瑞 《情报科学》2012,(9):1328-1333
Web2.0环境下的虚拟社区知识互动交流过程,已经由传统的个别知识传授者向外传递知识转变为虚拟社区成员全员知识参与的知识共享。本文首先说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形成过程中,知识偏好、知识注意、知识信任对达成知识共享效果的逻辑演绎关系。进而指出知识信任程度成为能否有效实现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鉴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不信任、制度不信任和人际不信任等问题,试图提出了提高虚拟社区知识信任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王欢 《现代情报》2016,36(10):28-33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在带给人们自由与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信任程度下降的问题。作为现实人际信任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与映射,新媒体中的人际信任还受网民个体、网络内容、网络环境、网络平台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合调查问卷和专家打分结果,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网络内容和个人是影响其人际信任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中内容的重要性与可靠性及个体认知能力会直接影响他人对个人可信任度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简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零售商的双渠道信任整合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零售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对"苏宁"实体店铺具有初始信任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有线上体验感知后,对该零售品牌的整体信任水平的变化。笔者构建了包括线下信任、结构保证、心流体验、感知一致性等要素对线上、线下信任整合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消费者对零售商店铺的线下信任能够正向影响零售商品牌的信任整合水平,且不同水平的线下信任对零售商品牌信任整合的影响机制不同。在低线下信任情景下,消费者在线上感知的结构保证、心流体验直接作用于零售商品牌的信任整合。高线下信任情景下的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感知一致性影响零售商品牌的整体信任。本研究发现为零售商进一步提升品牌信任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