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声音     
<正>评《现代职业学校要加强通识教育建设》(2016年第6期,作者:张凌凡)通识教育常常被认为是"无用"的教育,然而这种"无用"在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却会有大用。它能拓宽知识广度,给学生提供应对职业和世界变化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因此,职业学校应加强通识教育,多渠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体系。——江苏省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小芳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除了要知晓其"用"处,还应关注其"无用之用"。"无用之用"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一种意识、一种取舍、一种境界。数学学习中,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在享受思考、自由探究的思维历练中观其"无用之用";在"玩"和"用"的实践探索中品其"无用之用".从而形成素养.达成"大用"。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是一种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中国教师》2009,(18):1-1
<正>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  相似文献   

4.
名人名言     
正自然科学的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重理论、轻实验的落后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科学青年有很大的害处。——丁肇中殨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相似文献   

5.
品读     
<正>理解"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育人"比"育才"更根本。——著名经济学教授钱颖一在回答"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这三个教育的基本问题时如是说。当下,"要学好知识,要学有用的知识,最终要成才"成为多数人赞同的、听上去理所当然的教育理念。钱教授的上述话语则显现出他对这一理念的不同思考与看法:无用知识从长远看,往往是有用的;具备"好奇、好问、好思"要素的好学孩子拥有的是"怎样学"的能力;能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用途乃无用之大用■沈跃春在西方哲学史上,流传着一个"知识圆圈说"的故事。一次,一位学生问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  相似文献   

7.
王莉敏 《江西教育》2012,(Z3):19-20
在典型的后工业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知识不再是某种专门的知识,而是能够接受知识的知识,能够创造知识的知识,是看似无用而实则有大用的知识。"假如我们葬送了人文教育的薪火相传,一切将覆水难收。"大学教育贵在影响,塑造学生的灵魂。大学教育是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目前国内高校在人文精神的培养取向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着眼于知识互补,强调"文理会通",分别向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一种是着眼于价值传递,强调"无用之用",向学生介绍人类的普适价值,从个人、国家与社会、世界(地球村)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大陈玉琨教授曾指出:“对每个特定的人来说,今天不能用,明天不会用,将来也不可能用的知识就是无用的知识。无用知识的学习就是过剩学习。大量的无用知识的学习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多年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家长、教师围着考试转,一切为考试做准备。比如说,数学解题训练,教师采取题海战术,布置了大量重复性的习题,  相似文献   

10.
<正>"无用"知识的有用性这个命题并不是我最先想出来的。1939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在《哈泼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在这篇文章中,弗来克斯纳对柯达公司创始人柯达先生认为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收音机是最有用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说过:"理科学人总是嘲笑学文科的人是无用的文人,文科的同志可以反唇相讥说理科学人是有用的佣人."理科生的确在技能上比文科生更胜一筹,但由于其长期钻研技术,对"死物"的原理比较精通.可人是"活物",七窍玲珑,远比"死物"复杂和微妙.他们缺乏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在谈吐上要比文科生差几分的机趣、圆熟与畅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李欧·李奥尼的绘本《田鼠阿佛》讲述出发,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另一种思维方式——适度超越功利广义大阅读,能够极大限度地拓展教师的视野。接着,以自身成长经历的分析入手,提出:多读"无用"的书,多听"无用"的戏,多去"无用"的地方,多交"无用"的朋友,多参与"无用"的社会活动,让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让生命体验摇曳多姿,让自己成为活生生的有情有趣的人。最后指出,教师成长,要以"无为""无用"之心,做"无为""无用"之事,最终,才有可能收获"有为""有用"。  相似文献   

13.
<正>王小波说:"人光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诚然,书籍在人酒足饭饱后,似成为无用之物,但它能以墨香浸染你的灵魂,以智慧提升你的素养,以知识升华你的境界。书能带给我们的,并非有形有貌的物质财富,但它让人成为人。  相似文献   

14.
<正>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先贤圣哲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作。可是书籍是如此之多,人在有生之年永远不可能阅读完。《庄子·养生主》中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难以企及。鲍鹏山在《知识与境界》一文中指出:"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让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生漫无目的地阅读,实在是浪费时间与人生。这也正是展开主题阅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冷暖自知     
<正>冷与热是温度相反的两个方向,也是人生的两种状态和态度。而漫漫长途,对待冷与热需要心中有度。何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暖需自知。庄子有言:"草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冷"被我们惯性地认为"无用",可谁又见这"无用"背后的温度。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写记叙文时,"真实"地记录生活,"白菜"萝卜"流水帐,你说他没写好,他振振有词:"我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我们说: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的,而非生活素材的照搬.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说明了知识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有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友情的特点,理解友情的涵义及建立真挚友情的基础.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审视和反思自己,指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真挚的友情. 3.觉悟目标:引导学生对已熟悉的"友情"有一个新的认识和体验,自觉地与同学建立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真挚友情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在教师知识构成中的比例.决定着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要努力将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有三种途径:师范教育中增加实践的时间;采取"学徒式"的教师成长模式;加强教师元认知的获得训练.  相似文献   

19.
<正>词汇、语音和语法构成语言体系的三部分。词汇是后两者的基础,没有词汇,语音就不能实现人际间的交流;没有词汇,语法将是抽象无用的规则。词汇量的大小与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这些基本技能有直接关系。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词汇学习是未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决定英语考试的成绩。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应达到8级词汇知识目标,即"学会使用32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学习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对知识有权利也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加工.学生往往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有兴趣、有价值的知识,排斥那些枯燥无味或他们自认为无用的知识.如何使学生的知识输入量等于或大于教师的知识输出量?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和谐教育的原则,努力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完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